学生作文缺乏兴趣的原因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兴趣论文,原因论文,学生作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文是一种言语表达活动,需要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刺激,才能激发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创造性表达的热情,强化练习的动因,获得持久的动力。而浓厚的兴趣,正是作文的一种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动力的源泉。从目前学校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看,学生的作文兴趣呈现出相当明显的两极趋势,许多人兴趣不高,认为是一种苦“差使”,讨厌作文、惧怕作文,产生一种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只有少部分人有浓厚的兴趣,视作文为快乐。
要积极发展学生作文的兴趣,首先就必须探究当前学生作文缺乏兴趣的原因,以便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过高,学生情趣受挫
作文教学离不开知识、认识水平这一基础,两者之间是同步发展、循序渐进的整体。目前还有不少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目的不够明确,常追随考试这根指挥棒,讲求“近期效益”。作文教学“超纲”、“拔高”的现象极为普遍。如有些学校三年级就要求命题作文,高年级则要求“面面俱到”。在作文教学指导中,产生了偏高、偏难及对学生习作评估要求过高等现象,使学生觉得写作“高不可攀”,严重地反冲了作文教学应有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学习作文的情绪就会受到挫伤,使之消沉、厌烦,对作文失去兴趣。
二、封闭式教学,作文脱离学生实际生活
目前,相当部分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仍袭用旧有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大多侧重于命题作文的指导,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写,导致学生“举一”有余,“反三”不足,这样不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来引导学生的作文教学模式,无异于“闭门造车”。此类奉命作文,学生的思想受到牵制,个性遭到制约。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学生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的指挥棒转,依样画瓢,奉命而作,无论是选材立意,安排结构,还是语言特点,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这种状态导致学生产生僵化的思维模式和机械的思维定势,当然谈不上作文的兴趣。
三、不作及时鼓励,学生丧失信心
学生学习写作有一定的艰苦性,但是一旦发生兴趣时,就会“乐此不疲”,愉快地学习,这样才能产生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找到作文的金钥匙。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或用命令的方式去禁止,或不屑一顾地挖苦讥讽,使学生觉得无法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多次消极的体验就会发展成为对作文的怨恨,原先掌握的一些技能也会自行消退。特别是一些水平稍差的学生,他们对作文本身就存在畏惧心理,教师若再不给他们信心,就更是雪上加霜,他们会产生一种反抗的心理和一蹶不振的自卑感。
四、批改缺少反馈交流,不能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学生每次作文,只要一写完,上交给老师,似乎就是任务完成了。大部分教师也只是对交上来的作文打个成绩,大概地写几句评语,发还给学生,就算是一次作文教学结束了。学生面对作文的单一读者——教师,得到的回应又仅仅是一个分数和一些模棱两可的评语,当然提不起作文的兴趣。
根据上述这些原因,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采取以下相应的策略,以消除学生作文的惧怕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一、让学生在切实的“需要”下作文
需要是主体的一种心理需求,是谋求心理平衡或表露某种情感的欲望。心理学认为,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当某种客观事物可以满足这种需要时,这种伴随有应激状态的需要就激励人去行动而成为有效的动机了。因此,作文教学应力求让学生明确作文训练的目的、意义,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确实是学习、生活、交流思想的需要,从而产生强烈而稳定的写作动机。这种目的教育应该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要通过生动、具体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来进行,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才会主动地写作。
二、目标适当,调动积极情绪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情绪的利用可能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促使学生朝着成功的方向发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从班级的基础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敞开思想,互相沟通,取长补短;教师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增强写作的自信心,促使写作的心境处于最佳状态。要注意学生重分数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在给学生评分时,要对学生作文水平作具体分析,评分标准要因人而异。对写作基础好的学生,要促使其向更高的目标发展,对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要求,进行前后比较,以鼓励为主,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写作氛围,逐步消除作文对学生的压力。
三、广辟渠道,引来源头活水
写作兴趣的源头在于生活,若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读书报告会、影评会、演讲比赛等,定期地走出校门,搞社会调查,鼓励学生开展为社会服务活动。如帮街道出黑板报、写倡议书、广播稿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在班级中定期举行信息交流会,让学生将各人收集的材料及感受进行交流,以扩大活动效果,使每个个体都能获得全体的信息量,从而使他们感到“处处留心皆文章”,并写出生活气息浓厚的佳作来。
四、创造成功机会,获得成功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尽可能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要充分挖掘捕捉每一个学生作文的成功点、闪光点,大至节段篇,小至字词句,都要及时加以肯定。学生作文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绝对一无是处。教师的评判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点滴的成功,会使学生激起喜悦的心情,这样就能调动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中差生的写作积极性。如果在作文训练中学生总是体验不到成功的快感,就会焦虑、自卑,因而失去学习作文的兴趣。
五、双边批改,增加反馈交流
学生作文完成后,可以采取师生互相交流批改的方法,以增加作文兴趣。作文本收上来后,或先由教师批改,随后再让学生自己批改;或先由学生互批,再由教师进行检查性批阅。两相交流,对交流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再进行个别或集体评讲。这样做,对全班学生来说都是大有好处的。大家都要经历一个复杂而细致的思维过程,诸如:遣词造句是否妥贴准确、语言是否生动鲜明、说理是否严密合乎逻辑、立意是否深刻有意义,等等,都得动脑分析推理,然后作出判断,并逐一予以修改。而且,写得差的同学改到写得好的作文可以学到方法,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会从中得到教训。每互改一次,无异于一次观摩和交流。对于一些较好的作文,可以在班级自办的学习园地、黑板报上刊出,或推荐给学校的报纸、广播台,扩大作文的读者对象。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竞争的心理,而且也使他们有一种责任感,注意社会效果,增强了写作的投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