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的一种实用文体。阅读议论文,首先要有议论文的概念,了解议论文的有关知识,把握文体特征,尤其是要把握议论文的三要素。其中包括找论点、辨论据、分清论证方法、明确结构特点和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由此可见,把握文体特征,对议论文阅读而言,无疑就是抓纲务本。
借2018年成都中考试题《善待挫折》进行分析:“①漫漫岁月,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坎坷坷。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③‘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为,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因此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⑤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怯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试题设问分别是:“1.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2.第④自然段“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一句中的“往往”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文章第⑤段加点的“绊脚石”和“垫脚石”的含义分别是什么?绊脚石:______;垫脚石:______”;“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针对这一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并作简要分析。”
第1小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的判断及其表达作用的分析能力,是需要平时的教学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有效进行阅读与训练,才能逐步形成的。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本身是一只虎,正确的方法才能成为如虎所添之翼。文章或文段所包含的信息是丰富多彩的,但在具体解答某一题时,其有效信息是有限的,解题时必须抓住有效信息,通过分析与概括,迅速将其转换成答案。我们可把这些有效信息称为对应语句或对应文字(或对应性材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要正确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其由议论文的有关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所形成的能力,正是划船的本领,而语境法中的“瞻前法”则是船。语境法,指的是一种结合上下文来解释词义和分析词语或句子的作用及表达效果等的解题方法。回答第二问就需要借助语境法中的“瞻前法”迅速而准确地找到论据所证明的论点,然后根据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来思考。有了一定的能力,再借助正确的解题方法,就定能锦上添花,正确的答案就会在笔尖流淌:主要运用了事实论证方法或例证法。文中运用司马迁和贝多芬的事例,更有力地论证了“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一观点,进一步增强了说服力。
第2小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的感受与分析的能力。准确和严密是议论文语言的主要特点,考查的重点是关键性词语、修饰性词语或关联词语,本题考查的是修饰性词语。只有了解词语的意思,弄清句子的含义,再借助语境法中的“顾后法”,即联系后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予以具体分析,才能迅速而正确地答题。“往往”是“常常”的意思,此句的含义是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常常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但并不排除特殊情况的存在,即有的人最出色的工作是在顺境中完成的。此句作为道理论据证明的是“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这一观点,从而更进一步地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下了这么一番功夫,我们就可这样来回答:不能删。因为“往往”一词强调了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常常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如果去掉,就显得过于绝对。
第3小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比喻含义的理解能力。“绊脚石”和“垫脚石”在文中是比喻,而巴尔扎克正是运用这两个比喻来阐明一个道理,即本段第一句“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如果不能这样解读,即使能恰当选择语境法和对应法,也难以正确解答此题。只有能以上述的解读作支撑,再借助语境法和对应法,才能按要求答题。
第4小题考查的侧重点之一是学生对议论文论点的概括能力。只有能整体把握文章的学生,才能正确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而概括或找出中心论点只不过是整体把握议论文的突破口之一。有了这种能力,才能借助中心论点在文中出现的位置,利用对应法找到相关的语句,把它直接作为中心论点,或把它转换成中心论点。4题考查的重点之二是学生用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的能力,重点是在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论据的基础上,用简练的语言对论据稍作分析来证明中心论点。这样的考查,是引导学生将议论文的读写结合起来,其针对性非常强。相当一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惯用的模式是“论点+论据”,提出论点之后,就用一个或几个论据来证明,往往缺乏对论据进行简要的分析,免不了有简单罗列论据之嫌。
总之,突破此重点对应的不是阅读材料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而是储存在大脑这个仓库中的能证明中心论点的材料。当我们运用对应法找到这个材料即论据后,就要模仿课文中的相应地对论据所做的分析或阅读材料中对论据所做的分析,对自己所选择的论据稍加分析。
论文作者:覃方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7月总第18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论点论文; 论据论文; 议论文论文; 挫折论文; 是在论文; 的是论文; 语境论文; 《教育学》2019年7月总第18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