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春市中心医院 CT室153000
【摘要】 目的:对CT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予以探讨。方法:对72例卵巢肿瘤患者实施CT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予以比较。结果:经CT检查,43例为良性,29例为恶性,准确率分别为93.02%90.63%。结论:采用CT诊断,可有效显示卵巢肿瘤的病变结构与性质,准确率高。
关键词:卵巢肿瘤;CT诊断;应用价值
卵巢肿瘤性病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存在着极大威胁,因而采用有效方法对卵巢肿瘤患者的病变部位与性质进行及时诊断,对提升预后效果、保证患者健康至关重要。故此,本文以CT诊断为例,对其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予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间经病理诊断予以证实的卵巢肿瘤患者72例,将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范围在32-65岁之间,平均(51.85±3.03)岁;病程0.5-9年,平均(3.19±0.27)年;临床表征: 12例表现为下腹坠胀, 27例表现为腹部肿块,10例表现为闭经,23例表现为月经周期异常。所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相关检查。
1.2方法
于CT检查开始前的2-4h,令患者口服泛影葡胺,浓度为1.5%,用量在800-1000ml,以便使之肠道保持充盈状态,同时将纱布条填充于阴道。取患者仰卧位实施CT检查,其中CT扫描仪采用西门子炫速双源CT,螺距设为5mm,层厚设为8mm,层间距设为10mm,旋转时间设为0.8s,电压设为120kV,电流设在80-120mmA之间,主要在髂嵴连线与耻骨联合下缘之间予以扫描检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先对患者实施平扫,之后进行更为深入的增强扫描,以静脉注射的方式对患者给予优维显,其中剂量在50-80ml,推注速度为2.5-3.0Ml/s,接着对病变区域实施持续扫描,并在30-35s后实施动脉期扫描,70-75s后进行静脉期扫描,对有需要者可将时间延长至10-200s后再行扫描操作[1]。
1.3观察指标
检查结果由3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予以共同确定,对卵巢肿瘤的病变部位、形态变化、病灶大小、边界特点、强化程度及其与周边相近组织的关系进行观察,同时将其与病理检查结果作比较,并对CT诊断的准确率予以确定。
2结果
72例卵巢肿瘤患者的病变部位分布为:27例发于左侧,31例发于右侧,14例发于双侧;病变性质分布:37例为囊性肿瘤,且均为良性;11例为实质性肿瘤,且均为恶性;24例为囊实性肿瘤,且6例为良性,18例为恶性。同时,上述43例良性肿瘤患者的发病部位均位于单侧附件区,病灶直径皆在5cm以下,且边界部位的清晰程度较高,形态表现较为规则齐整,密度分布均匀程度较高,增强扫描之后亦未见明显强化,并未对周边组织与脏器产生浸润;而上述29例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变部位单侧者为15例,双侧者为14例,病灶直径均在5-18cm之间,其中4例表现为浆液性囊腺癌,其病变部位的边缘清晰程度较高。其余25例病变部位的边缘规则性较差,存在隔离带;此外,囊实性肿瘤病变者在增强扫描后呈现不均匀强化状态,实质性肿瘤病变呈现出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且12例显示有肿瘤供血动脉增粗,17例存在浸润转移迹象。
手术病理检查证实,72例卵巢肿瘤患者的良性与恶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40和32,CT检查结果显示良性与恶性病变患者的例数分别为43和29,故其良性与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依次为93.02%和90.63%。误诊患者共计6例,其中3例因肿瘤直径在3cm以下,且囊性病变部位厚度均匀程度较高,表面光滑,不存在璧结节,同时未表现出病灶转移与浸润迹象而被误诊为良性病变;另外3例因肿瘤直径在5cm左右,存在质软组织密度肿物增强扫描后显示肿物边缘清晰度高,呈不均匀强化与肿瘤供血动脉增粗而被误诊为恶性病变。
3讨论
作为妇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类肿瘤性病变,卵巢肿瘤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尤其对恶性肿瘤患者而言,多因其早期症状轻微或不存在身体异常而难以及时注意到此类病变,致使多数患者就诊时间过晚,这对病情控制和预后效果均不利,于是高效准确的诊断方法对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与疗效的保证具有重要意义。CT诊断技术因其扫描过程快速、简便、分辨率与准确度均较高等特点而在卵巢肿瘤诊断方面的应用愈加广泛[2]。该项技术通过与多平面MPR重建技术相结合,可对卵巢肿瘤的病变结构、形态变化及其与周边邻近组织的关系从多个角度和平面予以观察,这对提升相关判断的准确率大有裨益。
本文以部分卵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对照标准,对CT诊断应用于卵巢肿瘤的临床价值予以探讨,结果显示, CT诊断的准确率依次为93.02%(良性)和90.63%(恶性),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度较高。综上可知,将CT检查技术应用于卵巢诊断,可有效显示病灶结构与病变性质,准确率高,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许丹丹.CT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5):86.
[2] 曾思先.多层螺旋CT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8):42-43.
论文作者:张锐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
标签:肿瘤论文; 卵巢论文; 患者论文; 部位论文; 较高论文; 病灶论文; 病理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