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与电解质紊乱你了解多少?论文_汪永辉

心律失常与电解质紊乱你了解多少?论文_汪永辉

泸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四川 泸州 646100

电解质是由钠离子、钙离子、镁离子、氯离子等重要元素构成的,主要用于维持人体内液的平衡及稳定,机体电解质平衡主要与肾脏功能相关,近年来伴随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电解质紊乱在临床诊疗中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电解质紊乱除却会导致机体乏力尿少、休克等症状外,还会影响心肌细胞的功能,诱发心律失常,增加临床诊疗的难度及危险性,本文主要介绍心律失常与电解质紊乱的相关性,以明确对电解质紊乱患者开展早期心律失常识别的重要性。

电解质是机体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多种元素,以特定比例存在于机体,在维持机体活动、给予生命支持方面具有较高价值,其中钠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存在于细胞外液,钾离子、镁离子、磷酸氢根离子存在于细胞内液。电解质同样广泛存在与心肌组织中,正常生理状态下,电解质紊乱会影响心脏的正常活动,诱发心律失常,而在病理状态下,电解质紊乱导致的心律失常更为严重,现就电解质紊乱与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性进行介绍分析。

1 电解质紊乱的认知

在临床诊疗中较多疾病会出现电解质紊乱表现,如肺心病、COPD、心力衰竭等,同时有相关研究发现,高龄患者发生电解质紊乱的风险较高,因机体耐受能力、免疫水平、生理机能均伴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下降,同时基础疾病较多,易在相关微量元素摄取不足、感染、疾病发作时发生电解质紊乱,若未给予有效干预,电解质紊乱导致的腹胀呕吐、肠麻痹、肠梗阻、酸碱紊乱、休克、低钠性脑病等,将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电解质紊乱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心肌细胞内外分布的离子具有较大的差异,存在一定的浓度梯度,其中钾离子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阳离子,直接影响着静息膜电位,血清中钾的生理浓度为3.5~5.5mmol/L,在机体发生酸碱紊乱甚至中毒,胰岛素、洋地黄等刺激时,易出现血钾浓度的异常。低钾血症在诊疗中较为常见,可有恶性高血压、严重呕吐腹泻、心衰等因素导致,钾离子水平的降低会影响正常的传导速度,增加室性、室上性异常搏动甚至死亡的风险,同时血清钾离子的浓度越低继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越高。而钾离子浓度升高时,会抑制心肌细胞的传导性及兴奋性,同时增宽起搏QRS波,增加心房心室起搏的阈值。钙在血清中以游离及结合的形式存在,其中具有生物活性的是游离钙,血清中正常生理浓度为87~105mg/L,钙离子浓度异常常与其他类型的电解质异常同时存在,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水平降低将直接影响心肌细胞的收缩水平,水平升高则会导致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搏骤停。在机体内部钙离子及钾离子的浓度相互影响与作用。镁离子也广泛存在于细胞内,镁离子水平的降低会导致心室AP平台期的延长,直接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镁离子也会通过调节钾离子浓度、作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诱发心律失常。钠在细胞外中广泛存在,正常生理浓度为135~145mmol/L,重度低钠血症者发生心衰甚至死亡的风险较高。

电解质紊乱在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不同病变也会呈现不同的电解质紊乱征象,如肺心病患者以低钾血症、低钠血症高发,有研究[对肺心病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与并发症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结果示合并心律失常的肺心病患者发生电解质紊乱的风险远高于未合并心律失常者,表明了电解质紊乱的发生与心律失常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电解质紊乱继发心律失常的风险较高,会在一定程度增加治疗的难度与风险,因而在临床诊疗中须对电解质紊乱患者完善心电图监测,密切留意其异常变化,以便早期发现及干预,提升诊疗及预后效果。

论文作者:汪永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心律失常与电解质紊乱你了解多少?论文_汪永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