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美国经济增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经济增长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F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1763(1999)03-0089-06
一 经济全球化的一般内涵
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不断走向融合,经济全球化趋势已成共识。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在贸易、金融、生产、投资、政策协调等方面超越国界和地区界限,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融合,进而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1)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电子化贸易手段的普遍使用,国际贸易的增长已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自80年代以来,世界商品和服务贸易年均增长率一直为同期全球GDP年均增长率的2~3倍。即使是世界经济低迷的1997 年和1998年,全球贸易也分别增长了近10%和5%,远高于4.1%和2 %的世界经济增长率[1]。2)跨国金融交易量急剧增加,辐射全球的大规模的金融机构不断增多,全球的金融市场已逐渐连为一个整体。现在全球外汇日均交易额已多达1.5万亿美元,一年的外汇交易额已达500万亿美元,为世界贸易额的60多倍。与此同时,以欧盟为代表的区域性集团的金融业出现一体化,欧盟统一货币欧元(EURO)已于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3)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化生产、投资体系已经形成, 跨国公司力量不断壮大。目前,全球已有4万多家跨国母公司、28 万多家子公司,其分布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海外直接投资(FDI)迅速增长,每年已达到约3500亿美元的规模, 积存的海外直接投资总额已在24000亿美元以上,而战后初期这一数字仅为500亿美元[2]。据统计,90年代以来全球FDI年均增长率约为12%,几乎为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率的3倍。同时,IMF、WTO 等国际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作用日益突出,在它们主持下签订的全球性协议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WTO所形成的全球性投资框架促进全球投资自由化。
二 美国是经济全球化的领导者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美国利用自身高科技发展的优势和庞大的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网络推动和领导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主面:
1.美国倡导信息技术革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为美国及世界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获得了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80年代以来,美国不断加大对科技投资,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美政府首先提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并掀起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高潮。近几年美国公司对电脑、信息技术所投入的科研资金占全世界计算机业总投资的40%。其信息技术的人均投资量是欧洲国家的两倍,世界平均水平的8倍。 美国发展高新技术同时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前沿产业和技术产业的发展,成为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的“领头羊”。由于高技术发展早,基础设施好,自90年代以来,美国软件业每年以12.5%的速度增长,比经济增长率高出数倍,其在美国产业排行榜上已超过飞机制造业和医药业,成为仅次于汽车和电子行业的全美第三产业。到1998年,信息技术产业所创产值已占当年GNP 的40%。世界软件市场美国也占有75%以上销售额。信息技术发展带动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技术化,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大幅度提高,目前已超过80%。高科技的发展,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技术输出国,加速了信息技术的全球化扩散,奠定了经济全球化所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同时也便利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往。但是,在美国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随着因特网、电话线和卫星信号从美国走向整个世界时,美国政府的战略意图和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也不断地输入到世界各地,从而使全球化有了更多的“美国味”。
2.美国政府创造了有利于企业开拓全球市场的宏观经济环境。
1)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和法制法规建设, 为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创造条件。美国政府在加大科技投入时舍得对教育进行投资,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每年投入1000亿美元来提高美国工商和产业界人士的素质,培养出一大批开拓全球化市场的企业家。同时,美政府放宽了对经济活动的限制,完善了《公司法》、《证券法》及公司并购方面的法规,鼓励企业重组和改造,而不象以前过多地绳之以反垄断法规。如支持波音和麦道的合并,明显体现了政府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倾向。此外政府也放松商业银行兼营证券业的限制,美国许多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在国内、国际并购浪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政府采取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经济贸易政策。 克林顿政府把经济贸易利益作为至高无上的国家利益的核心,制定了积极开拓国外市场的新贸易政策。自克氏上台以来,已经签订了200多项贸易协定, 竭力推进“国家出口战略”,大举开拓“新兴市场”,为企业发展拓展空间。如对国内出口加强干预,强化金融支持,放宽对高技术产品及高技术的出口管制。同时,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双边、区域经贸合作,迫使其他国家对美国开放市场。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美国不仅改变了当初对欧盟、东盟等区域经济集团的不赞成态度,而且积极谋求建立自己的区域经济集团,1992年8月与墨、加两国达成NAFTA,并于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使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最近美国又倡导“全球网络贸易战略”,并称之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提议在一年内建立全球互联网络自由贸易区。这些措施在便利其他国家进入美国市场的同时,更为美国企业开拓和占领国际市场、推动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便利。
当然,美国明确提出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口号的重要背景,是美国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和美国重新夺回了在世界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
3.美国利用在IMF、WTO等组织中的重要地位对经济全球化进程施加影响。
IMF作为世界金融领域最重要的国际性组织之一, 在协调全球货币体系、向各国提供援助和优惠贷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作用的发挥受制于美国的压力。由于美国目前在IMF中占有近1/5的份额, 是日、德、英三国份额之和,IMF 已被形象地比喻为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发言人。如在亚洲金融危机中,IMF对危机国进行援助和救治, 但“处方”却是按美国的意思开出,危机国被迫大规模开放本国市场,尤其是金融市场。东南亚国家不得不承认它们在许多事情上离不开美国的支持。WTO作为世界贸易领域重要的国际组织, 是推动多边贸易谈判和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最重要的力量。但其基本的规模框架主要是根据美国及其他西方大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的,美国作为该组织最重要的发起人,为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用同一标准衡量贸易发展状况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推行贸易自由化时实际上推广美国的自由化模式。如美国积极推动《服务贸易总协定》框架下服务分部门协议的贸易自由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有效地维护本国利益。
4.美国跨国公司数量最多、实力最大,是促进全球生产、投资、金融、贸易一体化的主导力量。
1997年按收入额排名的100家最大跨国公司中,美国独占32家, 利润额为1096亿美元,占这100家公司利润总额的53%。近几年, 美国跨国企业通过大量的兼并、收购活动,以实施其全球化战略目标。1996年,美国公司兼并、收购金额达到6588亿美元,而1998年,兼并收购总额达1679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1997年波音与麦道合并, 组成航空业的“巨无霸”,与“空中客车”分割世界航空客运市场。1998年5 月7日, 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和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宣布合并,涉及金额达92亿美元。这些兼并收购活动,使美国跨国公司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对东道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也加大。另据1998年10月的美《经济学家》杂志报道,在按股票市值排名的世界最大的15家公司中,美国竟独占13家,并占据了排名的前7位, 其中微软与通用电气居前两位,英特尔公司居第七位。正如美财政部副部长劳伦斯.萨默斯所说:美国公司几乎在每一个领域都确定了世界的标准,如软件方面的微软公司、快餐方面的麦当劳公司、保险方面的美亚国际保险公司等。
三 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离不开经济全球化
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持续稳定增长和低通胀、低失业率并存的良好态势,即“新经济”现象,而“新经济”的源泉就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具体而言,经济全球化趋势为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带来以下便利:
1.经济全球化趋势所创造的良好国际环境,为美国带来“和平红利”。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在这一背景下,“军事安全”让位于“经济安全”,各国都把战略重心转移到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美国节省一大笔军费开支。1981年联邦政府的军事开支占总支出比例为24.2%,1991~1995年间,这一比例已下降到19.3%,军事开支占GDP的比重也由1987年的6.1%降到1997年的3.2%[3]。政府和企业不仅能够集中精力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把更多资金用于发展高科技并促进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大量军事科研成果向民用工业转移。
2.经济全球化趋势为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高科技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加快市场化和自由化步伐,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制定许多引进外资和技术的优惠政策,为美国企业利用跨国并购或直接设厂等方式,向不发达国家或者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相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或其它成熟技术和产品生产线,利用它国的廉价资源和生产要素提供方便。从而美国可以集中力量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通过进口满足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其它日常消费品的需求。当前,美国企业每年用于计算机和通信硬件设备的开支为2120亿美元,对软件和系统开发方面的投资达数百亿美元,而在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工业机械方面的开支还不到1300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大量出口高科技产品,获取超额利润,给股东和员工以高额的回报,进而形成了一种良性循性,吸引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的流入。1996年以来,全球高技术产品市场上,美国一直维持50%左右的份额。 其高新技术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已由1984年的不到15%增长到1998年的近40%以上。这样,通过全球市场的消化,美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并使其他国家在高科技方面对美国的依附性加强。
3.经济全球化为美国跨国公司带来更加丰厚的利润。
美国的跨国公司通过全球化的生产网络和转移价格,创造丰厚利润,并为进一步开拓新兴市场积累大量资金。据美国商务部的一份研究报告,早在1989~1991 年期间, 美国工业在亚洲投资的平均收益率已为23.3%,高于它们在24个发达工业国家平均收益率(12%)的一倍。随着全球化趋势,各国市场更加开放,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和开拓销售市场更加便利, 获取利润的渠道越来越广泛。 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1990年国际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不足30%,由于加大了对国外的直接投资,1997年这一比例上升到40%,其盈利则由1993年的43.16 亿美元上升到1996年的72.80亿美元,3年增长68.7 %, 1997 年跃居全球1000家最佳业绩跨国公司的榜首[4]。另如可口可乐公司, 排名由1990年的23位跃升到1997年全球第2位, 重要的原因也是由于其实行了全球化生产和一体化战略。近年来,美国各公司渐渐认识到,为了发展和竞争,它们必须把世界当作它们的工作场所和市场,全球化正成为其战略核心,下一步目标将是与世界融为一体,成为无国界公司。
4.经济全球化扩大了美国的世界市场份额及其贸易利益,刺激国内经济增长。
美国利用全球化市场中于己有利的的国际分工体系,大量占用外部资源。广阔的海外市场,不仅使美国产品出口市场扩大,且使其进口供给品成本大幅度下降。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后,美国的非石油进口品价格指数从1995年的100下降到1998年一季度的94.5, 同期美国内商品价格指数也降到94.5。可见价格低廉的进口品大大减少美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美国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集中生产了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并在全球的服务业出口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美国已是服务贸易的最大顺差国,1996年这一数值达到734亿美元, 抵消了当年商品贸易1880亿美元赤字的40%,与德、日等国四、五百亿美元的逆差形成鲜明对比[5]90年代尽管美元出现升值的趋势,美国出口增长率却连创好记录,1996年和1997年分别为9%和10%,199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有所下降。事实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美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明显提高,进出口贸易占GDP的比重由1991年的15.7%提高到1997年的约30%。 不仅如此,美国还通过跨国公司子公司扩展广阔的海外市场。1993年,跨国公司子公司内出口与进口在美国总的出口与进口额中所占比重分别高达64%和86%,同时美国制造业控股子公司出口在巴西、墨西哥等国制成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已达13.1%和20.9%。全球市场不仅为美国带来巨大的贸易利益,也便了利了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渗透。
5.全球性的国际资本流动和各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为美国资本谋取巨额利润创造了条件。
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金融、货币自由化趋势加速国际资本的流动。由于美元的特殊地位和90年代以来股市不断攀升,美国吸引了大量来自欧亚及其它地区的资金。而美国早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入与输出国。从1990年至1995年,美国引进外资约14330亿美元, 同期美国对外投资为8660亿美元。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涌入美国的资金更是多达1 万亿美元,这使美国得以占用大量的国际资金用于发展本国经济和进行海外投资,开辟利润的新来源,如1995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收益为855.4亿美元,远超过外国对美投资获得的318亿美元的利润。 同时美国对外证券投资也十分活跃。美国投资者买卖外国债券和股票的金额从1985年相当于GDP的35%上升到1998年213%,特别是一些大型投资基金,通过投机在全球各地赚取巨额利润。亚洲金融危机中,美国的投机资本使这一地区的资产大幅度缩水,获取了巨大的投机收益。美国还通过IMF 的援助条件,迫使泰国、韩国等开放金融市场,并以低廉价格收购、兼并这些地区的企业,轻而易举地扩大了在东南亚的市场份额。而且,随着各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美资金融机构将进入各国的金融体系,各国市场上的美元将更加充裕,为美国发挥美元的威力向各国征收“铸币税”提供便利。可见,世界金融全球化趋势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美元化”趋势。
当然,经济全球化也为美国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如亚洲金融危机的发展,使美国的出口受损,国际贸易逆差日益扩大。欧元启动后,美元的地位可能受到挑战,美国向全世界征收的“铸币税”将减少。大量资本可能流出美国市场,使美国经济衰退、股市滑坡。但从长期来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所支配的国际分工体系和国际经济秩序不会实质性地改变,美国始终会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四 小结
综上所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在这一趋势不断加强的过程中,美国利用自身的强大和美元的特殊地位,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口号下,引导着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保证了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但是世界经济是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正在使你赢我输的游戏规则发生改变,美国在最大限度地追求本国经济利益时,必须注意他国利益,否则,不仅达不到实现本国利益的目的,还会使双方都受损失。美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明显提高已充分说明美国经济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发展紧密相关,亚洲发生危机,美贸易逆差便大幅度扩大。
当今世界上,经济全球化使资本流动、商品贸易和技术转让更为便利,给发展中国家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并未从中获得好处,反而遭受经济危机、金融动荡等害处。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受益,除了经济实力和有利于它们的国际经济规则外,还在于它们拥有相对健全的社会经济制度和市场管理能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否有效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并从中获益不仅关系到中国本身的发展和未来,而且关系到整个欠发达地区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融入全球化的进度。因此,我国一方面必须加大国内改革的力度,尽快建立适合国情且健全的经济制度体系,并提高政府和企业管理市场的能力。另一方面,须适时而有力地推动对外开放,借鉴、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技术。只有在增强经济实力和完善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我国才能在经济全球化中扩大影响并规避由此带来的风险,同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榜样。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中的“美国化”、“西方化”给予足够的重视。
[收稿日期]1999-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