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再探_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再探_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再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产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已经40多年了,为什么现在还要继续探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个课题?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些重大历史课题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我国建国后不久,就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我国社会进步发展的历史性变革。从那时开始,我国从理论到实践上都一直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具体实现形式。40多年来,几经调整改革,特别是近15年来开展全面改革,进行了有益的积极的探索。当前,继续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具体实现形式,仍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历史实践的重要任务。

一、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立国之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当然要坚持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问题的回答并非如此简单。

我国搞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上,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而从总体上来看,至今并没有完美无缺的模式,仍处于积极探索之中。中国发展的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善的解决,在某些方面,与西方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较,仍有较大的差距。因而,否定当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寻找别的主义道路,出现这种情况是不足为奇的。问题是,如果否定社会主义,那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失去了基础,因为这就成为了中国走什么主义道路的问题,而不是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由于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历史课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而现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又面临许多棘手的问题尚待解决。不谈什么主义,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就行,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并不是符合实际的选择,而是脱离实际的选择;不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是对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心和信念的表现。任何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定社会制度下进行的。离开了社会制度而谈经济社会发展,是空谈发展。不研究和探索现阶段社会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及其具体实现形式能够更大程度地解放社会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难道就可以找到推动经济社会进步发展的灵丹妙药吗?不谈主义,回避矛盾,天真幼稚,失去信心,无助于解决中国的问题,也背离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历史命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又要坚持社会主义,那么怎么坚持呢?这不是自相矛盾码?这正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在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目标、方向、任务明确了,但如何完成任务,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最终达到目标,这就需要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其间,我们也经历过重大的失败,但并没有因此而丧失革命的信心和斗志,相反通过吸取失败的教训,变得聪明起来,找到正确的道路和方法。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现成的不变的完美无缺的模式,需要我们去积极探索,既不能照抄先哲的书本,也不能照搬别国的具体模式。探索社会主义和坚持社会主义并不是自相矛盾的,坚持社会主义要求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为了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才能从不完全清楚到逐步清楚,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发展。

邓小平同志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过去行之有效的东西,我们必须坚持,特别是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那是不能动摇的。”“我们冷静地分析了中国的现实,总结了经验,肯定了建国到一九七八年三十年的成绩很大,但做的事情不能说都是成功的。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宗旨,是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党和国家也旗帜鲜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一点是不可以有半点含糊的。

二、坚持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坚持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什么是现阶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具体实现形式。由于不完全清楚,所以要搞清楚。搞清楚才能真正坚持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搞清楚,是一个历史过程。

如何搞清楚?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么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在马克思、列宁的本本上找不出来;每个国家的基础不同,历史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左邻右舍不同,还有其他许多不同,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是不能照搬;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理论为我们探索研究这个课题提出了正确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搞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其目的是更大程度地解放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大程度地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也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目的。离开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而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优越性,就会陷入空谈主义的歧途,不可能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

但是,如果走到另一个极端,仅仅把某个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当作评判是否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唯一标尺,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片面理解。我国是在经济严重落后的状况下建设社会主义的,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需要经历从不发达到发达的历史发展过程。企求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一旦建立起来,就全面实现现代化,成为发达国家;否则就不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种想法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看得太简单了。把社会生产关系对社会生产力的反作用看得太简单了。

邓小平同志指出:“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后,多年来没有制定出为发展生产力创造良好条件的政策。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得不到理想的改善,国家也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这种情况,迫使我们在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中上决定进行改革。”“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这场革命既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这就表明,处于不发达的我国,属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因未实现发达而否定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具体实现形式需要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社会生产关系,简言之,就是社会再生产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环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根本是利益关系。不同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不同的经济利益,不同的经济利益决定了不同的政治地位,不同的政治地位又反过来巩固或改变其经济地位。因而,社会生产关系具有鲜明强烈的社会属性,在其发展中,又伴随社会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一定社会制度的阶段性。我们现在的任务是研究探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当前来说,是研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具体实现形式。在完成这项任务过程中,我们需要参考吸收古今中外的经验,但这不可以抹煞我国社会生产关系的社会属性及其发展的阶段性。这正是我们开拓创新所肩负的重任。

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与完全不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两个根本不同性质的问题。我们搞了4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至今尚需积极探索发展,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可是,不能由此断言,我们完全不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无所知。我国是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进入社会主义的。也就是说,我国是在新民主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上,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我国努力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改革和发展,为我们继续探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不可割断历史,更不可否定历史。

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具体实现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最重要的部分。不论实行何种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地区,无不高度重视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具体实现形式的问题,直至以法律形式予以确定和保护。

建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国有制经济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即国有制经济,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物质力量,是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不可或缺的主导部分。我国的社会主义国有制经济主要来源于:一是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国有制经济;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剥夺的官僚买办资本主义经济;三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赎买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四是上述三类经济发展积累增值的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国有制经济,来源于人民,用于人民,为发展生产力服务,为共同富裕服务。

国有制经济并非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这个观点要具体分析。国有制确实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之前就存在,它并非伴随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而产生的,就是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不乏国有制经济。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可以说国有制经济并非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但是,不可忘记,我国社会主义国有制经济不是一般抽象的国有制经济,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从建设到发展,从历史到现在,国有制经济是不可须臾的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导力量。在我国,否定甚至取消国有制经济,也就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物质力量抽掉了,也就把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导力量抽掉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可见,当我们结合历史、结合国情来具体分析,国有制经济确实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之一。以资本主义国家也存在国有制经济为依据,来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国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足取的。

我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国有制经济,问题是要对国有制经济的经营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改革才是真正的出路。改革的一种思路大体是:实现从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到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的转变;实现从对国有企业的经营到对国有资产的经营的转变;实现从单纯国有资产独资经营到多元资产合资合作经营的转变;实现从用行政命令、行政手段调整资产组合为主到以资产转让市场机制调整资产组合为主的转变;实现从过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管理到分级所有、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转变。

坚持、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国有制经济,并不排斥坚持、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其它具体实现形式,更不排斥对外开放,同国外进行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各得其所。

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则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构成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因素之一。

探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具体实现形式,既然是历史实践的探索过程,就不可避免在思想认识上和理论研究上存在多种探索。通过多方探索,大胆实践,比较总结,终究会找到更大程度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具体实现形式。

标签:;  ;  ;  ;  ;  ;  ;  ;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再探_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