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物质需要不断增加,要求社会的生产能力及供应能力一定要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给电网规模的扩大提供了一个前提,从过去的“几年建一条线路”到现在的“一年建几条线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大大增强,如何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合理运行成为重中之重。本文就影响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因素及防治措施展开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影响因素;防治措施
一、输电线路运行安全重要性
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的威胁较多,如气候、环境、植物、动物、人为破坏等都会导致输电线路的安全受到威胁,同时处于野外环境下的输电线路,外界的污染也会使输电线路的绝缘降低,从而导致短路故障的发生。特别是在偏远地区,由于输电线路缺乏必要的监管,偷窃线路的行为屡禁不止,使线路故障呈现高发率。同时位于一些交通线路上的输电线路,也极易受到交通工具和施工器械的破坏,特别是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下,由于施工导致输电线路受到破坏的情况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
由于输电线路需要与母线、变压器及发电机等电力设备相连接,所以一旦输电线路发生故障,则会导致这些设备也会无法正常运行,甚至造成损坏的情况。一是当输电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由于故障点的电流过大,而当其经过电力设备时,会导致电力设备发热及破坏的情况发生。二是当输电线路发生短路时,其所处供电区域内的用户的电压都会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使用户的正常用电受到影响,甚至发生电器被烧毁的情况。三是输电线路发生故障后,其系统中处于并列运行的电源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使系统的运行的稳定性受到破坏,严重时可能导致电网瓦解。
二、输电线路运行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2.1自然因素
因为输电线路是在户外环境中运行,所以会受到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对线路以及杆塔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自然环境中,会有风吹、雨淋、日晒、霜冻、雷击以及电磁干扰等,在日常维护不完善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绝缘因老化而失效,从而引发短路、断路等故障,影响到整个电网运行的安全性。这些自然因素的影响是无法抗拒的,只能通过改善线路的设计和加强日常维护来提升安全性。
2.2人为因素
在人为影响因素中,有故意破坏和无意破坏。随着我国建设工程的开展,施工作业中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由此在机械设备作业时,可能会无意间撞断电杆、刮断电线,覆盖在农田区域的输电线路,会受到燃烧秸秆所带来的威胁,矿山附近的线路会受到放炮的威胁。在城市人口密集的区域,一旦发生电网安全事故,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2.3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的影响形式比较多,主要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存在一定的矛盾,导致输电线路的安全受到威胁。比如说城市绿化中的树木栽种以及线路通道内树木的生长,在达到一定高度时就会与附近的输电线路安全距离不够,对线路的安全性造成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是社会原因,所以要两个部门共同协商解决,才能减少对输电线路的影响。
三、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防治措施
3.1对自然因素的防范管理
对一些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输电线路的安全隐患问题,工作人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引起输电线路的具体问题,结合上述的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解决,从而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对于雷电的防范。在各种自然的破坏因素中,雷电因素对整个输电线路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我们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例如,对于一些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工作人员要加强对输电线路的防雷能力。根据实际地形的情况,进行防雷处理,增加输电线路的防雷能力。此外,还可以改善输电线路的杆子,增加一些接地的网线,架设一些耦合类的地线进行有效的防雷措施,此外,还需要格外的注意一点,在整个输电线路的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尽量地选择一些角度比较小的途径,与此同时要主动避开一些高大的树木和房屋,从而有效降低整体输电线路遭遇雷电击害的危险。
(2)覆冰和大风的预防措施。对于一些极易遭遇覆冰和大风的地区,工作人员要加强巡视检查,并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二者对于输电线路造成损害。
3.2优化输电线路的设计
避免输电线路出现运行安全事故,必须要确保输电线路设计的合理性。首先,输电线路设计施工之前,必须对输电线路路径沿线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对地面附着物、地上以及地下设施进行资料的全面收集,尽可能确保输电线路长度短、转角小以及交叉跨越设施少的线路。其次,在线路路网规划设计上,应该结合线路沿线实际情况,并按照实践经验,综合采取安装线路避雷设施、假设耦合底线、提高绝缘等级、同塔多会线路不平衡绝缘等措施避免输电线路安全故障问题的发生。其次,应该对输电线路路网结构进行优化,按照安全运行机制的要求,结合信息化电网结构的发展趋势,对配电网络进行全方位多功能的技术改造,通过综合借助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通信网技术等针对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进行全多方向的监控,依靠调控管理确保输电线路运行安全。
3.3利用信息化技术实行状态监测
新建线路加上原有的线路形成密集的输电网,管理工作非常复杂。虽然以前制定了巡视检修制度,但很难落实,而且工作量大,巡视人员很难全面巡视每一个地方,导致在一些情况下,无法对故障线路进行维修。对此,供电局引进了一套先进的信息化在线监测系统,可全天候对整个输电网系统进行监控,采集每一处的运行状态信息,并反馈至控制中心。值班人员可通过计算机多个窗口同时观察每一处线路的所处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就可及时通知检修人员赶赴现场进行维修。该系统还具备自动分析和报警功能,可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预估潜在的危险。一旦发现危险,就会自动发出报警信号。除此之外,供电局还采用了状态检修与定期检修相结合的方式,不但能实时观察线路的动态,还能定期对整个系统进行检查,更换损坏设备、线路等。
3.4定期对输电线路进行检修和维护
成立专门的工作组负责输电线路检修和维护工作的管理,并保证检修、维护人员兼具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实际工作中要在进行一定安全教育培训的前提下明确各自分工,强化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严格遵照有关规范进行操作,并详细记录下检修时间与发现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检修。维护计划,杜绝错检、漏检和安全事故发生。此外,还要在社会上开展有关线路、电缆保护宣传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对线路的巡视力度,不给不法分子留有偷盗电缆的机会。
结束语:
输电线路运行安全影响因素众多,电力企业应分别针对自然因素、产品因素和人为因素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措施,并认真全面做好线路检查工作,及时排除潜在安全隐患。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全面有效防治,降低因素对输电线路运行安全产生的影响,切实保障输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进而提高电力企业供电服务质量,推动我国电力产业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安林林.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J].今日科苑,2014,10:120.
[2]杜江,张亮亮.浅析输电线路运行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6:181.
[3]方宏,杨帆,文宗滈.输电线路运行安全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1:137~138.
[4]翟双德.输电线路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的几点研究[J].通讯世界,2014,5:13~14.
论文作者:董睿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0
标签:线路论文; 因素论文; 发生论文; 故障论文; 电网论文; 防治措施论文; 防雷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