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病害及对策论文_王军

探讨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病害及对策论文_王军

王军

甘肃省交通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湿陷性黄土压缩性大、强度低。在其上修筑路基容易产生较大的沉降量,且常因雨水导致各种工程病害。随着我国道路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在由湿陷性黄土引起的路基病害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影响到道路的施工建设。本文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病害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病害;对策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别性质的土,在一定的压力下,下沉安稳后,受水浸湿,土构造敏捷损坏,并发生明显附加下沉,故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施工,应根据修建物的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巨细和在使用时期对不均匀沉降约束的严厉程度,采纳以地基处理为主的归纳办法,避免地基湿陷对修建发生损害。

1湿陷性黄土概述

黄土以粉土颗粒为主,具有孔隙较大、竖向节理等特征,天然含水量小,具有低密度、含水量和高孔隙的特点,在外载和自重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易产生湿陷变形;在干旱和半干旱的条件下形成的黄土,由于蒸发量大,水分不断减少,盐类析出,胶体凝结,产生了加固黏聚力。在黄土湿度较小的情况下,上覆土不足以克服土中形成的加固黏聚力,因而形成欠压压密状态,一旦受水侵蚀,加固黏聚力消失,就产生湿陷。黄土的竖向节理特性导致黄土具有渗透性,老黄土普遍存在构造节理,对路基边坡的稳定性常起控制性作用,在构造节理的黄土层中开挖的边坡,其破坏形式常呈沿节理面滑落,具有垂直节理的黄土边坡,其破坏方式呈现为倒塌,无构造节理的黄土边坡破坏则主要为滑坡。

2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的常见病害分析

2.1路堤沉陷变形

路堤的沉陷变形有人的因素和地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为路堤填筑时碾压达不到设计的压实要求,这是路堤沉陷变形的主要原因之一。地基因素主要为路堤自重或行车荷载作用引起的固结沉降,对于湿陷性黄土浸水后则引起湿陷变形。为减少路堤的沉陷变形,应根据黄土的工程特性以及路堤的高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防止路堤的沉陷或湿陷变形。

2.2黄土路堑边坡剥落、冲刷、滑塌

路堑边坡一般位于地面表层,开挖后暴露在大气中,受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路堑边坡易发生破坏变形。由于黄土强度低、节理裂隙发育,当坡面受到冲刷时,常引起大量的水土流失,使坡面被冲刷成纹沟、细沟及洞穴,并发展成冲沟或暗沟。黄土边坡的破坏方式和规模与黄土层的构造特性密切相关。具有构造节理的黄土边坡,常呈现沿节理面滑落;具有垂直节理的黄土边坡,其破坏方式呈现为坍塌;无构造节理的黄土边坡则主要为滑坡破坏。

2.3路堤坍塌与边坡滑动

产生路堤坍塌与边坡滑动的主要原因有:路堤地基土软弱,当路堤高度大于临界值时,造成路堤整体滑动;路堤填筑质量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边沟或边坡冲刷,边沟水冲刷掏空坡脚可造成路堤坍塌与边坡滑动;路堤给排水设施(如急流槽)基础压实不足,施工质量控制不好,容易导致雨水下渗,黄土湿陷,槽底局部掏空,排水设施破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工艺原理

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高速公路往往要克服多种不良地质特性,采用单一的处理方法很难处理好高填方的黄土路基施工质量。延延项目针对湿陷性黄土的地质特性,设置完善的防排水系统,最大限度的降低地基受水浸湿后的可能性是防止黄土湿陷破坏的首选措施。通过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理,分别从湿陷黄土地区的地基基底处理(强夯、灰土挤密桩)、压实、防护排水等方面综合整治黄土的不利因素,并在施工中采用大功率压实机械保证路基压实度,从而消除部分湿陷性,保证高填方黄土路基的施工质量。

4湿陷性黄土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

4.1重视地质勘察与设计管理

在道路路基施工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地质勘察工作,如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及工作成果的应用等。一般而言,在前期工作的各个阶段,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深度与重点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合理选择具有可行性的线路走向方案,便于地质勘察工作的有序进行。此外,在公路施路基施工之前都会进行详细的方案比选、设计审查、勘察调查等,但是由于地质条件与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现场地质条件往往不会与路基设计保持一致。因此在实际施工中需加强动态管理,合理修改以及变更路基设计,并且及时发现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免出现路基病害。

4.2应用灰土挤密桩法

灰土挤密桩是加固地下水位以上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锤击等方法,在土中形成桩孔,然后再分层填入灰土并夯实而成。在成孔和夯实过程中,原处于桩孔部位的土全部挤入周围土层中,使距桩周一定距离内的天然土得到挤密,从而消除桩间土的湿陷性并提高承载力。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灰土挤密桩法可以有效处理厚度较大的湿陷性黄土,而且这种方法具有工期短、效果好、质量高、费用低、无污染以及安全可靠的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地基处理方法。

4.3应用强夯法

强夯法的设备是这些方法里最为简单的,它的施工速度快、费用低,对于道路建设来说是很有经济性的,而且对不同的厚度的黄土层都可以适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适用于湿陷性黄土,而且对于填土和粘土等等的这些不同于黄土的土质的地基也是可以进行处理的。强夯法处理是通过改变湿陷性黄土的密度和孔隙比来夯实路基的。增加了路基的承载力,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让施工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和顺利地完成施工目标。我们应该在施工的过程中注意黄土层的含水量和孔隙比,在将强夯法应用到黄土层时应注意每一夯击之间的时间间隔。夯击的时候还应注意力度适中,远离周围的建筑物,避免对周围的土地和施工人员造成危害。

4.4路面裂缝处理技术

4.4.1轻微裂缝处理技术

路基进行注浆加固稳定后,路面轻微裂缝的处理,应采取裂缝灌缝注胶的施工技术。灌缝应在清除工序完成之后开展,同时,应保证密封胶是在具有间接导热油加热以及双层保温层的锅炉内进行融化的。密封胶应通过专门的灌缝机器灌注进已经清理好的槽口内,应自下而上进行灌注,保证缝隙充分填满,同时还应避免在填料下部会产气穴,而且应保证每条裂缝是连续灌注的,若是在灌注过程中发生轻微龟裂,则可以选择橡胶抹平板摊铺填缝材料。同时,在灌缝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在洁净、干燥的缝内进行,温度应控制4℃以上,若是施工温度低于4℃,则需要应用喷灯加热枪加热裂缝区路面,然后立即进行灌注密封,从而保证密封胶具有较强的粘合力。

4.4.2严重裂缝处理技术

严重裂缝通常指的是宽度大于15mm。并且裂缝存在明显的错台问题。对于这类裂缝问题,通常采用高压旋喷桩注浆发进行路基的加固。在应用高压旋喷桩注浆法对裂缝进行注浆完成之后,应对其进行检测,保证路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次,要使用铣刨机将裂缝处的沥青混凝土铣刨到基层,并将表面清除干净,涂刷粘层油后并铺设土工格栅或玻璃纤维格栅等,然后在上面重新摊铺一层沥青混凝土。由于格栅具有一定的加筋作用,在修复完成后可以有效预防裂缝的再次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地区当中,黄土地区的工程属于一种特殊的工程性质,因此在本文当中,对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做出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其中的病害原因以及现状,根据实际情况来提出了相对应的措施。因此在对我国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当中所出现的病害做出分析研究的时候,需要保证黄土自身的工程性质,从而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对应的铁路灾害的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王路桥.湿陷性黄土路基强夯法施工工艺分析[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5,06:66-67.

[2]陆芳.浅析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J].西部交通科技,2013,04:15-19.

论文作者:王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  ;  ;  ;  ;  ;  ;  ;  

探讨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病害及对策论文_王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