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脂肪肝 超声检查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无独特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常在超声检查中被发现。本文对我院一组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与对照组本院职工的脂肪肝发病率、严重程度回顾性分析与统计,参考《中国非酒精下脂肪肝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脂肪肝发病率比较正常人群高,而且程度严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统计478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男245例,女233例,年龄为16-90岁,住院时间为2天-53年。204例对照组正常人群为本院职工,男84例,女120例,年龄为20-66岁。
1.2 仪器使用GE LOQIQ E8,探头频率为3.5MH。
2.脂肪肝超声影像诊断标准[1]:
1.肝脏体积弥漫性增大,肝包膜显示不清,肝下角变圆钝。
2.肝实质回声增强、细密,沿声束方向逐渐衰减。
3.肝内管道走向及膈肌模糊或显示不清。
根据肝实质回声强度及超声衰减程度、肝内管道及膈肌的显示程度,分为轻、中、重度。
3.CDFI:中、重度脂肪肝显示肝内血管血流信号明显减少,甚至消失。
3.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478例,患有脂肪肝212例,其中轻度35例、中度103例、重度74例;对照组204例,患有脂肪肝19例,其中轻度8例、中度4例、重度7例。两组经统计学卡方检验具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
表1 精神分裂症组与对照组脂肪肝发生率对照表
表2 精神分裂症组与对照组中、重脂肪肝发生率对照表
4.讨论
由于营养失调性、糖尿病、激素、肝细胞中毒性损害及其它等各种原因使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脂肪在组织细胞内储积,在组织学上50%以上的肝细胞脂肪变性时称之为脂肪肝,长期不愈可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精神分裂症病人脂肪肝影像学特征突出,主要影像表现为肝脏体积弥漫性增大,实质回声增多增强,近场及远场声衰减,肝内管道及膈肌显示不清,CDFI显示中、重度脂肪肝肝内血管血流信号颜色暗淡,血流信号明显减少,甚至消失。本文统计分析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组脂肪肝发生率比对照组高35.1%;精神分裂症病人组中、重度脂肪肝组发生率高比对照32.5%。两种发病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
精神分裂症患者本身存在体内血脂调节紊乱现象已有大量报道。精神分裂症本身是一种导致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2]。精神分裂症本身与血脂及血糖代谢异常有关,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3]。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害。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氯氮平等可导致精神分裂症病人血糖、血脂代谢紊乱[4]。精神分裂症病人常存在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暴饮暴食,偏好食用高脂肪、低纤维的食物,易导致营养失调、体内脂类物质代谢失衡及肥胖。精神分裂症病人具有嗜睡、情感淡漠、意志减退、行动缓慢、不喜爱运动等特点。综合上述因素精神分裂症病人容易导致体内脂类物质代谢的动态平衡失调,产生代谢性并发症,脂肪在肝组织细胞内过度储积,出现脂肪肝现象,而且程度严重。
精神分裂症患者脂肪肝发病率高,程度严重,提示我们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病人过程中,有必要定期给患者做肝脏超声检查,了解脂肪肝严重程度,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药物干预。及时调整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和剂量;同时积极引导病人科学饮食,鼓励病人加强体育锻炼,尽量让病人体内脂质代谢达到动态平衡,降低脂肪肝,特别是中、重度脂肪肝之类代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超声检查精神分裂症病人脂肪肝以及严重程度,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6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
2. 于文娟 朱浩等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正常一级亲属糖代谢的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7):634-636.
3. 于文娟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正常一级亲属血脂和肥胖的研究。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0,10(6):548.
4. 刘军云 利培酮和氯氮平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7,16(8):410-711.
论文作者:庄宗衡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8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精神分裂症论文; 脂肪肝论文; 病人论文; 超声论文; 发病率论文; 程度论文; 患者论文; 《大众医学》2018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