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图书馆的十大变换化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十大论文,图书馆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251.6
新世纪的图书馆是信息机构的主体之一,也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机构。图书馆有了20世纪最后25年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经验,正面向新世纪变换化管理的时代。在这个新时代,图书馆的社会角色是资料典藏、信息服务和知识管理,是三位一体的。这个新角色则必须经由完整的图书馆变换化管理来完成。
图书馆变换化管理英文为library transformed management,中文采用“变换”一词是取其“相对的”意涵,即“过去”和“现在”以及“现在”和“未来”的变换是一种相对,而不是一定“取代”。譬如说:“阅读”这种行为,自古以来就存在,也会一直存续下去,只是阅读媒体和阅读环境有些变换,有的变换多一些,有的变换少一些。
图书馆变换化管理是以图书馆知识媒体的复合管理为核心起点,然后扩散到整个图书馆的各个方面的管理;而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是由图书目录的管理为核心起点,然后扩散到整个图书馆的各方面作业。两者起始点虽然有所不同,然而其对图书馆的整体事业管理都是具有全面性影响的。笔者在2005年11月由台湾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中国科学院所共同举办的“两岸四地图书馆高峰论坛”上提交了《新世纪图书馆的变换化管理及对读者的创新服务》一文,点出了21世纪图书馆势必共同面对的十大变换化,唯不及细述,故本文特予以略微细述,用以共同勉励及正视图书馆所必须面对的环境变换和构筑新的管理模式。笔者认为,图书馆变换化管理估计约可区分为10个大的范畴[1]。
1 图书馆宇宙空间的变换管理
自图书馆自动化进入成熟期,提出以OPAC为基调的目录接口服务开始,图书馆的宇宙空间即产生了相对的变换,读者不必走进图书馆即可检索到目录,那时期所谓的图书馆无墙服务(unbounded service)就象征了图书馆空间领域的扩大,同时也宣告了图书馆“闭馆自守”时代的结束。互联网盛行后,全球近50万个图书馆,在理论上都可以连接在一起,而形成了“全球连馆”的图书馆广阔发展及服务空间。这是图书馆外在宇宙空间的变换。
图书馆外在宇宙空间的另一个巨大变化,则在于二次信息革命后数字化的影响。数字化使得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美术馆、地方文化馆、史迹纪念馆等在数字空间(cyberspace)内,成为“六馆一家”[2]。这不是纯数字理论的问题,而是实际提供数字知识服务的问题。传统上,人们习惯把图书馆视为文字收藏的单位;数字化之后,人们亦只习惯把图书馆、档案馆、历史文献馆等传统上收藏文字作品的馆连在一起。尤其在数字化初期,digital archives、digital collection、digital library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通用的名词,但如果加上服务就不尽然相同了。在数字化中后期,则必然会形成更多的汇流,虽然尚不及于美术馆、博物馆等,然而这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因为“六馆一家”是多媒体数字化下的必然。图书馆在这种风云际会之下,成为数字六馆的自然共同主席,因为只有图书馆完整地走过了一次信息革命的全部过程,具备了结构化机读资料MARC的经验与服务,故对于metadata在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字及网站管理与其服务,也只有图书馆人员较能顺利运作。这是图书馆空间宇宙的另一大变换。
另一方面,图书馆个体内部的空间,也因为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网站图书馆、复合图书馆以及新兴的广域图书馆的形成,而受到“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的两种性质的影响,有形和无形的图书馆宇宙空间,产生了内、外实质上的多重变换,而这种变换是属于成长性和扩大性的。
美国OCLC由俄亥俄学院图书馆(Ohio College Library Center)变换成为计算机联机图书馆中心(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则是一种经典性的变换,并非只是改个名称而已。OCLC由美国一个州内的规模,30年间发展成为世界性规模,也印证了图书馆宇宙空间的变化。
图书馆宇宙空间的变化管理,决定了一个图书馆的生存之道,也影响了图书馆整体事业的共存之路。《21世纪的图书馆是广域图书馆》一文,即是针对此方面的一项具体论述[3]。
图书馆事业主管人员及图书馆主管对于图书馆宇宙的体认,将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发展政策、图书馆服务计划和图书馆预算分配。
2 图书馆内涵典藏的变换管理
就任何一个社会而言,图书馆是知识媒体公共智能财的总管理者。就图书馆的内涵而言,图书馆本身就是一组知识(a set of knowledge);就外形而言,便是知识媒体的典藏(collection)。
传统上,图书馆每每以其收藏为骄傲。馆藏是图书馆的骄傲是不变的道理,但是现今的图书馆必须将(馆藏)调整为“内涵”;传统概念下的图书馆馆藏或典藏,指的是图书馆固定的、列入财产管理的收藏。目前图书馆的内涵典藏则是由“图书馆固定收藏”加上“图书馆非固定收藏”这两方面扩大而成的。
图书馆的固定收藏理论上就是图书馆智能财的不动产,图书馆非固定收藏就是图书馆典藏智能财的动产,这种动产可以藉由租赁性的方式取得,知识媒体的动产典藏是图书馆内涵典藏的第一个变换,连带使得传统的图书馆技术服务产生了大变化。
知识媒体动产典藏大都是数字媒体,动产典藏是一种可变化性的典藏(dynamic collection)。图书馆智财动产典藏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长期的,属于拥有知识内容使用权的范围。因此,数字媒体与传统的物理质材媒体(包括纸质的与非纸质的),形成了图书馆的复合典藏,复合典藏是新世纪图书馆典藏的另一个特色。此方面变换管理的最大核心,不在于知识媒体“形”的管理,而是内涵(content)的管理。图书馆动产和不动产的比例和序列,更构成图书馆技术服务的新挑战。
另一方面,任何一个图书馆真正可贵的内涵典藏,则在于必须设法建立自己的特色典藏,尤其是唯一的特色内涵典藏,也就是单一的知识源(unique knowledge source)。拥有单一知识源越多的图书馆,越具有无可替代性的公共智财功能。建立单一知识源是21世纪图书馆内涵典藏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新的图书馆内涵典藏,即是图书馆资源的管理,中国大陆称为“信息资源管理”,是建立广域图书馆概念下“知识基地”(knowledge base)的最初步建设工作。就图书馆工作人员而言,图书馆内涵典藏的变换化管理,将直接涉及是否可以维持21世纪图书馆的骄傲。
3 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变换管理
服务是现代图书馆的生命,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亦各有其不同的服务。最早的图书馆服务是进馆服务。在一次信息革命前,能够把图书馆布置成为“知识百货公司”,任由进馆人士取阅及询问,便是很好的服务。这种进馆服务,目前又有一个新的名词——physical access service,意思是图书馆现场服务。关于图书馆在20世纪的服务,天津大学柯平教授曾有仔细的描述[4]:“20世纪的图书馆一直强调服务层次,从简单的借书还书以及阅览服务向更高层次的服务发展。从借阅分离到藏阅一体化本是一个进步,从替读者找书到读者自己找书,与其说方便了读者,不如说减轻了图书馆员的跑库、站柜台的劳动量,‘为人找书、为书找人’最后落到了检索上,图书馆员成了‘检索员’,从过去替读者找书检索到替读者查资料的检索,性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几乎所有的图书馆都增设了检索室或参考服务部、情报部、信息咨询部等”。笔者1976年撰写的《图书馆学五大法则引论》解读阮冈纳赞(Ranganathan,Shiyala Ramamrita,Rare Sahib,1892-1972)时,认为图书馆五律就是图书馆服务五律;2004年法国马赛大学学者Alireza Noruzi认为图书馆五律的“book”一词改为“Web”后,仍然适用于图书馆的服务,即Web are for use; every reader,his Web; every Web,its reader等[5]。这说明了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或许有变化,但图书馆服务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此外,图书馆必须要有支持研究(research supporting)的功能,包括支持各种不同层次的研究工作,否则图书馆会丧失知识管理的社会功能。
众所周知,历经第一次信息革命和第二次信息革命后的图书馆,其服务方式有很大的变化。自图书馆自动化时代开始,图书馆即可展开24小时的服务,至少是24小时的书目检索服务;接下来是24小时的文献递送服务。新世纪图书馆服务方式最大的创新在于开辟了数字信道(digital channel),透过数字信道不但使得原先的图书馆传统服务(包括三种R服务:①读者服务,如图书借阅;②参考服务,如文献递送、数据库检索;③转介服务)借着e-mail、MSN等功能,能够加速进行与流通,同时还开创了许多新的服务,例如电子阅览室、数字视听室、多媒体放映室、e-learning学习教室、图书馆电子报、博客等,直接造就了没有时间差、没有空间差的服务环境。21世纪图书馆就服务的基本管理面而言,至少形成了如下的变化:①物流通道+数字信道;②实时服务+追踪服务;③互动服务+群合服务;④SDI+on demand in near future(读者随选订阅+自动传递服务)。
图书馆服务最大的变化在于个性化服务受到重视,不论是服务的信道方式,或是服务的不间断及实时跟进,或是主动积极的互动服务,都是个性化服务的特征。笔者在《从传统到数字图书馆》一书中指出:有人问我图书馆在那里?我就告诉他图书馆在你的office里,因为我们透过计算机化、网络化的系统,把很多服务直接推向他们的办公室里,我们的图书馆服务可以做到“检索过去、报导今天、随选未来”[6]。当然,图书馆服务可以直接推向办公室,也就可以推向家庭、推向学校、推向任何一个有顾客的地方。
服务不但是图书馆的生命,更是整体图书馆事业的灵魂。如果没有符合社会期待的资料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图书馆只会逐渐沦落为一个被弃置的大仓库。
4 图书馆学术研究的变换管理
迈向公共知识管理,以解决数字落差(digital divide)、信息差距(information gap)、知识差异(knowledge differences)等“三差问题”为理论基础,是21世纪图书馆学术研究的根本。这是笔者于2002年6月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徐引篪主任所主持的“图书馆学研究生小型研讨会”上所提出的理论观点。
图书馆学术研究最早只是图书馆技术服务方面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萌芽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二次大战结束后,其重心在图书分类编目和图书采访典藏。第一次信息革命后,图书馆学的研究领域也随之扩大了许多,并且深化了许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部分:一为对于读者行为的研究,这种研究肇因于数据库检索行为的探讨;二为对于文献生产与知识创新的研究,这种研究起始于文献计量和文献分布(如核心期刊的统计分析)。至于深化的部分则包括了indexing and abstracting以及MARC的研究。这是因为第一次信息革命后,信息科学(information science)因素注入了图书馆传统领域,使图书馆学术研究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就是形成了在北美地区所谓的图书馆暨信息科学(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并影响了世界各地的图书馆研究。
21世纪开始,以德法两国为主的欧洲国家,则以LID(library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为图书馆学术研究命名。Documentation(文献处理学)本身就很有欧洲传统的图书馆学术味道。在欧洲,LID算是一个新的图书馆研究复合。
自第二次信息革命开始,图书馆学术研究也产生了相当的变化,惟其本质仍然是一次信息革命后的延续。现今图书馆学术研究是在LIS和LID的基础上,加入了下列三方面的研究:①Webology+informetrics(网站研究+信息计量研究);②ontology+metadata(知识本体+元数据研究);③KDD+seach engine(数据库知识探索+搜索引擎研究)。
新世纪图书馆学术的研究,简单而言就是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包括知识管理技术研究及知识管理客户研究。新世纪图书馆学术研究不论是以LIS或是LID为基础,事实上就是知识管理学,更精确地说是公共知识管理学。公共知识管理的唯一目的,便是促进知识传播与知识创新以及促成整个社会的知识提升与成长。以图书馆学术为领导的知识管理学是宏观知识管理学,以社会为目的。企业组织的知识管理相对微观,以生产为目的。但两者在许多知识管理的技术面上是相通的。
事实上,图书馆学术研究一直是在追求知识管理的秩序(the order of knowledge managing)。不论是过去图书馆人工处理的分类编目系统、用计算机EDP处理的MARC and Indexing系统,或者未来势必要用网格技术(grid computing)处理的ontology和metadata,都是为了管理知识秩序而奋斗努力。
5 图书馆读者市场的变换管理
图书馆读者市场的具体概念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二十年,却是近年来影响图书馆管理的最重要因素。过去图书馆只注意到读者的需求,尤其是个别读者的阅读需求。第一次信息革命的后期,才有读者信息检索行为的搜集与了解,亦即对读者信息消费的行为研究,这是跨出图书馆读者市场管理的第一步。例如在1980年代的数据库检索就有指令式(command driving)和推展式(menu driving)两种方式,或者可称为两种产品的路线之争。最后由读者市场的取向来解决。
新世纪的图书馆在任何一项创新服务立项时,首先必须要考虑的就是图书馆服务市场,也就是图书馆读者市场。惟就图书馆读者市场的管理原则而言,必须以兼顾下列几个相对性的原则为方向:图书馆的读者市场包括:①核心读者vs.潜在读者;②小众对象vs.大众对象;③个人读者vs.团体读者。
要谈市场管理必然不能忘了“产品”,图书馆的产品就是“各种服务”,图书馆的读者市场管理和图书馆的服务措施相互影响,从读者这端要考虑服务项目、服务成本、服务效益以及投资图书馆的投资报酬率,这些就是图书馆读者市场管理的核心问题。但是,讨论或实际经营图书馆读者市场,务必要抛开市场经济的误区,图书馆的读者市场和市场经济是没有关系的,否则图书馆和书店以及新兴的内容联盟(content alliance)及谷歌图书市场(google library),就会混为一谈,变成价格取向了。
早在1992年,Jim Thompson为了抗议图书馆服务的不合理,就把五定律改为:①图书都是有价的;②每位读者自己买单;③每份文献自己付钱;④向读者勤收费用;⑤图书馆是一个苦闷的成长体[5]。由此可知,图书馆市场管理绝对不能价格取向,部分的收费是为了达到更公平取向。换句话说,图书馆采取少量的局部收费,只是为了更加公平地提供服务,杜绝因免费服务所可能造成的浪费。唯有如此,才是图书馆的真精神。
6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变换途径
图书馆自古就是知识管理的单位。2005年,IFLA在南美阿根廷举行的年会上。阿根廷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我们是世界记忆的管理者”(we are managers of the world's memory)的心声,向世人说明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事实上,图书馆的工作就是知识管理工作,图书馆员就是知识管理师。笔者2001年在《知识管理与知识领航:新世纪图书馆学门的战略使命》一文中指出:“应用知识管理给图书馆员赋予了知识导航员的地位。就图书馆学门而言,知识管理的实际绩效在于知识领航工作的绩效。知识领航的功能在扩大——不再只是如传统图书馆中替读者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而已,而是直接对于知识创新、知识组织、知识扩散这3个知识管理的核心层面作出贡献。知识领航也将成为图书馆学门从业人员的专业指针——必须能够担任一个知识领域内的知识领航工作。因此,知识管理是图书馆学门整体应用于事业集团或社会各层面的使命,知识领航则是图书馆学门为知识管理所做的具体的知识传播服务[7]”。
新世纪图书馆在知识管理方面的走向包括下列3个步骤:①目录系统+典藏资源;②context+content;③导航系统+知识基地。
知识说明、知识框架和导航系统之间,有着几乎三位一体的紧密关系。此处所说的“知识说明”是指目录系统,功能良好的目录系统是信息资源的知识说明书;从一组目录中,人们可以从主题分布、作者、出版时地等信息了解对知识源的各种说明。知识说明是对应于典藏资源的;知识框架是对应于知识内容、知识内涵的;未来的知识导航系统是对应于知识基地的。换句话说,担任知识说明的目录系统是各种媒体典藏的上位概念;由metadata组成的知识框架,则是数字知识内涵的上位概念;全自动数字知识导航系统则是人类各种知识基地的上位概念。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进展,不仅是图书馆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也将是人类文明本身的亮丽纪录。21世纪图书馆知识管理和过去的图书馆知识管理最大的不同,在于过去的图书馆知识管理偏重于对“知识媒体”的整理、排序和重现;21世纪的图书馆知识管理则是能量型的知识管理,必须以数学模式的方式,精算出知识的能量,包括:知识的互动性、知识的散布性、知识的交叉影响性以及知识的成长或退化曲线等。
7 图书馆经营方法的变换因应
图书馆的经营方法建立在图书馆的经营理念之上。新千年图书馆的经营与人类进入全面化的信息社会息息相关:①创造一个生气蓬勃的公众信息领域,确保人们能公平地使用信息,从事教育、科研、经济、社会和文化活动;②配合提高人们对于信息社会的信心与信任,减少数字鸿沟与信息落差等社会现象,使图书馆成为信息与通讯应用技术(ICT)的初学中心和演练中心;③图书馆经营必须保持社会智财权的平衡和合理化,鼓励创新,提高国民各方面的总产值,加强全球知识的共享与促进发展,类似国外信息的输入以及本土信息的输出与发扬等问题,都是21世纪图书馆经营的新课题;④提供国人阅读(reading for pleasure)的环境,包括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的双重环境,因此,复合化地使用图书馆空间是一种必然。
21世纪图书馆和外界单位的关系,则是一种策略联盟的经营关系。这种策略性的经营包括和其他图书馆或图书馆相类属性单位之间的合作。譬如读者参考服务与咨询服务、资源共建共享的建设与分摊,都应该列入图书馆的正式经营范围内去。尤其馆际合作不再只是礼貌或心存依赖的样板经营,而是图书馆本身经营的重要部分。早在1978年,笔者在《图书馆采访》一书中,亦曾提出这个图书馆之间的共同经营问题。
图书馆的策略联盟经营,包括其他非图书馆领域的经营,譬如图书馆与学术界的联盟、图书馆与社区发展的联盟、图书馆与企业的联盟。因为在知识活动的周期中,图书馆是知识生产者与知识消费者之间的中继站,也是知识的桥梁。若能直接连接知识上游的生产和知识下游的消费,当然是最好的经营策略。
此外,和具有竞争性的对手,如“数字联盟”、google图书馆等也必须保持一种平行的关系,以便各展所长地贡献社会,既不必避之,更不必拒之。
8 图书馆人员素质的变换养成
不同时代的图书馆,需要不同的图书馆人员。唯有图书馆员的素质才能保证图书馆工作。近代图书馆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受到工业革命、第一次信息革命、第二次信息革命技术的影响。而图书馆工作均能适时调整,都是图书馆员素质上的重大试炼与转变的缘故。在图书馆进入变换化管理的21世纪,图书馆员素质变化与转型,更将决定未来图书馆工作与图书馆事业的前途。
图书馆员除了因应图书馆本身型态,如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等的区别外,图书馆员的共通素质是走向全方位化的知识管理。换句话说,21世纪的图书馆员在职场上的表现,应该和21世纪的足球员在球场上的表现一样,那就是全方位化。图书馆员的全方位化至少包括下列6种特征:①图书馆员是最适合的知识管理师(knowledge manager);②图书馆员是最佳的信息媒合者(information broker);③图书馆员必须具备现代信息专业(information profession);④图书馆员必须懂得图书馆公共行政(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⑤图书馆员需要拥有深厚的信息素养(information fiteracy),包括语言文字素养、媒体识别素养、数字ICT应用的素养;⑥图书馆员可以担任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和数字学习(elearning)的辅导员。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图书馆员必须有能力担任知识管理师。知识管理师的工作就是懂得知识管理系统的作业与操作以及懂得因应各种研究工作的知识配方。
9 图书馆教育设计的变换管理
图书馆教育是专业图书馆员的摇篮,教育设计将影响到专业图书馆员的养成与训练,其成功与否将决定图书馆事业的前途发展。
图书馆教育设计始于19世纪后半期的现代图书馆传统时代,以图书馆的技术服务(包括分类编目、资料采访与书库管理)为主,随后延伸到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包括书籍借还、阅览与参考、知识推广等。20世纪70年代开始,因应科技文献信息的处理,而进入了自动化,包括机械化和计算机化的数据处理,例如最著名的代表是自动化索引方法(automatic indexing),包括KWIC、KWOC、KWAC等的出现,这时图书馆教育的设计便进入了信息储存与检索、图书馆自动化等新的范畴。第一次信息革命进入高峰的初期,1975年以后全盘性地转换为所谓的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简称图书信息);另一方面图书馆教育设计亦着重于“参考服务”的课程训练与人员培育。
21世纪的图书馆教育设计,必须以新千年人类文明发展的图书馆思维去设计,发挥图书馆4个文明的作用,替信息社会服务,以增长全体人类知识为鹄的。其中,建立知识基地,发挥公共知识管理,造就知识服务系统网络,则是不可少的设计内涵。因此,图书馆学院教育的设计,得以培养泛图书馆领域,即广域图书馆领域的行政主管人才(CEO)、知识主管人才(CKO)和信息主管人才(CIO)为教学及教育目标,始能符合新千年图书馆变换化管理的需求与需要。
长期以来,图书馆教育设计被若干欧美大学教授认为是慢半拍的。在美国多所大学任教,目前任职于美国纽约长岛大学信息及计算机学院图书信息研究所的柯恩教授(Michael E.D.Koening)近年来就一再提出,图书馆教育训练之不足导致图书馆人员无法适时地跟上知识管理发展的步骤[8-9]。他甚至亦指陈在MIS(信息管理系统)时代,图书馆学校教育亦是比较落后的。因此,图书馆学教育的前瞻性设计是很重要的。
10 图书馆实务体现的变换表现
21世纪图书馆实务的体现,在于继续支撑人类文明向前走。无论是知识基地的建立、消费市场的规划与推动以及知识传播与知识创新的投入,都是基于这个目标。更简单地说,21世纪的图书馆主要实务体现,可以用IFLA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 2005”会议期间,为新世纪图书馆事业所订的共通社会作用归纳:①图书馆是取得知识的入口;②图书馆是ICT信息及通讯技术应用的初学暨学习中心;③图书馆具有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功能;④图书馆具有提供各种信息需求的功能;⑤图书馆具有文化资产保护的功能。
21世纪图书馆实务体现的表现,以达到“人人使用图书馆、人人依靠图书馆、人人信任图书馆”为依归。实务体现必然是要返璞归真地、切切实实地融入社会大众生活之中。新世纪图书馆的实务体现在于协助人类文明渡过教育建设的阶段、经济建设的阶段,迈向信息/知识建设的新文明。
总之,图书馆变换化管理是一个逐渐成熟的图书馆管理趋势,以因应第二次信息革命所带出的e-government、e-business、e-learning、e-health、e-employment、e-environment、e-agriculture及e-science等为代表的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持续为人类社会所承接下来的知识责任与创新机遇。
图书馆变换化管理初步是指图书馆在内、外环境交相挤迫下的一种变革、变通与变新的管理方法与模式。这种方法本身也是变动、精进、持续向前的,模式也是随时间、空间、环境、人力能量、新高科技巧妙运用、客户实践等因素而调整的一个滚动中的模式。和第一次信息革命中图书馆的变革比较起来,图书馆自动化只是平面式地先从书目制作过程中进行改革,然后才推展到图书馆服务的前台——读者服务;时处第二次信息革命的今天,图书馆的变换化管理却是立体的、内外同时的变革。所以,图书馆变换化管理需要一个滚动和不断创新的运作模式。
收稿日期:2006-09-25 修回日期:2007-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