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采用茵栀黄口服液的辅助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罗桂贤

新生儿黄疸采用茵栀黄口服液的辅助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罗桂贤

罗桂贤

(扶沟县人民医院儿科 河南 扶沟 461300)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茵栀黄口服液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在经过治疗后,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的50例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各项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在新生儿黄疸中的辅助治疗,能明显促进黄疸消失时间,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8-0108-02

新生儿黄疸是产科临床常见的新生儿临床症状。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28天内所出现的巩膜、粘膜以及全身黄染症状,早产儿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产儿[1]。黄疸症状严重的患儿会发展成为核黄疸,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有严重的影响,且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毒性,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健康。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一般情况下,生理性黄疸会自行消退,但是病理性黄疸的发病因素多样,急性死亡率高至75%左右,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胆红素过高,会对新生儿的神经发育有直接的损伤,若处理不及时或者踔厉方法不当,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2]。本研究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黄疸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对其进行分组治疗,观察分析茵栀黄口服液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治疗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日龄1—29日,平均日龄(13.5±10.4)日;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日龄2—30日,平均日龄(14.5±12.4)日。两组患儿的入选标准为:分娩后1天之内出现黄疸,确诊时血胆红素≥202μmol/L,血胆红素每天的上升量≥85μmol/L,且持续时间>2周;排除标准:患有其他脏器性疾病的新生儿,新生儿黄疸严重程度达到换血标准,先天发育有缺陷的新生儿以及有遗传史的新生儿。两组患儿在性别、日龄以及黄疸临床表现症状等方面的一般资料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心电图、血生化等辅助检查。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给予患儿蓝光照射法,每天照射12小时,照射时注意避开角膜直射,并及时补充液体。同时给予每天一次,每次5mg/kg的苯巴比妥片剂口服。针对电解质紊乱患儿,要及时补充维生素族;针对胆红素升高较快、表现低蛋白质患儿,要补充蛋白质。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的治疗基础之上,加以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用法用量为每天三次,每次5ml,持续5天。在治疗和用药期间,要对患儿的相关临床症状、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密切的观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评价指标

经过治疗,患儿的黄疸在5天之内完全消退,且血清胆红素指标恢复正常,为显效;患儿的黄疸症状在5天之内有所好转,血清胆红素指标有改善,为完全恢复正常水平,为有效;患儿的黄疸症状和血清胆红素指标为出现明显变化,甚至情况加重,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在经过治疗后,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的50例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各项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1,表2所示:

表1 两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住院平均时间比较(x-±s)

组别 例数(n)平均住院时间(d)黄疸消退时间(d)

观察组50 7.2±0.6 8.3±1.4

对照组50 10.1±4.2 13.1±1.7

PP<0.05

表2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37(74)11(22)1( 2)48(98)

对照组25(50)17(34)8(16)42(84)

PP<0.05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生理及病理现象,也叫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过程非常的复杂,有大约82%左右来自血红蛋白的血红素,其他的来自血液和红细胞前体,当其进入血液后,不能和白蛋白结合的血红素就会成为游离血红素,并能通过大脑屏障释放出神经毒素[4]。此时的胆红素又会在进入肝脏前与白蛋白分离,并与肝脏中的蛋白相结合,以此来进入肝胆循环,随着粪便排出体外[5]。而新生儿黄疸则是由于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增高,致使粘膜、皮肤、巩膜黄染。

茵栀黄口服液是一种中成药,其主要成分有栀子、金银花、茵陈以及黄岑等[6]。其中的栀子具有促进胆汁排泄,减少胆红素等功用;茵陈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等功用,黄岑能改善毛血细管通透性以及利尿等功用,金银花有保肝利胆之功用[7]。所以茵栀黄口服液具有稳定的药效,对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显著的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采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的50例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患儿中,治疗显效例数有37例,占74%,无效的有1例,占2%,治疗有效的总例数有48例,总有效率占98%;而观察组患儿中,治疗显效例数有25例,占50%,无效的有8例,占16%,治疗有效的总例数有42例,占84%、两组患儿之间的治理下效果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为(8.3±1.4)天,平均住院时间为(7.2±0.6)天,对照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为(13.1±1.7)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0.1±4.2)天,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茵栀黄口服液在新生儿黄疸中的辅助治疗,能明显促进黄疸消退时间,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沈彩燕,王坚英.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6):995-996.

[2]王汉玲,王向农.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4,31(10):1369-1370.

[3]张昆艳,戴秀华,刘树艳等.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5,16(3):269-270.

[4]董明翠,侯莉,刘俊等.腹部按摩加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90例[J].陕西中医,2013,22(10):1353-1354.

[5]何瑞.益生菌及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60例[J].西部中医药,2013,26(3):95-96.

[6]喻娅婷,田静,周小琳等.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10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5(9):35-36,37.

[7]张志新,闫利红,王长华等.金双歧联合茵栀黄口服液、茵栀黄口服液单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比较[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9):369.

论文作者:罗桂贤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7

标签:;  ;  ;  ;  ;  ;  ;  ;  

新生儿黄疸采用茵栀黄口服液的辅助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罗桂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