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日趋紧张,于是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应运而生。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干法旋挖成孔灌注桩工艺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就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干法旋挖成孔灌注桩工艺的应用进行略述。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干法旋挖成孔灌注桩;应用
随着建筑朝向高层和超高层的方向发展,建筑桩基施工技术愈发重要。目前灌注桩在建筑桩基施工中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文章主要探讨了干法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的具体应用。
一、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总建筑面积为425705m2,总楼层为66层,建筑高度为367m。本工程基础形式采用钻孔灌注桩,干法旋挖成孔,桩径0.8-1.0 m,桩长15.7^-26.7 m,总桩数为607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70 mm,桩身混凝土采用C50(工程桩)及C55(抗压检测桩)。
二、施工条件
拟建场地内地质情况较复杂,在钻探深度范围内地层按其沉积年代及工程性质自上而下可分为:填土、黄土、碎石、茹土、泥灰岩、中等风化石灰岩。桩端持力层为石灰岩,桩端进入持力层至少1 m。根据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未见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钻孔揭T岩溶裂隙水埋深40.00-41.60 m,水头标高37.41-38.30 m。根据水文地质调查资料,场地岩溶裂隙水年变化幅度10-15 m,其常年水头标高多在32-45 m之间变化。
三、干法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一)选择干法旋挖成孔施工的原因
1)环保、污染小。本工程地质情况较好,干法旋挖成孔施工过程中不使用泥浆,有利于现场文明施工,同时节省泥浆外运的费用。2)噪声污染少。本工程地处城市中央商务区域,对噪声控制要求高。旋挖钻在使用过程中仅发动机产生噪声,其余零部件基本不会产生噪声。3)成孔速度快,施工效率高。旋挖桩施工过程中无需进行泥浆制备、钻杆重复安拆、支架搭设等环节,机械化程度高,效率高;可自行移动,移机方便快速,无需其他机械的配合;利用钻杆底部带有活门的筒式钻头破碎、提升土体,进尺速度可达0.8 m/min。4)在同等地质条件下,干成孔桩相比湿法成孔桩单桩承载力更高。本工程属于超高层建筑,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要求达到12 000 k N。旋挖钻利用带有活门的筒式钻头切削土体,其角刃切土成孔后,孔壁较为粗糙,同时干法成孔没有泥浆的润滑作用,灌注混凝土后桩体与周围土体结合程度高,因此干成孔桩单桩承载力更高。5)适用的地质情况广泛。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岩土勘察报告之外的地质情况,旋挖钻配置多种钻头,可适用于多种地质情况,可单独完成桩基施工,不需要其他成孔机械的配合。6)易于管理。旋挖钻同其他钻机相比,机械化程度高,所需操作人员少,易于管理和节省成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施工工艺流程
放线定位→验线合格→桩位放线→埋设标牌→检验桩位→挖桩坑→二次放线定位钻机→钻机就位→测量标高并下达开孔通知单→钻进成孔→填写成孔记录表→终孔→清孔→下钢筋笼和安放注浆管至设计标高→下导管→二次清孔→灌注混凝土、试块制作→控制桩顶标高→成桩→2 d后连接地面注浆管路至注浆泵、搅拌筒→检查注浆泵、压力表→开动注浆泵进行注浆→成桩完毕→桩基检测、验收
(三)施工控制要点
1.施工准备阶段控制要点
1)组织施工图纸交底。由设计人员向施工技术人员现场交底,使施工技术人员充分认识和了解施工地层的土质情况与地质资料,确认地下障碍物的情况。2)执行三级交底制度。3)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指导施工。4)工程所需原材料均应附有出厂合格证及质量检测报告,并依据规范要求进行现场检测。5)每一步均留存详细的施工记录。
2.施工阶段控制要点
1)施工准备。施工前根据场地平面布置用推土机等机械对场地进行必要的平整、碾压,局部土质疏松或承载力不足的部位应铺设厚500 mm砖渣。同时地面坡度应小于1%,以便于旋挖钻机快速移机。2)护筒埋设。护筒内径应比孔径大200 mm,便于护筒埋设。护筒顶部焊吊环,内筒加3道加劲筋。为使桩位定位准确,在护筒顶部刻4道槽,悬挂十字线,便于桩基定位。护筒埋设应位置准确、不产生扰动,桩位中心与护筒中心的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5 mm)。桩位偏差校准后,护筒应固定,筒口应比地面高出100 mm。护筒外侧应用黏土沿四周分层回填,并碾压平整。3)钻孔。在本工程中,根据地质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旋挖钻头进行施工,填土、黄土、黏土采用筒式钻头,泥灰岩、中等风化石灰岩采用短螺旋嵌岩钻头。筒式嵌岩钻头主要应用于存在孤石、抗压强度较高及岩层软硬不均的岩石地质中。旋挖钻利用钻杆上的液压马达产生向下的压力,同时产生扭矩,使钻头旋转向下切削土体,破碎的岩体或土体被挤压入钻头的筒内,最后通过钻机提升装置和伸缩式钻杆将钻头内的岩土体卸到孔外。为防止坍孔,成孔应一次不间断完成,同时减少成孔暴露时间,成孔完成后应尽快浇筑混凝土,间隔时间不宜超过24 h。4)沉渣检测及清孔。本工程孔底沉渣厚度应 ≤20 mm。若未清孔或孔底沉渣超过要求,灌注混凝土后会导致桩端混凝土强度不足,严重降低桩的承载力,且当桩上部承担荷载时,桩身会产生下移。现场施工时通常采用垂球法检测孔底沉渣厚度。因筒式钻头出渣量大,而短螺旋嵌岩钻头等出渣量小,故采用筒式钻头清孔。5)钢筋笼制作与吊装。在钢筋加工平台上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笼加工,桩基钢筋笼采用混凝土转轮垫块以保证70 mm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垫块间距2 m设置1道,每道4个。每根桩设置2根声测管,声测管材质选择钢管,下孔密封,上孔加盖,管内通畅且无异物,采用绑扎方式进行,连接处要缠丝密封确保不漏水,预防连接处出现断裂或堵管现象。吊装钢筋笼时不应高提猛落和强行下入。首先应保证孔位准确,笼身垂直,然后慢慢放入桩孔,禁止来回旋转。6)导管安装。导管接头使用橡胶密封圈丝扣连接,灌注前,应进行导管的接头承压试验和水密性试验。7)二次清孔。本工程采用二次清孔,一次在成孔后,另一次在下放导管后,以保证最终成孔的桩满足设计要求。一次清孔时采用钻头清除沉渣,效果好;二次清孔时将排气管放入导管内,排气管底部距桩底2 m,喷出压缩空气,并多次循环。8)灌注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应连续进行,混凝土灌注中断时间应小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否则会造成断桩。混凝土应超灌0.5~1.0 m。9)后注浆。后注浆技术通过注入水泥浆,使桩身与周围土体结合紧密,提高桩端承载力和桩侧摩阻力,以减小桩基沉降,提高单桩承载力。本工程采用桩端注浆,单桩预估注浆量1.0 t,采用P.O 5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0.55。正式压浆前应检查单向阀和管路是否畅通,通过压水试验检查,并将单向阀周边影响注浆的沉渣和泥浆清除。压浆应采用低挡慢压、先稀后浓、先四周桩后中心桩的原则进行,压浆结束后立即堵死压浆管。
总之,施工结束后,经第三方检测,本工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均达到设计要求,桩身完整性检测均为Ⅰ类桩。干法旋挖成孔施工在本工程中的成功应用,可供相类似工程参考。
参考文献:
[1]戴海平,张军强.码头筑岛法旋挖钻成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8,18(11)
[2]陈武,袁敬,潘品德.厚淤泥地层中旋挖灌注桩成孔工艺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32)
[3]王惠苍.关于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J].福建建材,2018(09)
[4]王一凡,罗丁,李智轩,向国涛,盈豪.旋挖干成孔灌注桩基础综合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8,47(11)
论文作者:吴钟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9
标签:钻头论文; 混凝土论文; 承载力论文; 工程论文; 桩基论文; 沉渣论文; 干法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