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研究论文_向元洪

美丽乡村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研究论文_向元洪

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贵州省贵阳市 550081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受到高度关注。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然而,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的人居环境与城市的人居环境相比差距较大,农村的人居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农村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居住条件较为落后,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村发展的短板。优化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发展的短板,需要分析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探索农村人居环境的优化路径。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尤为重要。本文就美丽乡村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对策

1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

1.1空间环境缺少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

村民的居住环境是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一些农村地区,空间环境缺少科学规划,村民住房缺乏规划引导,居住房屋建设布局无序,房屋建设简单的最求“大与美”,民居间距狭窄,村民的庭院外私搭窝棚的现象较为普遍。科学规划村民的居住环境有利于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滞后。特别是在一些农村贫困地区,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在道路交通方面,大部分村庄修建了水泥路,经济较为落后地区,还存在土路交通。一些村庄道路两旁没有排水边沟,道路两旁没有垃圾桶,边沟和路灯等设施配套缺乏,没有完备的污水处理系统,村民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方式都很随意,生活污水随意泼洒,村民将污水排放到院子或者村庄道路上,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备,生活垃圾到处倾倒、堆积,污水与生活垃圾存储在边沟内,细菌肆意滋生,严重破坏生存环境,影响农户身心健康。一些村庄室外的旱厕卫生状况差,极大影响村民的健康和村庄美观性,一些村庄的旱厕被改造了,目的是改善村庄的环境卫生,优化农户的人居环境,然而,一些村民还在使用原来的旱厕。

1.2公共设施利用率不高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到城镇务工,学龄儿童随父母进入城镇就学,农村学校生源不足,在村庄就读的大多是一些留守儿童。一些村庄虽然设有社区服务中心,内设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健身广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村庄留守人口结构多为老年人、儿童,村庄文体设施利用率不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在逢年过节时才回来,一些村庄的文体设施在逢年过节时,才能利用起来。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乡村医务人员缺乏,服务能力不足,村民大多选择乡镇或县城医院就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扩大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和留住乡村医务人员,是村民较为迫切的需求。

1.3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

依据系统整体性和层次性的特征,根据农村居住环境体系的功能与结构,农村居住自然生态环境、农村居住实体空间环境、农村居住人文生活环境等子系统构成了农村居住环境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居住条件、经济发展和社区人文环境建设等在内的全面的系统工程,打造生态宜居的幸福家园,需要关注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村民除了做家务外,他们的娱乐活动主要有:看电视、打牌、打麻将、串门聊天、做针线、跳广场舞等等,看电视成为村民打发时间的主要方式。此外,村民的娱乐方式主要有打牌、打麻将、跳广场舞,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单一。正如有学者所说,造成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开展社区文化活动,需要有一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场所缺失是造成村民文化生活匮乏的重要原因。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就要完善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村民满意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村民的精祌文化需求。

2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优化路径

2.1建立科学的村庄规划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缺乏发展规划,从根本上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就要建立科学的村庄规划机制,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就能合理利用资源。正如有学者所说,各地应基于乡村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因地制宜做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发展规划,争取做到“无规划不建设”。规划应基于不同村庄人居环境建设的基础条件及发展特征,因地制宜、分类引导、多规合一、分步实施,做好整体规划的同时兼顾“系统整治、逐步推进”的原则。例如,针对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村庄,在规划时,要注重道路、边沟、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建立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生产区时,要基于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规划好灌溉设施、道路以及桥梁、防洪设施建设等。注重对农村自然环境的保护,规划好村庄的人文环境建设,丰富农户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社区管理水平,提升农户的社区参与意识。

2.2 依托美丽乡村,加快推动旅游产业

发展旅游,文化是核心,环境是载体。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村“三变”改革,科学谋划乡村旅游总体布局,大力发展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本的乡村旅游。深入挖掘古村古镇、山水生态、农耕文化、农时体验、特色种植等旅游资源价值,大力开发田园观光、采摘垂钓、民俗体验、乡村康养、民俗度假等乡村旅游产品,鼓励支持美丽乡村、传统村落、休闲农庄、星级农家乐、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让乡村旅游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支柱产业。农民得到经济实惠,环境保护就变成自发和主动的行为,形成良性的循环体系。

2.3激发村民全过程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激发村民参与社区人居环境建设的潜能,一方面,村委会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对环境的认知,塑造农民形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发展经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激发村民建设人居环境的潜能,对村民进行农业生产技术的培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要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村委会应加大宣传力度,从根本上强化农民主体作用,农村人居环境的决策、管理、监督等事务由村民民主进行,村委会组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的建设,充分了解村民的人居环境需求,关注村民最迫切的需求;建立激发村民参与社区人居环境建设的激励机制,激发村民建设人居环境的热情、奖励其环境保护行为。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感,政府和社区应积极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完善社区人文环境建设。最终实现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的目标。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理事会等村民组织的作用,引导村民全过程参与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

2.4切实抓好落实

实施环境建设工程是一项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一项事关广大村民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各级政府和机关要以真抓促落实,以实干促时效,使农村环境建设精准对接农村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的需要。在农村环境建设中,要充分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理念,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建设符合农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居住、生活环境,净化环境卫生,改善居住条件。让广大村民享受到环境建设成果,真实地得到实惠,切实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切实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把农村环境建设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并且作为党委和政府的任期目标,与经济建设放在同一高度统一部署、统一实施。

结束语

随着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农村改革创新也在稳步推进,农村的活力不断增强。整个社会主动适应和把握新常态,千方百计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环境作为最直观的外在表象,它的治理和改善也是势在必行。在进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激发村民建设村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乡村建设的持续性,才能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何兰生.美丽中国需要美丽乡村打底[J].中国生态文明,2018(03):43-46.

[2]张为民.整治农村人居环境重在统筹推进[J].人民论坛,2018(15):64-65.

[3]郭绯绯.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人居环境优化研究[J].乡村科技,2018(13):53-54.

[4]本报评论员.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N].光明日报,2018-02-06(002).

论文作者:向元洪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  ;  ;  ;  ;  ;  ;  ;  

美丽乡村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研究论文_向元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