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课程衔接驱动下的“建工”专业课程改革论文_叶飞

浅谈高职课程衔接驱动下的“建工”专业课程改革论文_叶飞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摘要:针对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以高职土建大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基于专业基础课程和后续专业课的衔接为驱动,探讨了“成长教育课程+专业平台课程+核心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课程体系的建设,为高职类院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课程衔接;专业课程;“建工”专业

1、建工专业课程现状

在设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校网站中,通过其教学计划、专业介绍等可以看出,职业教育课程在进行着不同的改革。如:将制图,房屋建筑学,力学,建筑结构等课程合并为:建筑制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将建筑施工技术拆分为:主体工程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

2、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高职学生目前普遍采用“2+1”学制,即两年在校学习+一年企业实践。我们需要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构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和实施项目化课程改革为重点,彻底打破学科体系束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真正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模式,为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为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行业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和创业能力,培养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真正满足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教育部文件中多次强调,要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因此,要彻底打破“老三段”学科体系束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真正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模式。

3、“建工”专业课程衔接改革思路

建立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机制,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

创新打造“成长教育课程+专业平台课程+核心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课程体系。依据专业毕业要求和毕业要求指标点,采用课程矩阵分析方法,创新“成长教育课程+专业平台课程+核心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共享型课程体系。

创新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真实工程项目、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项目、分项目(子项目)、任务、知识点四级逻辑结构序化教学内容,完成项目化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强调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职业性和有效性。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参与程度进行评价,实现专业技术与管理能力的提升。

4、“建工”专业课程衔接改革的具体实施

(1)开展系统深入的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一是调研不同规模的企业,包括中建、省建等规模以上企业,以及中小企业。二是调研同一企业的不同岗位,包括总经理、项目经理、技术员等。通过调研梳理出企业对人才综合素质及专业技术能力的需求,从而确定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2)进行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和职业能力分解。

校企联合组成改革小组。与企业深度合作,根据“建工”专业所面向的岗位,每个岗位至少聘请2至3名技术员,每名技术员配1至2名专业教师,组成多个改革小组。召开研讨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专业课程体系。一是利用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形式,梳理出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全部工作任务。二是根据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和常见性,归纳出典型的工作任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完成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分析。细化专业毕业要求,分解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

(3)形成“成长教育课程+专业平台课程+核心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课程体系

依据专业课程体系和毕业要求指标点,采用课程矩阵分析方法,创新“成长教育课程+专业平台课程+核心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共享型课程体系。成长教育课程使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专业平台课程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核心技能课程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专项知识和技能;职业拓展课程使学生具备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5)确定和序化项目化课程内容。依据职业能力分解表,结合专业特点,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知识点、技能点、经验点、态度点,归纳转换为学习性工作任务,构建新型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按照项目、分项目(子项目)、任务、知识点四级逻辑结构依据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完成项目化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根据不同课程性质,学习性载体可以是任务、项目、案例、产品、工件、设备等等。

(6)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设计。

一是教学目标设计;二是单元教学内容设计;三是教学策略设计;四是教学评价设计。教学目标设计要依据职业岗位需求,要准确、可评测。通过每个任务的评价提升学生的上进心和积极性。①教学步骤要求清晰、明确、合理、可操作;②要根据既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选择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要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施工现场,模拟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③教学方法的设计要由传统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④教学手段的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可通过教学录相、虚拟车间、虚拟实验室、虚拟社会、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来完成不可再现的、破坏性的、危险性的工作任务,取得低成本、高效能的结果。

(7)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标准。

课程教学目标的评价要突出能力培养目标,即以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首要目标,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首要目标,使学生在较高的学习兴趣中,提高了应有的专业技术与管理能力。课程教学方法的评价要以能否用恰当的任务进行能力训练,即用做事、用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能力训练;课程教学准备的评价要以突出该门课程整体的能力目标和课程单元的能力目标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能力训练过程,归纳总结和学习掌握相应的应用知识与必要的理论知识,来进行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与课程教学的单元设计。课程教学过程的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即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参与程度进行评价。

5、结束语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多、工程应用广、课程难度大,同时课程重复性也较多,依据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和提高学生兴趣为契机,总结归纳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改革思路,该教学模式与手段节约了教学时间,避免了教学资源的浪费,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实践的结合。

参考文献:

【1】肖瑜.对中国大学科学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浙江教育科学.2016(5);15-17.

【2】蒋庆斌.以典型技术为主线的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2)

【3】徐国庆.高职教育课程建设中的几对重要关系【J】.江苏高教,2012(2)

【4】中高职课程衔接:英国经验对我国的借鉴【N】.中国教育报,2012.11.13

作者简介:叶飞,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土建施工过程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ZJB1316017)

论文作者:叶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浅谈高职课程衔接驱动下的“建工”专业课程改革论文_叶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