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教学:人文生态不可或缺论文_孙海燕

器乐教学:人文生态不可或缺论文_孙海燕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小学 737200

有专家言:“好的教育,是一门有情感含量的技术活儿,热心肠指向好教师应有的情感成分,冷眼则指向好教师必不可少的技术成分。”所谓“情感含量”,意指好的教育要注重孩子们情感方面的滋养和熏陶。的确,仅仅止步于孩子们的技能技法,而忽视人文生态的建设,必将是得不偿失的教育,难有长久的生命力。唯有在技术和精神深情“握手”的双轨道上向前挺进,才是值得称道的,才是强调核心素养背景下教育教学的应有之义。

小学音乐教学亦然,应该既有音符、节奏、旋律等“技术成分”,同时也有精神滋养、品性纯化、润泽心灵等“情感成分”,让音乐课堂的每一个细微处都充盈着浓浓的人文生态。显然,重建音乐课堂的人文生态,与《标准》所倡导的“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是相符合的。特别是在器乐教学中,多一些人文滋养,多一些审美体验,多一些实践锻炼,应该成为音乐教师的经常性工作和基础性工程。

一、不仅仅是被动接受,也是自主选择

不论什么学习,教师选择何时介入与何时不介入都是教学中最为灿烂的教学艺术,小学音乐教学亦然。特别是器乐教学方面,如果能够有机会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演奏曲子,多一些自主自悟,多一些自我探索,能够让曲子更长久地贮存在孩子们的记忆库中,并且其思维、情感和心灵能够得到更好的锻造和滋养。的确,要放权让孩子们自己“拨开水藻露出一眼小活泉”,永远比老师直接给予孩子们“一桶水”更有挑战性,更有张力,更有兴趣。

二、不仅仅是技能技法,也是人文滋养

“教育的当务之急是重构学生积极的人生信条,即人类社会只要一息尚存,真善美的总和就大于假丑恶的总和。”在这个意义上说,重建“学生积极的人生信条”也应该是课程教学的“当务之急”。的确,好的音乐教学,不仅仅是“好听”,不仅仅是“好看”,更是“活泼泼”的品性滋养、是和孩子们一起哺育美的种子、德性的种子、情感的种子;好的音乐课堂与孩子们的内心和人生对接,使孩子们在音乐中生成对大自然、对人类、对周遭世界的感知、理解和爱,以此为孩子未来的成长奠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比如,在《绿色的歌谣》的教学中,引领孩子们理解“你把绿色寻找”“不能让绿色越来越少”“绿色是我们的需要”“绿色是生命的旗号”“绿色是春天的微笑”等歌词的意思,可以播放大自然图片,配乐《绿色的歌谣》;可以加动作表演,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器乐自由表演;可以发出绿色倡议,让孩子们谱词谱曲或用简单器乐弹奏……

可以发现,引领孩子们先理解歌词,再学唱歌曲;先唤醒“情感成分”,再落实“技术成分”,本就是一种极具人文的姿态,本就是打造情感音乐课堂的应有之举。都说“给学生一点空间,他们会还你十分精彩”,此话果然不假,在充分激起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之后,再进行《绿色的歌谣》的聆听和学唱,必定能让孩子们大面积地“情由心生”。同时,教师如果引领孩子们把“绿色倡议”这一过程做精做细,能够用简单器乐弹奏自己新谱的曲子,孩子们必将得到多方面的滋养、淬炼和提升。“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当乐曲中的人文因子融进孩子们的灵魂和行动中时,音乐味与人文味合二为一,为孩子们打下了音乐素养、精神和人文健康的底子。

三、不仅仅拘囿教材,也是拓展延伸

小学器乐教学,并非一定要拘囿于教材这一“自留地”,否则学生的生成空间不大,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发展。“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小学音乐中的器乐教学亦然,引领孩子们感知教材以外更多“窸窣”的声响,展现更多“教材以外的影像”,探索更多“别处的生活”,应该成为教师重建音乐课堂人文生态的一个重要的视点。

比如,在《瑶族舞曲》的学习中,可以引领孩子们把此曲改编成不同的音乐表演形式,以此进行有意义的拓展和延伸:

1.学生活动:

a主题:碰铃:X-|X-| 木鱼:X XX|X XX|。

b主题:碰铃:OX OX|OX OX| 木鱼:XX XX|XX XX|。

2.师生共同用琵琶按复三部曲式结构演奏《瑶族舞曲》,不会演奏乐器或没有拿到打击乐器的同学,可以用手拉成一个圈或者是即兴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3.通过赏析《瑶族舞曲》,大家进一步体验和认识了节奏、速度、力度、音色、节拍等音乐要素对音乐作品情绪的影响。那么大家能否运用今天所学尝试改编“a、b、c”的主题、改变音乐情绪。

这样的拓展因人而异,既无惯例可依,也无固定模式可循,但可以肯定的是所有音乐拓展活动都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以更大程度地丰富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精神“维他命”为前提,以重建小学音乐人文生态为前提,给予孩子们身心锻造更大的舞台和空间。至于孩子们能够在这样的“舞台”上走多远,一切依赖于教师,正所谓“教师能走多远,就能引领孩子们走多远”。但不可否认的是,沉浸在这样生机盎然的人文生态中,孩子们是迷人的,音乐是迷人的,以此相关的音乐人生也是迷人的。

参考文献

[1]林茶居 什么是好的教育[J].教师月刊,2015,(2):12。

[2]梁明 人是教育的最终目的[J].教师月刊,2017,(2):2。

论文作者:孙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7月总第1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8

标签:;  ;  ;  ;  ;  ;  ;  ;  

器乐教学:人文生态不可或缺论文_孙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