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观察论文_陈寄辉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1

关键词:严重烧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预处理

烧伤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疾病,严重烧伤更是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严重烧伤发生后,人体最先发生的改变是体液在损伤部位大量渗出,这种改变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全身血容量急剧减少,患者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1]。液体复苏对于严重烧伤而言无疑是恢复血容量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烧伤发生后出现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人体的影响,及烧伤后液体复苏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是烧伤治疗临床工作中需要重视的环节之一[2]。严重烧伤后产生的各种损害因素对心脏的

新化县人民医院 湖南娄底 417600

摘要: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72例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病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症状积分评估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呕吐、恶心、腹胀、上腹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较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急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疾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急性胃炎;治疗效果

急性胃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该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胃黏膜产生病变,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发病的可能性也会逐渐增加。急性胃炎临床表现包括恶心呕吐、腹胀、上腹痛等,严重情况下,甚至会产生黑便、便血等情况[2]。近几年,医学技术越来越发达,治疗急性胃炎的药物种类随之增多,不过单纯采用西药治疗,并未取得理想的疗效。本文主要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了我院收治的72例病例进行研究,先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72例急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病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在28至69岁间,平均年龄(37.61±6.26)岁。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在27至69岁间,平均年龄(36.73±6.23)岁。两组病例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每次取1片胃复安(甲氧氯普胺上海金不换兰考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H41021615)给予患者服用,每天3次。

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胃炎散处方:广藿香3g、枳实6g、白术6g。将中药胃炎散与黄连素0.6g、0.03g胃复安(甲氧氯普胺),调制成粉后,于饭前将药物用水调为糊状,让患者口服,每天3次。严重恶心呕吐病例需给予纠正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治疗,存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要及时对其血容量进行补充,给予对症治疗。在疾病治疗期间,患者不可食用酸冷、辛辣食物,对其肝肾功能进行检查,共治疗14天,明确患者治疗期间的症状积分情况。

1.3 评价标准

临床症状评分[2]:临床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胀、上腹痛,以症状程度的不同进行评估。0分:无症状:1分:症状轻微;2分:症状较为明显,不过对日常生活无太大影响;3分:症状非常明显,且影响到日常生活与工作。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3]: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彻底消失;显效: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且症状积分改善情况超过75%;有效:患者症状有所改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在50%至75%之间;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与治疗前相较对比无明显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所有急性胃炎病例的临床数据资料,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资料,均数±标准差(±s)为计量资料,给予t检验,计数资料给予卡方(X²)检验,当P<0.05时,表明有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从研究中了解到,观察组中有35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中有28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胃炎可分为急性糜烂性出血胃炎、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几种情况,其中最为常见的为急性单纯性胃炎,若未及时用药治疗,便可能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形成,延长病程,加大治疗难度,且疾病易反复发作。

中医认为,急性胃炎属于胃脘痛的范畴,疾病产生的原因在于诸邪阻滞于

胃部,导致胃络失调,因此形成急性胃炎[4]。在中药胃炎散中,枳实可起到消胀安胃、去痛破结的功效,广藿香具备温中和胃、行气止痛之功效,白术可起到运化宿食、健脾燥湿的功能,将药物联合应用,能够使胃肠积滞消除。据研究表明,广藿香、黄连素为广谱抗菌药物[5],这更加证明了药物治疗的可靠性。

胃复安可以改善患者胃肠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对胃肠功能恢复有着促进作用,可使胃肠蠕动加快,单纯给予西药治疗,部分患者感到症状消失后,就自行停止用药,实际上,症状并未完全消除,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将胃复安与中药胃炎散结合治疗,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疗效,让症状彻底改善。

从本次研究中发现,观察组采用中西结合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7.22%,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这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能够取得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小明.急性胃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110+112.

[2]魏本林.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疗,2012(34):109+111.

[3]俞国平.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05):955-956.

[4]王焕忠.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1(11):1865.

[5]程曦.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回顾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

损害程度,也对烧伤的治疗及预后产生着重要的影响[3]。正因如此,近年来研究严重烧伤后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处理方案已成为医务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1.烧伤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脏的影响

严重烧伤后机体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可造成人体器官的继发性损害,最先受到影响的器官是心脏。首先,在严重烧伤的早期,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对心脏产生的直接影响是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导致心肌出现缺血性损伤,人体为代偿此种改变,血管加压素会代偿性分泌增多,之后将部分胃肠道血流向心脏重新分布,如若之前心肌损伤较轻,此时的血流灌注对心肌而言是有益的,如若之前心肌出现较重的损害,此时的血流灌注会对心肌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4]。其次,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对心脏产生的间接影响是,当缺血缺氧导致人体酸中毒后,细胞膜受损合并钠钾泵功能障碍,钾离子不能有效地自细胞外液转移至细胞内液,出现高钾血症,而细胞外液的高钾状态会导致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心排出量减少,心率减慢,反过来加重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5-6]。第三,心肌缺血缺氧发生后,心肌自身微循环也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微血管扩张,血流缓慢,红细胞和血小板在微血管内聚集形成微血栓,受此血管影响的心肌组织出现局灶性坏死。此外,心肌组织中含有大量黄嘌呤氧化酶,它可以催化黄嘌呤生成尿酸、氢离子及过氧化阴离子,加重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严重烧伤的早期,肌体的免疫系统处于预激状态,人体会释放大量的抗炎性介质,如:IL-4、IL-10、IL-11、IL-13、CSF、TGF-β、一氧化氮等,使人体对炎症反应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当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后,促炎性介质的释放量远远超过了抗炎性介质的释放量,这些促炎性介质如:IL-1、花生四烯酸、PGE2等可不但抑制B淋巴细胞合成抗体,也可抑制T淋巴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还可以抑制IL-2生成和表达,加重心脏及全身组织的炎性反应,使心肌损伤进一步加重。

2.远隔器官心肌缺血预处理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各种原因造成心肌组织发生严重缺血缺氧损伤后,人体非心脏组织的短暂缺血对心肌组织有保护作用,这不同于以往的缺血预处理方案,其被命名为远隔器官预处理。远隔器官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改善作用,预处理的作用在于使心肌在发生严重损伤前,先经历数次短暂的心肌缺血,产生一系列保护因子,如:蛋白激酶C、腺苷等,增强心肌细胞对缺血缺氧的抵抗力,使心肌在之后的持续缺血中损伤减轻,也可有效预防缺血再灌注之后发生心律失常。这种短暂的缺血预处理对脏器有着广泛性的保护,其对正常心脏或发生病理损害的心脏均有保护作用。目前已知心肌细胞上有A1、A2a、A2b、A3、A4五种腺苷受体,腺苷与之结合后,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也可有效防止血循环内微血栓的形成,还可以促进细胞膜上的钾离子通道开放,减轻高钾血症,保护心肌内皮细胞。心肌缺血预适应可分为初始阶段和延迟阶段,初始阶段一般于短暂缺血后数分钟即可产生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一般可持续1~3小时,而延迟阶段一般于短暂缺血后的24小时之后发挥心肌保护作用,此阶段可持续数天。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是有限度的,若预处理后72小时内未发生较长时间的心肌缺血,此种保护作用将消失,此外,这种限度也与动物的种属有关,一般来说,对兔的保护时续时间最短,约持续保护半小时,猪和狗的保护时间约为一小时,鼠的保护持续时间约一个半小时。要发挥心肌缺血预处理的作用,要求短暂缺血时间应大于2分钟,但不超过15分钟,若缺血时间过长会直接导致心肌局限性坏死。两次短暂缺血间隔时间太短不能达到血流再灌注的目的,间隔时间应控制在3~10分钟为宜。

综上所述,严重烧伤后的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是烧伤继发其他脏器损害的始动因素,这种继发性脏器损害以心脏损害最为重要,若要减轻心脏损害,我们可以对患者采取各种缺血预适应,预适应方式多样,而远隔器官缺血预处理,为严重烧伤的临床综合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1]詹剑华,钱华,严济,等.影响烧伤休克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烧伤杂志,2006,22(5):340-342.

[2]周潘宇,夏照帆.烧伤休克延迟复苏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1,24(15):5-8+10.

[3]邱原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内质网应激—炎症机制及环磷酰胺的保护作用[D].浙江大学,2013.

[4]潘国焰,林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J].医学综述,2013,19(8):1368-1372.

[5]黄磊.二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液体复苏治疗的回顾性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2.

[6]朱辉,86例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3.

基金项目:务必注明: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SK3117)

论文作者:陈寄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4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观察论文_陈寄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