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人文关怀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3月收治的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98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文关怀护理,1个月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个月护理后观察组的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人文关怀护理用于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中,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发病次数,增强患者自身护理能力,患者家属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文关怀;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
在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极有可能随时失去生命,因此在治疗及护理上都要尤为小心。所以认为对此给予人文关怀护理是十分必要的[1]。但是,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人文关怀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3月收治的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98例作为对象,系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男26例,女23例;年龄(26-70岁),平均(53.24±5.13)岁;体质量指数(21-25)kg/m2,平均(22.15±0.94)kg/m2。观察组49例,男29例,女20例; 年龄(29-72岁),平均(54.11±5.02)岁;体质量指数(22-25)kg/m2,平均(22.14±0.14)kg/m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急诊重症监护室诊断标准,患者均经过定确诊;(2)符合人文关怀护理研究适应症,且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同意书[2]。
排除标准:(1)近1个月参加其他实验或对研究造成影响者;(2)患有传染性疾病、精神状态不佳者[3]。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患者出院前结合每位患者身体恢复状况为患者家属讲解注意事项。
观察组:给予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1)成立护理小组。根据患者人数以及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人员给予组建专业护理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文关怀护理知识的培训,主要负责对患者进行专业化护理指导,要求护士时刻保持微笑,具有亲和力。(2)教育指导。对患者家属进行一定的教育指导,患者由于长期遭受疾病的折磨,易焦虑不安,因此,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教育患者平复心情。(3)心理疏导。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诉求,且尽量满足患者诉求,让患者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心理研究表明,良好的心情会让患者减轻痛苦。且告知患者家属药物的原理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患者家属不稳定的心里情绪进行安抚,尽量将病房里营造出一个愉悦轻松的气氛。(4)饮食指导。患者在经过一些治疗后,饮食要多以清淡为主,合理饮食。
1.4 观察指标
患者护理效果;详细记录患者疾病复发情况以及患者自身护理能力情况,从而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个月护理后观察组的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多为突发性疾病或某些疾病晚期的患者,有些患者有治愈的可能性,而有些患者及家属却要做好坏的打算,因此,在期间护理尤为重要。人文关怀护理具有专业化、精准化特点[4]。人文关怀护理是目前临床护理内容的重要部分,其实施目的是帮助患者拥有乐观的心态、愉悦的心情,同时给予患者家属一定的健康信念与治疗信心,让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病况,且督促患者家属对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让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减少不良状况发生[5]。 近年来,人文关怀护理在急诊重症监护室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护理前两组患者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个月护理后观察组的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说明人文关怀护理利于患者身体恢复,提高患者疗效,降低发病与紧急情况的次数,增强患者自身护理能力,部分患者家属在患者出院后产生放松心理,不注重对患者的再调理。人文关怀护理通过定期的电话访问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远程的指导,根据患者自身反馈情况,对日常生活给予针对性建议。患者出院后,鼓励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像徒步走、太极等有氧运动,有效帮助患者高自身免疫力、增强体质。告知家属时刻对患者进行心理沟通,让其心情时刻保持愉悦[6]。
综上所述,将人文关怀护理用于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中,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发病次数,增强患者自身护理能力,患者家属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天文,王佩佩.重症监护室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1):580-581.
[2]李健,周丽娟,李雪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25):1980-1984.
[3]朱红珍,陈春英,王娟.叙事医学模式对临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品质构建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20):2580-2583.
[4]陈玲玲,王小燕.护理学专业实习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与医院关怀氛围感知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7,37(6):862-865.
[5]徐英,胡晓玲,潘玉梅.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1):396-397.
[6]杨支兰,裴俊丽,孙建萍,等.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20):2584-2587.
论文作者:孙然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患者论文; 人文论文; 重症论文; 急诊论文; 家属论文; 监护室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