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中的育人道理论文

《三字经》中的育人道理论文

《三字经》中的育人道理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 吴锐金

[摘要]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其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伦理道德及传统教育、民间传说等。现已翻译成多种语言版本,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在世界范围进行推广。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本文结合笔者的学习体会,反思《三字经》中的育人道理。

[关键词] 班级文化;礼仪教育;学习之道

《三字经》共一千多字,成书大约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诵读,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处处彰显着古人的教育智慧,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现将在学习《三字经》的体会与大家分享,希望对教育同仁能够有所帮助。

一、重视优良教育环境的创建

《三字经》开篇就讲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出生的时候,天性本就是善良的。本性本来差距并不远,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受到各种各样外部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从人成长的角度上看,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我们要积极创建优良的学校环境。创建优良的学校环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服从学校的整体设计

一所学校的发展要有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包括教学和德育的规划,这种规划就是学校的制度和规范,这些制度和规范不是领导研究出来的,是在多年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的,这就是哲学思想中讲的“道”,这个“道”我们就理解为规律性。学校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学校的环境取决于师生自己。每个学生要顾大局,守规范。学时事,扬正气。气忌盛,需忍让。讲团结,乐奉献。

2.创建优良的班级文化

构建班级文化,打造魅力班级。班级文化的构成包括班训、班风、班歌。物质文化建设即精心布置教室环境,积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温馨、舒适、优美,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熏陶作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学生的行为准则,主要是指班规,也可以称之为班级公约,它的制定要让学生参与,主体由学生自己制定才乐于去执行;班级活动建设主要是指开好班会,班会不要流于形式,要精心设计,让学生受到终身难忘的教育。班级文化的创建在培养人、塑造人和教育人方面起到的巨大的无法替代的作用,创建良好的班风,学生要守班规,行为端。铭班训,铸班魂。班会课,素质升。文化墙,润人心。分小组,要竞争。有特色,彰班品。

2.学生学习满意程度。学生对该教学法表示非常满意高达85%,比较满意达15%,其中不满意有5%。由此可见,学生对该教学方法较为满意,该教学法促进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二、重视人格的培养

1.重视礼仪教育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从这两点做起。结合《三字经》反观我们自身,有的学生父母远在异乡打工,吃尽了辛苦,供孩子读书,望其成才。我们是怎么孝敬父母,是全力以赴在学,课堂上全神贯注在听课,还是整日浑浑欲睡,得过且过?孝敬父母从认真听课,做最好的自己开始,让父母少为我们操心。由悌道我们知道友爱兄弟,将之推广到友爱同学,互帮互助。学生要“重人伦,孝于亲。父母唤,勿应缓。能自立,莫依赖。倡节俭,以养德”。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东汉人黄香,幼年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冬天替父亲暖被窝,夏天用扇子把席子煽凉后让父亲入睡。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知道父母的辛劳,尽量少让父母操心,多为父母分忧,对父母讲孝道,对兄弟讲悌道。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学会交往,从学会说话,从不说粗话开始,净化校园的语言环境,同学们从自律开始,互相监督。请别人帮助时用个“请”字,不小心碰到别人说“对不起”。法国蔚蓝海岸的一家咖啡馆奖励有良好礼仪客户的故事,同是一杯咖啡,如果说“我要一杯咖啡”,它的价格是7欧元;说“请给我准备一杯咖啡好吗?”它的价格是4.5欧元;如说“你好,给我来杯咖啡好吗?”它的价格是1.4欧元。这是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告诉人们应该以礼待人,以优雅的方式与人相处。

在关系数据库中,附属实体表与主实体表的联系类型为“1对多”,每一个附属实体的键对应若干个主实体表的键。而主实体表与联系表之间的联系类型也是“1对多”,每一个主实体表的键,对应多个联系表的键。对于“多”方的多个键可以通过链表的方式连起来。而对于联系类型“1对多”,可以创建一个哈希表,实现从“1”方到“多”方的映射。该哈希表的键为“1”方的键,哈希表的值为与“1”方对应的“多”方的键的链表。因此,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构建全局的元组ID传播哈希表,将多个关系实现虚拟连接。

重人伦,守孝道,讲悌道。“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2.强调学习之道

我们工作快完的时候,西北雨就停了,我随着母亲沿田埂走回家,看到充沛的水在圳沟里奔流,整个旗尾溪都快涨满了,可见这雨虽短暂,却是多么巨大。

(2)学习最根本的法则是专心致志。“教之道,贵以专。”教育的根本法则就是专心致志,全心全意地教诲,一心一意地学习,可以让人真诚善良。唐伯虎从小就喜欢画画,九岁的时候,他拜当时著名的画家周臣为师,学习绘画。两年后,唐伯虎画山水、人物、竹子和山石都已经栩栩如生了。但是唐伯虎不满足自己的绘画水平,又第二次拜师学习,跟沈周老师学习绘画。唐伯虎的绘画功底很深厚,加上刻苦勤奋地练习,在一年的时间内很快地提高了绘画技艺,就连沈周老师也经常称赞他。渐渐地,一向谦虚的唐伯虎有了自满的心理,这让细心的沈周老师察觉到了。一天,他把唐伯虎叫来一起喝酒。在谈话中,唐伯虎多次提到母亲身体弱、身边没人照顾,希望老师能同意他回家。沈周老师笑着说:“今天高兴,酒喝多了,身上有些热,你去把窗子打开,通通风,好吗?”于是唐伯虎去开窗,可是他怎么也推不动那两扇窗,忽然他发现那窗子竟是画的,看起来就跟真的窗一样。唐伯虎脸红了,他走到了老师跟前,“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老师说“请您原谅弟子无知,我要留下继续学习。”从此以后,唐伯虎再也不提回家的事了,他更加认真、努力地学画,始终专心致志,一丝不苟,最后成了著名的大画家。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年幼时,记忆力最好,学习能力最强,我们应该把握住这段黄金时间,不断学习,努力充实自己。等到长大成人之后,就能学以致用,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做出一番事业,对上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对下服务人民,造福百姓。“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有的人疼爱子女,给子孙留下许多钱财,希望他们能过上富裕生活。我的想法和那些人不同,留下来教育子孙的,是这本《三字经》,希望能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还有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教训,让他们努力学习,打好根基,将来能开创自己的事业。

(1)学习的重要性。“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如果父母和老师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小孩子却不好好读书,这是不应该的。一个人小时候不好好读书,等到年纪大了,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还能有什么作为呢?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在《教育论著选》中有劝学篇,写道“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而人又有穷有富,有贵有践,这是由有无知识造成的,有知识就成为贤人,无知识就成为愚人,知识丰富的人才能富贵,没有学问的人就贫贱。”

防盗门事件直接关系到两家人的声誉,吕凌子是个聪明人,不到万不得已,她绝不会将事情的全部经过和盘托出,最多点到为止。

(3)心、口、脑、手并用,持之以恒。“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读书时,不仅要大声朗读、背诵,还要用心思考,深入了解所学内容,这样可以让记忆更深刻。勤奋学习是最重要的,必须持之以恒,才能对书中的内容熟记不忘,并且不断有新的收获。毛主席曾说“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4)惟有勤学,才能成功。“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宋朝时赵普官已经做到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如上所感,《三字经》是非常好的一部启蒙教育著作,它既能够开启人生的智慧,亦能触及一个人心灵。读好这本书,有助于培养一个人醇厚的性格和优雅的性情。在社会环境多元繁杂的今天,不免让人焦虑烦躁,而历经千年沉淀的国学营养则能够给予我们沉静的力量,让我们更好地寻找自我。

参考文献:

[1]王应麟.中华蒙学四大名著·三字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钱文忠.解读《三字经》[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

[3]张世欣.道德教育的四大境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史玉英)

标签:;  ;  ;  

《三字经》中的育人道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