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应用中的新进展论文_金泽

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应用中的新进展论文_金泽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 广西桂林 541002)

【摘要】胶囊内镜技术自从研制成功之后,就被临床上用于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小肠肿瘤、克罗恩病、小肠息肉、感染性炎症、寄生虫病、肠道憩室、吸收不良综合征等诸多小肠类疾病进行诊断,且近年来该项技术的应用范围还在不断的扩大。胶囊内镜在具体临床应用的过程中,除了可以使传统胃肠道检查手段的不足之处得到有效的弥补,同时也会显露出一些其本身所具有的弊端。本文主要从胶囊内镜发展史、检查适应症和禁忌症、小肠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范围等三个方面出发,对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应用的新进展情况进行系统的综述。

【关键词】胶囊内镜;小肠疾病;诊断;进展

【中图分类号】R5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4-0002-02

正常人体的小肠主要由十二指肠、空场和回肠等三部分组成,其上部与幽门相通,下部与盲肠相连接,属于人体的消化系统中最长的一个器官,全长可以达到5~7m之间,是人体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的一个主要场所,肠管主要以盘曲折叠式状态排列。小肠肿瘤、黏膜下肿物、小肠血管病变、小肠息肉、感染性炎症、克罗恩病、寄生虫病、肠道憩室、吸收不良综合征属于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几种小肠疾病[1-6]。本文主要从胶囊内镜发展史、检查适应症和禁忌症、小肠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范围等三个方面出发,对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应用的新进展情况进行系统的综述。

1.胶囊内镜发展史

在上世纪末以色列的一家影像公司首先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可以进行吞咽的胶囊内镜,这种内镜也被称为无线胶囊内镜,于本世纪初权威认证并应用于临床[7]。胶囊内镜技术的出现属于消化系统疾病内镜诊断技术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使全小肠无创可视性检查成为一种可能,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胶囊内镜技术检查的报告已经突破50万例次,胶囊内镜已经从一项探索性技术,逐步的发展成为了小肠疾病诊断的一线工具[8、9]。

2.禁忌症和适应症

(1)禁忌症:①妨碍胶囊内镜在消化管内正常通过的患者,临床上以胃肠道狭窄、梗阻、穿孔、肠瘘、消化道大憩室、严重消化道动力障碍较为常见;②采用心脏起搏器或其他电子医学仪器进行治疗的患者;③精神状态存在明显异常的患者;④不能够实施外科手术治疗,或不同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不能进行胶囊内镜检查[10-12]。(2)适应症:①罹患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②克罗恩病疑似患者;③小肠肿瘤疾病疑似患者;④对小肠息肉病综合征的病情进展情况进行监测;⑤吸收不良综合征;⑥非甾体消炎药相关性小肠黏膜损害类疾病[13-15]。

3.临床应用

3.1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该疾病指的是通过常规胃镜和结直肠镜检查没有能够发现任何异常消化道出血疾病,该病患者占消化道出血疾病患者总人数的8%左右,推测出血病灶存在的部位可能是位于患者的小肠[16]。小肠所具有的生理解剖位置相对较为特殊,对X线检查产生限制,阻碍内镜的插入,对核素扫描及动脉造影定位造成影响,因而疾病确诊时间长。与其他方法相比胶囊内镜诊断率水平相对较高,可以达到90%左右[17]。

3.2 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病情的发展会对全消化道造成不利影响,只有30%左右的患者的病情会单独的局限于回肠的位置[18]。胶囊内镜技术可用于该疾病的初次诊断、对病情复发情况进行监控、对病变分布的范围及严重程度进行监测,诊断的准确率可以达到45%左右,还可对未定型结肠炎疾病进行判断[19]。

3.3 小肠肿瘤

该疾病患者人数占全部胃肠道肿瘤疾病患者人数的5%左右,且以恶性肿瘤居多,腺癌、类癌、小肠间质瘤较为常见。由于病情表现缺乏特异性、发病率低、缺少小肠直视性检查手段,早期诊断难度大,胶囊内镜可以在早期发现小肠肿瘤病变,已经成为疾病早期诊断的有效工具[20]。

3.4 监控遗传性息肉病综合征

遗传性息肉病综合征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的一种类型,胃肠道多发息肉属于其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表现,多发息肉可导致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小肠是癌变的高发部位。因此,对该病患者应该定期进行肠道检查。胶囊内镜对该疾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小肠钡剂检查等技术,与磁共振成像技术相比其对直径在15mm以下的息肉的检出率水平更高[21]。

3.5 乳糜泻

乳糜泻在临床上又被称为麦胶性肠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类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临床诊断金标准是上消化道内镜联合十二指肠活检。但是当十二指肠出现斑状萎缩,十二指肠多点活检无法检测到明确的组织学特征。胶囊内镜的分辨率水平较高,可以将图像放大,属于无侵入性的检查方式,诊断灵敏度可以达到90%以上,特异度更是接近100%[22]。

4.小结

总之,小肠疾病主要具有病情出现较为隐匿、症状表现的特异性不强、病变发生的部位相对较深等几大基本特点,因而该疾病的诊断难度相对较大,常规方法对该疾病进行检查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水平不高,会导致小肠疾病的漏诊率水平明显升高。胶囊内镜的问世,使得临床上很多小肠疾病的诊断的准确性明显提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充分把握该项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可以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克罗恩病、小肠肿瘤、遗传性息肉病综合征、乳糜泻等多种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使疾病的误诊和漏诊率水平明显降低,为更多的患者争取有效治疗时间,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龚红霞,等.宝石CT分析门脉期肠道病变在克罗恩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23(05):540-543.

[2]单裕清,延宏,徐锐,等.64层CT对小肠同质瘤诊疗意义病理对照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05):358-361.

[3]任小军,章士正,刘海,等.X线、CT及MRI对小肠Crohn病诊断价值的评价[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0,11(21):184-185.

[4]单裕清,廷宏,徐锐,等.64层CT对小肠间质肿瘤诊疗意义及病理对照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09):1358-1361.

[5]张自力,邹文远,石思李.多层螺旋CT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12):1850-1852.

[6]宁守斌,金晓维,唐杰,等.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肿瘤诊断价值的研究[J].胃肠病学,2010,15(10):609-611.

[7]王道林,俞珍淇,潘洪,等.影像学检查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76例[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0,18(22):313-314.

[8]李文华,曹庆选,杨世锋,等.绞窄性肠梗阻肠系膜及其血管改变的CT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0(21):481-482.

[9]纪建松,赵中伟,卢陈英,等.螺旋CT及重组技术对粪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0,22(28):840-841.

[10]张联合,章士正,胡红杰,等.口服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39(15):423-427.

[11]章士正,任小军.应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提高小肠疾病诊断水平[J].中华医学杂志,2011,85(5):301-302.

[12]翟亚奇,令狐恩强,李惠凯,等.内镜下隧道式与常规黏膜剥离术治疗食管大面积浅表性肿瘤的对比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34(01):36-40.

[13]王瑾,秦金玉,郭天娇,等.常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经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治疗食管大面积黏膜病变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6(06):896-900.

[1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胃肠病学2012,17:763-781

[15]宋富珍,程英升.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急腹症中的应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4(21):2332-2336.

[16]胡道予,李震,肖明,等.16层螺旋CT诊断小肠出血性疾病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0,21(14):218-222.

[17]秦金玉,罗斌阳,郭天娇,等.内镜经黏膜下隧道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6(06):901-905.

[18]何度,吴霞,江丹等.130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浅表型食管癌及食管上皮内肿瘤的病理学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6(06):911-915.

[19]郭天娇,马一菡,秦金玉,等.表浅胃食管交界腺癌内镜分型与浸润深度相关性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6(06):916-920.

[20]郭智慧,龚伟,彭阳,等.经口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切除食管固术有肌层平滑肌瘤[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12):2082-2084.

[21]郑立敏,温冰,孙丽.胶囊内镜诊断小肠疾病的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11):104-105.

[22]高雪峰,孙云云,丁岩冰,等.Overtube 辅助下实施胶囊内镜检查在小肠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海南医学,2015,26(11): 1675-1677.

论文作者:金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7

标签:;  ;  ;  ;  ;  ;  ;  ;  

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应用中的新进展论文_金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