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的目光:并提三位伟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伟人论文,不凡论文,目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一个新的提法让我思之良久,启迪颇深。江泽民同志在回顾百年来中国发生的翻天复地变化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正式的报告中如此论述、如此并列。这不是一般地回顾与评价,而是包含着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历史内涵。站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共产党,不仅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结分析即将逝去的百年,更以清醒的头脑把握着当代与未来。
那么,这里所说的新提法新在何处?如今中年以上的人们都不乏这样的经历,建国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无论在总结历史还是在看待当代的时候,都是绝对地突出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时值中国人民经过百年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其意义无疑是划时代的。但缘于当时认识上的局限性,产生了两种偏差。一是未能充分认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时代意义及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紧密联系。虽然称孙中山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但同时又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强调两次革命的本质区别:领导阶级不同,走的道路不同,结果不同。所以两者不能并列,孙中山也无法与毛泽东相提并论。二是未能科学地把握历史阶段、时代主题和富强之路。认为世界处在社会主义走向全面胜利、资本主义走向全面腐朽灭亡的时代,我们的任务就是建设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埋葬资本主义。结果是脱离社会发展水平关起门来以阶级斗争为纲推动社会前进,吃尽“左”的苦头。说到底是没有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而对这个关键命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交了出色答卷的,是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的以改革开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
显然,在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回首百年沧桑,展望未来世纪,有必要更科学地认识和评价历史,而这种认识和评价就出现在十五大的报告中:百年三次历史巨变产生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站在时代前列。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第二次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与以往相比,“三次历史巨变产生三位伟人”的科学论断有着三点新意:1、更科学地从总体上观照三次历史巨变的内在联系, 它们之间相互衔接,步步深入,构成一幅中国人民百年来救亡图存、繁荣富强的完整图画。前进的步伐显得平衡而有层次,最终落脚到这样一条历史规律上: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 更充分地肯定了辛亥革命的积极意义和孙中山的历史地位,将之与后两次革命和后两位伟人相提并论,这是很有科学眼光和历史胆识的。3、 更加突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和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将建国后的历史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不仅意味着改革开放是在前两次革命成果上的新创造,更表明在此阶段才成功地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为下世纪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次历史巨变产生三位伟人”的科学论断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它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启发我们进一步认识历史、现在与未来。
——当代主题。中华民族是在外遭列强欺辱,内受贫弱困扰的状况中进入20世纪的,那么,我们民族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也就是说,如何确定当代主题,显然至关重要。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率先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建立民国”的纲领,明确地将救亡和发展两大任务做为当代主题。它要求中华民族学习世界上先进的文明成果,溶入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潮,并根据国情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辛亥革命虽能完成两大任务,但它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为之开了一个好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救亡的伟大任务,并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果。但是由于在认识发展问题上的某些偏差,使之未能实现应有的目标,甚至出现了阶级斗争扩大化,排斥市场经济,闭关自守等负面倾向。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深刻地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看清世界潮流,紧紧抓住发展的当代主题,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取得了为全世界瞩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成就。哲学家冯友兰晚年在反思中国百年历程时说,旧社会列强打进来,我们在它们的压迫下发展,自然发展不起来。建国后,我们把它们赶了出去,却又一度闭关自守,让西方有益的东西也进不来,还是发展不好。改革开放以来,打开国门让世界上的好东西以平等交换,互利互惠的方式进来了,于是中国的发展生机勃勃了。倘若没有当年的赶出去,就没有今天的平等进来。这番话看似平淡,其实意蕴无穷。并提三次历史巨变,启发我们深刻地认识中国的当代主题——发展。跨入21世纪后,仍然是这样。
——当代特征。中国人民走救亡——发展之路,认清自己的起点十分重要。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它要推翻帝制,实现民族独立,发展民族工业。结果它只完成了第一项任务,却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贫弱状况。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经济起步。但生产力水平依然落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距甚远的情况没有根本改观。应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与之衔接的只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当时未能认清这一当代特征,制定了一系列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方针政策,导致发展道路坎坷不平。邓小平同志一个重要的伟大高明之处,就是认清并明确指出,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搞建设求发展的出发点。它决定着国家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补上市场经济这一课。由此看来,从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条历史线索,正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如果不是这样完整地看,而是突出社会主义革命的地位,就容易在认识当代特征上产生误差。
——当代道路。无论是认识当代主题还是当代特征,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找到一条当代正确的发展道路。孙中山先生的纲领是在推翻帝制、平均地权的基础上,向西方学习,发展民族工业和民族资本。为了防止过于两极分化,他又提出节制资本的概念。同时,他精心设计了《建国方略》,仔细而详尽地规划了中国的经济布局。应该说,孙中山的思想在当时的确是最先进的,至今仍有许多可取之处。遗憾的是,他的设想因时代关系多未能付诸实施。做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延伸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路怎么走?当时主要是借鉴了苏联模式。这种相对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着集中人力物力搞建设的优点,然其呆板僵化的特点也日益暴露。显然,此路是无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邓小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领导中国人民逐步摆脱某些教条和模式的束缚,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走这样的路,就是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成功经验,加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证明,这条路是在前两次革命基础上的新发展,是经过艰难曲折之后找到的唯一正确的强国之路。
——当代大业。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百年之梦。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时,祖国统一的情怀是何等的强烈,因而成为本世纪中国人的共同心声。孙中山事业未竟,抱恨而去。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在邓小平高超政治智慧的指导下,久别祖国母亲怀抱的香港以“一国两制”的方式顺利实现’97回归。接着,澳门的回归也指日可待。中国人的百年统一梦正在一步步落实。孙中山作为一代伟人在港澳地区,尤其是在台湾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我们科学地评价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从总体上认识本世纪的三次历史巨变,着重三者间的内在联系和不可分割性,无疑有利于消除海峡两岸间的隔阂,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