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如何起步论文_兰海涛

三年级作文如何起步论文_兰海涛

【摘 要】 三年级作文是起步阶段,学生会感到困难。要解决写作的困难,要做到: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教学和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观察和积累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这样,习作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提高,从而实现了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阅读 积累 生活 观察 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10-044-02

小学三年级作文处于起步阶段,这期间,小学生由一、二年级的句、段过渡到篇,许多学生写起来会感到很困难,存在困难的原因有很多,有的不会阅读,没有任何积累;有的不会观察,捕捉不到素材;有的有了素材又不会表达。这样,致使学生对作文感到无从下手,也就对写作没了兴趣。怎样引导三年级小学生学会写作呢?结合教学实际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积累是多方面的,三年级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1、词语积累。词语积累是三年级学生阅读过程中最基本的积累,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些好词的意思理解了,积累下来便于今后在写作中应用。

(1)课内积累

在每个单元的课文学习中,都有针对描写事物的好词,在学习中引导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再让学生把这些好词积累起来,在描写相应的事物中应用。如:写色彩的词--金黄、杏黄、橙黄、鹅黄,火红、粉红、橘红、桃红,嫩绿、翠绿、碧绿、墨绿,宝蓝、碧蓝、蔚蓝、湛蓝。积累了这些词可在描写四季景物时应用。比如有的同学写秋季的枫叶,这样描述道:秋风像魔术师一样,把枫树的叶子变幻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有的火红,有的橘红,有的粉红,有的还是碧绿的……有了词语的积累,学生对所写事物就具体生动的多了。

(2)课外积累

三年级学生对解决生字有了一定的水平,因此,在课余时间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选好内容,一般每个阶段的阅读内容要与单元学习内容相结合。这样,可对各单元学习内容进行延伸性学习,巩固学习内容,丰富基础知识的积累。

2、句子积累。句子的积累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写人记事的。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也离不开人,所以,在写人记事的的文章中,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学会表达。

①对话训练

说明语在前:

例如:妈妈说:"做什么事都要细心。"

说明语在后:

例如:"今天,你又学会了一样生活的本领,真替你高兴!"妈妈微笑着说。

说明语在中间:

例如:"我也很高兴。"妈妈微笑地看着我,"今天,你又学会了一样本领。"

在训练表达的同时,训练学生学会运用对话中的标点符号,如上面的内容可归纳为:说明语在前,用冒号(:);说明语在后,用句号(。);说明语在中间,用逗号(,)。由于起步就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所以学生自然记入脑中,很快就应用到写作当中,自然地解决了对话训练标点符号应用的难点问题。

②神态描写

表示惊讶:瞪大眼睛,好长时间才回过神来。

表示满意:妈妈看着我,微笑着点点头。

表示生气:脸一下子沉下来。(或脸上的笑容一下子消失了。)

表示高兴:脸上乐开了花。(或乐得合不拢嘴。)

③心理描写

A.直接写:书面上就体现出了心理活动的字眼,如:"心里想:刷碗有什么难的?"

B.间接写:书面上没有直接体现心理活动的字眼,可以体会到人物的心理,如"看见干净的碗筷整齐地放在碗柜里,妈妈对我微笑着伸出大拇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状物写景的。写这类事物,为了写得生动形象,往往要用到一些修辞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积累,可以促进学生学会描写事物,逐步提高文学素养。在三年上册教材中就有许多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应用。比如: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两个句子用比喻的写法,更加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事物的特点,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学生在写《美丽的秋天》一文中,恰当地应用了这样的句子,使所写事物更加完美。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比如: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这个拟人句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有了积累,明白了拟人句的作用,学生受到启发,在写作中这样写道:秋天来到了田野,只见高粱笑红了脸,稻子乐弯了腰……着实给人以活泼、亲近的感觉。

再如: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这个排比句式的学习和积累,让学生明确: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这些句子学生积累起来,感悟其作用并练习仿写,会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和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习作素材从生活中来。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走进生活,亲身实践,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积累丰富鲜活的习作素材,培养一颗细腻、善感的心。在教学第三组习作"秋天的景色"时,我让学生和自己的父母利用休息日时间走进我们美丽的家乡,走进田野,走进果园,走进大自然……把自己所看到的、感受到的真实地写出来。在观察之前,给学生提示:(1)看田野,要明确庄稼的名称、生长状态、颜色变化等;(2)看果园,要明确水果的种类、名称、形状、颜色、味道、数量等;(3)看树木,要明确树木的名称,树叶的形状、颜色等……又如在教学第四组的观察日记时,我让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先走进生活,观察自己想观察的、感兴趣的东西。有的学生去亲近大自然,观察了蜗牛;有的学生观察了小蚂蚁;有的观察了动物、植物……在观察前,都要指导学生注意所观察事物的外形特点和活动特点,有了观察的依据,学生观察到的东西就写起来比较具体。

三、观察和积累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表达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观察的细致,才能写得具体。《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识,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

1.要选择好观察的位置。有目的地观察事物,首先就要确定好观察位置。因为观察者所站的位置不同,所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事物(景物)也必然不同。同一个事物,但由于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观察得到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这也说明选好观察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2.要注意观察的顺序。观察任何事物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会有一条清晰的思路,对观察的事物才会形成一种鲜明的层次和完整的印象。

通常有下列几种观察顺序: 一是以空间方位为序。如东南西北中,远近、里外、上下、前后左右等。二是以时间变化为序。如雨前--雨中--雨后。三是以观察移位变化为序。如山脚--山腰--山顶。四是以事物的结构为序。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结构,观察的时候按事物的结构为顺序,依次进行观察,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如《赵州桥》一课,写赵州桥的雄伟,这样写道:"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桥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大桥洞顶上……"这段内容是按结构顺序观察的典型案例。

3.要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

任何事物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就是同一事物它的特征也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处于静止不动的时候的状态和处于活动、变化时的状态就大不一样。因此,在观察时,要特别注意抓住对象的特征,这样写起来才会真实、具体。

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在观察过程中就会获得许多素材。如:写《夏天里的一场大雨》,教师在指导写作之前,引导学生注意看天气预报,在观察时要注意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景象。有了提示,学生观察就有了目标,也就能获得针对性的写作素材。有了素材,怎样才能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呢?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生活经验很少,这就靠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然后将积累的好词、好句和修辞方法应用到写作中去,再加上自己独特的感受,就会更生动具体地描写事物。如写《夏天里的一场大雨》,观察和积累结合学生写出了:雨前--狂风大作,乌云密布……雨中--瓢泼大雨从天而降,天地之间形成一道巨大的雨帘,雨点打在玻璃上啪啪作响……雨后--雨停了,云散了,天底下的一切都那么清新,树木了,建筑物了都闪着亮光……这里的一些词语都是平时所积累的,加上观察得来的素材,就有了以上的精彩描写。

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在学习和观察中学会积累,在积累中学会应用、表达,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就会发动起来,变被动为主动,习作能力也就会得到不断提高,就会杜绝了空话、假话、千篇一律、无真情实感等现象,从而实现了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论文作者:兰海涛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3

标签:;  ;  ;  ;  ;  ;  ;  ;  

三年级作文如何起步论文_兰海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