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的施工技术论文_何兰权

贵州顺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地基处理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对地基进行良好的处理,必将无法支撑整体房屋建筑,进而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还会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的特征,其次对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日益增加,人们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基是整体房屋建筑的基础,在就、地基施工过程中,由于各个区域地质条件的差异,这就需要依据项目所在区域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地基处理技术,有效确保地基施工质量,保证其具备较好的牢固性与安全性,为房屋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的特征

2.1地层、地质的复杂多变性

我国地处亚热带地区,跨经及纬度形成了地层与地质间的巨大差异。同时,由于各地区气候的差异与影响,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给诸多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的处理带来了许多影响,大大增加了地基处理的复杂性与难度,对地基处理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地基质量安全事故多发性

地基质量是房屋建筑工程建设的基础保障,依据相关调查结果可知,我国当前房屋建设水平普遍较低,质量也相对较差,由于地基处理不妥当而导致的建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仅严重威胁到了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形成了无法预防的安全隐患,还给国家经济的稳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不利影响,有时还会引发社会的动乱及恐慌。

2.3必要性

所谓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建筑物基础的牢固性与地基处理的妥善直接关联着房屋建筑施工安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影响与制约地基施工的外界因素与问题,一旦遇到这些问题,必须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妥善解决,避免问题的累积导致后期建设难度增大与维修造成的损失的现象的出现。

2.4难易性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基的处理较为复杂繁琐,对于一些局部问题的处理,可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进行;在进行整体问题的处理时,应以整体处理目标为准,而非单独的局部处理,然后再以机械组合的形式进行相应的施工。

2.5严重性

地基是整体房屋建筑物的基础,地基的牢固是其他施工项目正常开展的关键,所以,一旦建筑物的地基出现问题,必将导致后续所有施工项目停滞,进而增加工程施工难度,并且还会加大项目资金的投入,最终导致建筑工程进度无法按照原计划完整,大大降低了工程质量,对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各种建筑质量问题频繁发生,给人民、社会与政府带来了诸多威胁与不利影响。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地基处理质量不满足项目要求,极有可能导致房屋建筑垮塌、裂缝等问题的出现,进而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并且还会对社会的稳步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

3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3.1排水固结法

(1)砂井法:首先,在房屋建筑软土地基中设置一些砂井;其次,在砂井上铺设砂沟或砂垫层;然后增加地基固结,可发挥提升建筑物地基强度、缩短地基排水距离的作用。(2)电渗排水法:将金属电极插入房屋建筑软土地基中,然后与直流电相通,即为地基处理中的电渗排水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促进软土地基中的水分由阴极向阳极过渡,并且还能够在水分达到阳极之后排出,主要是通过含水量与地下水位降低的方式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以及边坡的稳定性。(3)堆载预压法:对于房屋建筑软土地基施工中的地基处理,可先将一些土石堆填在施工现场,这是一种事先的预压加载过程,有利于地基的整体沉降。在进行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时,通过采用堆载预压方法,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建筑物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地基稳定性,从而促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不断提高。

3.2换填法

换填土地基处理方法(图1)主要是指换填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强度相对较低的土质,通过换入高强度土质的方式,能够更好的满足项目施工强度要求,但在此过程中,在进行换填土处理材料的选择时,应尽量选用稳定性较高的、耐腐蚀性较强的砂石或碎石。在实际处理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先开挖处强度相对较低的地基土,然后再填筑将要换填的土,最后再通过必要的夯实措施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与地基强度。换填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加快房屋建筑地基层固结速度,减少施工过程中塑性变形问题的发生,有利于房屋建筑整体地基基础强度的提升。

图1 换填法示意图

3.3DDC灰土挤密法

对于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DDC灰土挤密法的应用(图2),主要是在深层强夯的基础上,使灰土分层通过螺旋钻机被注入孔内,并在成桩过程中不断锤击桩,可扩大桩径,以促进混凝土复合地基的形成,从而有效改善房屋建筑工程土质结构,提高地基自身的稳固性,避免变形问题的出现。

3.4结合法

3.4.1碎石桩与CFG桩

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时,通常需要将来源于上部的荷载向地基深部传递,对于上部结构带来的冲击力,能够利用缓冲的方式进行消解。在此情况下,单一的碎石桩无法满足所需要的承载力需求,可利用CFG桩,以保证充足的承载力。同时,碎石桩也能够消除建筑物上部地层的液化问题。通过将CFG桩与碎石桩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充分发挥两者优势,有效缓解地基沉降问题。

图2 DDC灰土挤密法及质量控制流程图

3.4.2强夯法与碎石桩法

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强夯法与碎石桩的施工措施如下:在待处理的地基区域内进行碎石桩体的铺设操作,能够对土壤进行挤密和排水固结。同时,在冲击力的作用下,碎石桩体彻底粉碎,并均匀散步在附近的土壤中,形成紧密的碎石与土壤的混合体,提升了土壤的承载能力。此种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对夯击的要求较高,只有充足的夯击次数与夯击深度,才可确保碎石与土壤的紧密结合,从而发挥对土壤的挤密与排水固结作用。

一般情况下,在采用强夯法与碎石桩法结合的施工技术进行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时,需要对土壤的性质、结构的类型等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以设计出合理的夯击次数等指标,在夯击之前,需要进行预实验,以确保夯击质量与理论的一致性。此外,对于两次夯击之间的时间间隔,需要依据土层中超静空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确定。

3.4.3粉喷桩与CFG桩

CFG桩是一种由水泥、粉煤灰与碎石等加适量的水搅拌而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但其对周围土层的要求相对较高,水泥的用量也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成本。粉喷桩常用于加固淤泥、粉土与含水量较高的粘性土。通过将CFG桩法与粉喷桩法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有效处理城市中各种复杂的地质结构,并且还可获得良好的使用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处理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项目地基处理质量,从而为工程整体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地基处理的特征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还要依据实际处理需求,选用适宜的处理技术与方法,以确保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

参考文献:

[1]唐林.阐述新时期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4,(17):112-113.

[2]伍伦军,丁萌萌.浅谈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2):57-58.

[3]司范.对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问题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5):231-231.

论文作者:何兰权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0

标签:;  ;  ;  ;  ;  ;  ;  ;  

浅析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的施工技术论文_何兰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