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研究王媛论文_王媛

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研究王媛论文_王媛

王媛

(江油市人民医院 ;四川 江油 621700)

【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6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本院收治的 106 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 53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评分(7.79±3.4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4±4.53)分(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84.91%)(P<0.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临床干预可有效调节患者抑郁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人文关怀;心理护理;满意度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238-01

临床中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显著特点,其中脑卒中抑郁属于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类型之一,极易加剧患者躯体化症状,增加患者精神痛楚,研究发现,在常规治疗期间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改善预后发挥着积极的作用[1]。为了探索更加科学的护理方案,本文以我院近 2 年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病例 106 人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就不同干预方案的预后效果进行了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医院神经内科 2016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 106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 53 例。对照组男 32例,女 21 例;年龄 42~83 岁,平均(67.35±6.27)岁。观察组男 30 例,女 23例;年龄 44~86 岁,平均(67.73±6.04)岁。患者均获知情权。组间基线数据均衡性良好。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遵医嘱用药、脑保护、调控血压、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抗抑郁、早期康复锻炼等常规护理内容。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护理:(1)加强护士培训,转变传统护理观念,使护士树立“以患者为核心”理念,做到换位思考、自觉服务。(2)结合患者实际病况及个体性特征科学制定人文关怀护理、心理护理方案,进一步规范护士日常行为、语言。(3)为患者营造居家化、温馨、人性化治疗环境,调节病房温湿度,提高患者住院舒适度。(4)主动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做到态度和蔼、面带微笑、语言文明、态度认真,了解患者心理情绪变化情况,展开个性化健康宣教,积极争取家属支持。(5)指导家属准确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方法,根据患者康复期间心理分期特点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疏导,包括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暗示疗法等方法,对症处理减轻患者负性情绪。(6)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安慰,使患者真切感受到时刻有人在帮助、照顾自己,为患者制定近期、远期康复目标,陪同共同战胜疾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1)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干预和干预 8周后患者的心理情绪,量表包含 17 个项目,按照抑郁情绪严重程度由轻及重分为 0~4 分 5 级评分,轻度抑郁、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的临界值依次为 7 分、17 分和 24 分,评分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严重[2]。(2)采用医院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包括服务态度、健康知识宣教。心理护理、技术操作、整体护理 5项内容,满分 100 分,①非常满意:≥90 分;②基本满意:60≤评分<90 分;③不满意:<60 分,护理满意度=(①+②)/53×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 SPSS23.0 处理 106 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数据,以 X2 检验满意度等计数资料(%、n),以 t 检验 HAMD 评分等计量资料( x ? s),P 小于 0.05,代表有差异。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抑郁评分对比

观察组干预前后的抑郁评分依次为(23.25±4.58)分和(7.79±3.41)分,对照组干预前后的抑郁评分依次为(23.62±4.74)分和(12.34±4.53)分,组间数据对比,干预前,t=0。507,P=0.306;干预后,t=7.866,P=0.000;且两组干预后的抑郁评分与本组干预前对比依次如下:t=26.636、15.603,P=0.000、0.000。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 33 例,基本满意 18 例,不满意 2 例,护理满意度96.23%(51/53);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 28 例,基本满意 17 例,不满意 8 例,护理满意度 84.91%(45/53)。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X2=3.975,P=0.046。

3 讨论

人文关怀护理强调“以人为本”,要求医护人员充分尊重患者的实际需求,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合理制定护理方案,从而达到改善预后、促进患者恢复的干预目标[3]。本文采用的人文关怀护理及心理护理方案通过加强护士培训、转变护士护理观念、心理护理等干预措施,能够有效转变护士传统服务观念,使护士主动争取家属支持,经过与患者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心理变化情况,有利于护士结合患者病况及个体性差异特点灵活调整护理方案,促使患者在家人和护士的共同关爱和帮助下树立治疗信心,强化效果[3]。结合本文实践结果发现,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抑郁情绪改善效果更加明显,且观察组患者对医院提供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实践操作等各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充分说明观察组采用的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后抑郁病人临床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护理

有助于调节患者抑郁情绪,可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更加满意的护理服务,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海东, 李峰, 马翊竑. 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4,18(1):143.

[2]孙萍琴, 周玲儿, 杨永秀. 认知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7):129-131.

[3]张东清, 曾伟杰, 熊丹.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 西部医学, 2014, 26(6):757-759.

论文作者:王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  ;  ;  ;  ;  ;  ;  ;  

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研究王媛论文_王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