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案例及反思论文_陈炜红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案例及反思论文_陈炜红

浙江省青田县腊口铁资中学教育集团石帆校区 323900

一、案例背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但是,现在一些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往往只是从教师的角度去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学生只能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显然,学生这样的阅读活动是被动化的。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要基于文本内容进行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因此,我校语文教研组基于这一主题开展了专题教研活动,我在这一次活动中承担了公开课,上了《别饿坏了那匹马》一课。其中,有一个教学片段比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二、案例呈现

师:同学们,谎言永远都是谎言,无论说多少遍都改变不了它的本质。时间慢慢地流走了,当“我”无意间再一次看到事实时,我顿时明白了。

现在大家对课文的19到27自然段进行朗读,通过朗读来发现作者看到的内容,以及作者内心所产生的微妙变化。同时在上面用笔做好标记。

(学生进行朗读做标记,之后进行汇报)

生1:我通过朗读看到了很多马草,不过并没有看到任何马匹。

师:只说看到的东西就行。

生1:马草。

生2:枯萎的马草。

师:现在同学们再对课文的第24自然段进行朗读,朗读时要认真,通过仔细的阅读来对其中词语的内涵进行体会。

(学生们再一次对课文进行朗读)

师:现在哪位同学可以站起来说一说自己的读后收获?

生:老师,从“枯蔫焦黄”这个词我们可以知道草是枯黄的,这说明马草所存放的时间已经很长了,所以它才会变的枯黄。

师:你理解的很到位,现在你再猜一下马草存放的时间是有多长呢?

生1:马草一直就没被马所吃,所以存放的时间是从“我”被卖开始的。

师:你猜的很对,从“我”被卖开始,马草就一直被堆放在那里,慢慢变得枯黄了。

生2:文章在对马草进行描述时使用了“一堆”这个词,通过这个词我们知道马草很多,因此可以推出“我”送给青年的马草非常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师:随着时间一天一天的流失,马草慢慢变多了,青年依然会将马草收下来,从这之中又能看到什么呢?

生1:他很关心“我”。他很乐意对我进行帮助,让“我”能够有书可看。

生2:破折号能够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突出强调马草的来源,马草是青年从“我”那里买来的。

使:如果现在青年就出现在你的身旁,你的心情会如何呢,你的心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生1:我会很感激,会对他说谢谢。

生2:我觉得生1说的很对,不过事发突然,“我”的反应应该是愣住,而不是说谢谢。

师:那么他的观点你认可吗?

(生1表示认可)

师:你说的很有道理。此情此景,单凭一句“谢谢”是不能够表达出“我”心里的感受的。你对人物进行了深刻的研究,这样非常棒,大家要向你学习。

生1:“我”的内心有一些愧疚,长时间以来我都对青年的话信以为真,青年从我那里买来的马草根本没有被使用,浪费了好多钱。

生2:“我”会很懊悔,想把卖马草得来的钱返还回去,然后向他鞠躬,对他的帮助表示感谢。

师:非常好,大家已经对人物的内心有了一定感受了,得知了他当时内心所想的事情,下面大家就带着感受来阅读课文,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更深层次的体会。

……

三、案例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对学生的理解、感受、评价和欣赏能力的培养上面。”在上面的教学片段里面,笔者首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以文章内容为出发点,朗读课文之后抓取重点词语进而对语言进行理解和品读。一个人的情感是来自内心的,当前孩子并没有对课文里介绍的生活有过多的体验,所以理解较浅。

笔者此时为他们进行情景创设,让孩子们进行朗读,同时对生活体验进行结合来理解课文。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对课文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在孩子们出现理解上的错误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说出自己所想。学生们在“矛盾冲突——纠正偏差——统一认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从而可以对文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语文教育其实是一门艺术,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教育智慧。有人说过,天才是那些能够在平凡中看到神奇的人。我们可能并不是天才,但是我们要有发现并成就天才的眼睛。学生不应该被当做容器,而应该被当做火把。我们要对课堂资源进行合理的使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主体得到激活,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性,让学生的生命力得以焕发。

论文作者:陈炜红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8月总第2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4

标签:;  ;  ;  ;  ;  ;  ;  ;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案例及反思论文_陈炜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