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医疗服务管理评价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探讨控制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的对策。方法:对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到的3246例微生物检验标本,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不合格率,分析导致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质量控制对策。结果:3246例微生物检验标本中共有107例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为3.30%,其中,不合格百分比按照由大到小排列分别是痰液标本、尿液标本、血液标本、分泌物标本、粪便标本、无菌液体标本;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取样操作不规范、样本污染、送检不及时、条形码错误;在尚未进行沟通前痰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为7.08%,经过沟通后痰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下降为1.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若想进一步降低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率,则需要加强对检验人员的培训教育,制定严格的标本接收制度,并与其他科室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切实有效的提高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技术是当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检验技术,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为临床主治医师提供精准客观、及时有效的检验结果,为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生成、疾病的诊断提供必要依据[1]。在临床研究中,微生物检验技术可以提高人类对传染病的检测监督能力[2]。但是值得说明的是,当前微生物检验极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免会出现标本不合格现象。因此,加强对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的有效控制则显得极为必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本市10家二级医疗机构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到的3246例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其中共有107例微生物检验标本存在不合格情况,具体包括痰液标本、尿液标本、血液标本、分泌物标本、粪便标本、无菌液体标本几类。
1.2方法
以国家卫计委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格要求为依据,对本市2017年6月-2018年6月的微生物检验的不合格标本加以评估,其中包括采集时间、外观、检测结果、复查结果等内容,并将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各项信息进行及时记录,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此外,在2017年6月-2017年7月对呼吸科送检痰液标本加以监测,记录每周痰液标本的不合格情况,并将第3周痰液标本不合格率与第4周痰液标本不合格率进行对比。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以SPSS19.0软件为统计学处理的主要检测方式,将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纳入统计学处理软件中加以归纳,用卡方检验得出具体数值P,如果P值小于0.05,则视为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如果P值大于0.05,则视为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类型的构成分析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类型构成分析比表1所示,3246例微生物检验标本中共有107例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为3.30%。其中,不合格百分比按照由大到小排列分别是痰液标本(39.25%)、尿液标本(30.84%)、血液标本(14.02%)、分泌物标本(9.35%)、粪便标本(3.74%)、无菌液体标本(2.80%)。
表1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类型构成情况
2.2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如表2所示,从整体上来说,本次研究中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取样操作不规范、样本污染、送检不及时、条形码错误。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是取样操作不规范与样本污染。
表2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成因
3.讨论
对微生物标本检验的第一步则是标本采集,其中取样操作是否规范将直接影响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格率。其次,样本污染是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现象出现的重要因素。根据国家卫计委条例规定,患者在采集尿液之前首先要做到清晰外阴部位,以中段尿为采集的主要样本,并且要将所采集的样本于1小时内送到检验科室,且要求检验部门在2小时内完成接种工作。对于不能及时送检的尿液培养液则需要放置在冰箱内冷藏保存,通常来说,冰箱的温度要控制在4℃到8℃之间[3]。但是临床上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尿液标本送检不及时,进而导致尿液标本出现污染情况。此外,临床上粪便标本的采集运输按照“护士采集,护工运送”的流程进行,但是因护工需要兼顾多个科室,极易出现送检不及时的情况,进而影响粪便标本的检验结果,极易导致假阴性情况的出现。
因此,为了有效解决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现象,则需要从多个层面做好质量控制工作。第一,二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微生物检验人员的培训教育,特别是在无菌操作医护人员上岗之前要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严格做好微生物检验人员的考核评估,切实有效的巩固培训教育成果。其次,建立严格的标本接收制度,如果一旦出现不合格标本则需要退回相应的科室,并且要求科室人员按照规范进行重新采集。最后,检验科要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交流,为临床人员讲解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检测时间等,以便更好的提高微生物检验标本合格率。
本次研究中,在尚未进行沟通前痰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为7.08%,经过沟通后痰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下降为1.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现象的出现与取样操作不规范、样本污染、送检不及时、条形码错误等因素有关。因此,若想进一步降低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率,则需要加强对二级医疗机构检验人员的培训教育,制定严格的标本接收制度,并与其他科室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切实有效的提高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祥武.西宁地区微生物检验标本运用PDCA在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高原医学杂志,2018,28(01):36-38.
[2]李晓琴,蔡凤.公共卫生中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与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14):176-177.
[3]张程.浅论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06):108-109.
论文作者:柏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标本论文; 微生物论文; 不合格论文; 尿液论文; 原因论文; 统计学论文; 科室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