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治疗浅析论文_陈超,郑梅

江苏省宝应县射阳镇人民医院 225800

摘要:目的: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西医治疗方法探讨慢性胃炎的临床体会。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收集的70例门诊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即西医治疗方法,另一组采用中西医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六味安消片。结果:治疗组:治愈27例(77.14%),好转5例(14.29%),无效3例(8.57%);对照组:治愈15例(42.85% ),好转11例(31.43%),无效9例(25.71%%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其中治疗组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有效率为74.29%。采用卡方检验,差异显著(P <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结论:通过对慢性胃炎病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分析,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尚且比较理想。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胃炎;临床体会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症性病变[1],成人患慢性胃炎比率为50%~80%,该病通过胃镜检查可确诊[2],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尽管临床上有很多种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然而许多患者在治疗后仍不见好转,经久不愈,或者容易复发。因此,本文选择近3年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分别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相关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我院自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收集的70例门诊慢性胃炎病人,其中男性37例(占52.86%),女型33例(47.14%);其中,年龄平均值为41.2岁,年龄中最大为71岁,最小为16岁;病程平均值为3.1年,病程中最长为9年,最短为3个月;全部慢性胃炎患者均有纳差、烧心嗳气、胃腹胀满疼痛等症状,经胃镜钡餐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

1.2 研究方法:将研究人群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即采用胶体次枸橼酸铋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采用阿莫西林、甲硝唑片进行消炎治疗。另一组所有病例在服用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的基础上加服六味安消片(国药准字Z20060396),3~6粒/次,2~3次/天,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2 结果:经两个疗程治疗后,对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疗法组分别进行疗效评定。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27例(77.14%),好转5例(14.29%),无效3例(8.57%);而对照组即西医疗法组:治愈15例(42.85% ),好转11例(31.43%),无效9例(25.71%)。对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疗法组进行比较,其中中西医结合组有效率为91.43%,西医疗法组有效率为74.29%。采用卡方检验,差异显著(P <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西医结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疗法组。

注:*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胃炎指不同病因如细菌感染、机械损伤、化学损伤等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一般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年轻患者易患慢性浅表性胃炎,但是慢性浅表性胃炎会慢慢演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病率较高。慢性胃炎病情进展缓慢.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部分可演变为萎缩性胃炎,并有癌变的可能性。该病属中医的胃脘痛、痞症、嘈杂等痛范畴,脾胃虚弱可导致升降功能失调致使胃脘痛,而胃脘痛可导致胃蠕动功能下降,因而会出现嗳气、腹痛、早饱、腹胀、恶心等症状。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如果只是用西医进行消炎、保护胃粘膜的治疗,治疗单一、疗效差。而中医中药对胃炎的治疗历史悠久,中医中认为慢性胃炎属于“胃脘痛”范畴,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对胃炎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3]。

慢性胃炎的症状差异较大,轻者只是一些比较轻微的表现,如胃脘饱胀、隐痛、嗳气、纳呆等,重者有剧烈疼痛、恶心等表现。临床主要治疗措施有:调节饮食生活习惯、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肠动力、保护胃黏膜等。目前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并无特殊治疗方法,无症状者可不用治疗。西医上常采用的是以胶体铋剂为基础和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为基础的三联联合治疗来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采用用奥美拉唑等进行抑酸治疗,而对胃粘膜进行保护常采用铝碳酸镁、硫糖铝等进行胃黏膜保护治疗;为了减轻中上腹不适、嗳气等症状常采用一些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等[4]。这些药能在短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容易反复。而采用中医治疗可以标本兼职,可以选用六味安消胶囊进行调气活血,该药由土木香、大黄、山柰、寒水石、诃子及碱花组成,服用方便,疗效可靠。本研究中采用的六味安消片是目前临床较广泛采用且较为有效的促胃肠动力中成药,它的成分包含了6味中药,分别是土木香、大黄、山奈、寒水石(煅)、诃子、碱花[5]。土木香行气止痛、调中导滞,大黄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山奈升举消气,转旋枢机,疏肝解郁,调气散结;寒水石养血敛阴,和营止痛,柔肝体,养胃阴,诃子治血理气止痛,有加强止痛,碱花疏肝理气,血散郁滞,行气止痛。其药理作用有促胃肠动力、促进肠蠕动、加快胃排空、保护胃肠道黏膜、抗菌、镇痛以及制酸等,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标本同治,对症对因,减少单用西药的不良反应及耐药,从而使慢性胃炎的复发率降低,疗效较好,采用中西医结合对慢性胃炎进行治疗,强调整体观,使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6]。

总之,本文选择70例患者,其中35例对照组中,有效例数为26例;35例实验组中,有效例数为32例;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慢性胃炎的治疗西医主要以制酸保护胃黏膜,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结合,相辅相成,调整整体,整体调节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使西药的不良反应降低,提高慢性胃炎的治愈率,提高了临床疗效[7]。由于浅表性胃炎与行为生活方式关系密切,因此在治疗同时,对患者的饮食起居,情志精神,锻炼身体等方面给予指导,对提高和巩固疗效都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3

[2]夏玉亭,等.胃炎临床研究进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13.

[3]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委员会.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1.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5):314.

[4]邹萍,魏武.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58-259.

[5]郭增才.慢性胃炎的观察与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1,4(7A):173-174.

[6]夏玉亭,等.胃炎临床研究进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13.

[7]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委员会.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1.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5):314.

论文作者:陈超,郑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4

标签:;  ;  ;  ;  ;  ;  ;  ;  

慢性胃炎治疗浅析论文_陈超,郑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