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通过在高层建筑中运用先进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法和手段,保证了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特别是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先进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和最新的建筑材料,使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和工艺不断的创新,提高了我国高层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我国建建筑行业发展的同时保证了我国居民居住的安全。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
引言
当前,混凝土不但是高层建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也是需求量最大的建筑用料。混凝土工程在高层建筑中看似非常简单,实际上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注意。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高层建筑建设的安全,甚至还会给工程建设单位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影响施工进程。因此,对高层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总结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1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1.1 拌和混凝土
在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拌和混凝土是其一个重要环节,这是因为一旦拌和不规范,将会导致混凝土质量无法达标,进而影响高层建筑建设质量。在拌和混凝土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其质量,我们需要在大规模拌和前进行试拌,即根据之前试验所确定混凝土配比开展试拌,随后将试拌所获取混凝土样品予以检测,待其满足高层建筑建设要求后,将其配合比最终确定下来。需要注意的是,在试拌时应严格依据试验所获得配合比进行,从而避免混凝土样品质量受到影响。在经试拌最终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后,企业便可据此开展大规模的混凝土拌和工作。此时,需注意的是,除了要及时将各种料放入拌和设备外,还应密切关注骨料含水量以及拌和物离析情况,以确保混凝土拌和质量达标。
1.2混凝土运输和泵送技术
混凝土搅拌之后要进行运输,在运输的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会受到运输时间和影响,如果运输的时间过长会使混凝土的强度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混凝土运输的时间和距离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尽量也在建筑工地的周边进行混凝土搅拌工作,这样能够有效的缩短混凝土运输的时间和路程,从而有效的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如果混凝土经过长时间的运输就会产生凝固的现象,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装卸,导致高层建筑的进度减慢。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混凝土运输的问题,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一般采用桶内搅拌和现场施工的方式来实现混凝土的运输和泵送,有效的避免了由于运输的问题导致混凝土的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同时也有效的促进了整个高层建筑施工的进度提前。
1.3混凝土浇筑
浇筑作为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中重要的技术,其作业情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做好浇筑工作。在正式开始混凝土浇筑前,企业需要对高层建筑所搭建的钢筋与模版开展检查,比如查看模版是否按照规范制作安装,通过检查钢筋结构的情况确定混凝土浇筑高度及方法等。根据钢筋情况确定混凝土浇筑高度及方法后,应据此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振捣设备。比如,采取分层分块混凝土浇筑方法时,企业在确定后每层浇筑高度后可采取插入式或平板式振捣器,其中前者作用长度应为自身的 1.25 倍,而后者则需确保其分层厚度小于 200 mm。在混凝土浇筑作业中,需确保其连续性。如果遇到浇筑间隔的情况,则应缩短时间(短于上一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此外,企业在浇筑过程中需密切关注钢筋与模板是否出现变位、大梁体单独浇筑以及在剪力较小区域预留相应施工缝。
1.4混凝土振捣
企业在严格依据相关规范完成混凝土浇筑后,便可开展振捣作业,这样一来,能使混凝土填满模版的情况下确保其良好的均匀性。结合实践看,高层建筑混凝土振捣方式根据工程量大小或混凝土种类主要有人工、机械两类,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混凝土振捣都需要遵循插点均匀选择、快插慢拔的要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振捣作业中需确保振捣棒插到下层的混凝土中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上、下层混凝土产生缝隙,且每次振捣时间应在 20 s 左右,直到混凝土表面不出现气泡或泛浆等情况。此外,如果企业在混凝土振捣作业中采用平板振捣器,则应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混凝土振捣质量。
1.5混凝土养护
在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混凝土养护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混凝土养护质量的优劣、时间长短的控制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混凝土的强度。在混凝土强度增长期,保持其表面水分极为重要。而往混凝土表面洒上适量的水不仅能够促进水泥水化,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强度,还能防止因混凝土表面过干而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在传统的养护方法中,较为常用的有高温高压养护、常压蒸汽养护、自然养护等。近年来,施工用水不断减少,以往的养护方法已难以满足混凝土养护的需求,所以,混凝土养护剂等新型养护技术应运而生。将该种养护剂均匀喷洒在混凝土表面上,可以有效阻隔空气,减少水的蒸发,从而使混凝土利用自身的水分水化,以起到养护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对于胶凝材料中掺有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以及大体积混凝土,应保证其养护时间在 28 d 以上。此外,在冬季也需要保证混凝土养护时间在 28 d 以上,随后可根据空气潮湿的程度和温度的升高等变化,可以核实将混凝土养护时间缩短为 21d、14 d,但必须确保在 7d 以上。在冬季进行混凝土养护时,严禁直接将水浇到裸露位置,应当使用保温材料或塑料薄膜等来做好保湿保温工作。
2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质量控制
2.1 科学的设置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浇筑前,应采用混凝土原料进行试拌,通过多次实验寻求最佳的配合比例,科学合理的增减水泥量,使其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此外,优化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还可以适当减少水泥用量,掺入适量粉煤灰,严格控制水胶比,选择二级骨料,使用减水剂,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混凝土的收缩程度,缓解混凝土表面与内部的温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混凝土的抗腐蚀性能,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2.2严格控制温度条件
浇筑混凝土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温度变化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依据温度的变化适时调整施工条件,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一般情况下,夏季施工时,应控制混凝土入模的温度不高于 25℃;冬季施工时,应控制混凝土入模的温度在10℃以上,以免混凝土因内外温差较大而出现裂缝。此外,还可以采取降低出料口的温度(搭设凉棚、采用地下水拌合等方式降低入料温度)及预埋冷却水管加速混凝土散热的方式来控制温度条件,以减少内外温差。
2.3 5S控制法
5S控制法主要就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以及保养等五项基本工作。其主要源于日本企业,并且在国外发达国家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是在我国的起步时间比较晚,导致我国高层建筑施工质量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较大的差距。5S应用法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全新模式,其对于日本经济的腾飞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高层建筑本身就是一项团队工作,必须要做好管理模式,才能够保障整个高层建筑的质量。由于楼层分布不同准层高度不同,进而导致高层建筑的要求各种各样。
结束语
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的安全性与持久性,一定要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相关人员要从材料的采购、配合比的设计、施工的工艺与技术控制、检查与监督制度的落实以及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浇筑等工作入手,控制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确保建筑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仇文法.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住宅与房地产,2015,28:53+57.
[2]祁文忠.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阐述[J].门窗,2015,02:99.
[3]张啸.探究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相关对策[J].科技展望,2015,10:32.
论文作者:陈林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混凝土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质量论文; 时间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温度论文; 作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