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社会干预研究论文_韦忠美

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社会干预研究论文_韦忠美

(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板仑乡板仑中学,云南 文山 663401)

摘要:这些年来,囿于传统应试教育的作用制约,加之学生的课本知识难度逐渐提升,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对知识的学习跟不上队伍,致使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且社会、学校、家庭都在给学生不断加压,导致许多学生滋生厌恶学习、心理焦躁、自卑自弃等不良心理,长期下去就会使一些学生成为了“学困生”。对于学困生不应置之不理,要积极予以干预,让学生早日走出学习困难的怪圈,步入学习正轨。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特征;社会干预

学习困难学生不应该成为学校落下的对象,我们应该从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出发,采取有效的社会干预,帮助他们摆脱不良的学习心理,树立积极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促使其健康成长。笔者试图从分析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深入剖析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干预学困生的有效措施,以期对学困生及其家长、学校带来一些借鉴,从而使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

一、什么是学习困难学生

一般传统意义上的学困生是指班上成绩水平差、智商水平不高的那些学生。这种定义只是点出了学习困难学生的一些表象,但并未揭露这部分学生学习困难的深层原因。伴随学习困难学生研究的逐渐增多,公众开始慢慢探寻了解学困生的内涵和本质。根据现在社会比较认可的标准,普遍将学习困难学生定义成:本身身体没有明显的缺陷,然而在实际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其意愿存在明显差别的学生。学习困难起初是由美国的教育学家提出的。自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在认知心理学的作用下,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探究大多聚集在他们认知领域方面。到了80年代以后,大众逐渐把研究方向指向学习困难学生除认知领域之外的其他领域。对学习困难学生的非认知领域的研究当下主要表现在行为特征、个性品质和社会技能等等。

二、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及心理特点分析

(一)学困生存在问题及其表现。众所周知,学生的智商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差距的,不一样智力层次的学生对相同的学习知识的吸收把握是不一样的。许多科学实践证明学习困难学生在认知水平、记忆能力、想象能力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短板,同时有研究证明学困生在元认知水平和每个方向上均慢于其他同龄的学生。这些学生在计划性、方法性和总结性等三个方面表现的尤其不好,包含了在原始记忆上的一些不足。同时学习困难学生的答题思维和解题方式也有较大差别,他们对知识的迁移把握的不够准确,同普通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也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学困生与其他学生在同样的学习内容在吸收和掌握上面存在不足。正是这种不足使得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心受挫,自卑心理严重,对四周人和物表现的较为敏感,焦躁不稳,常常处于焦虑不安的情绪之中。因为学困生自信度不够,一些学生甘于落后,自暴自弃,萌生弃学念头,在课堂上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爱打小差,对自己的学习及课业不够重视,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准时做完作业。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意志力不坚强,甚至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的行为缺陷。因为学困生存有比较深的心理和行为困惑,加之学校、父母和社会对其多报以消极的分析评价,基本上没有快乐的成功的生活体会,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他们对来自各个方面的积极反馈比较麻木,习惯了父母和教师的消极评价,很少有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二)造成学困生学习问题的原因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造成学困生问题的原因不是单一的,既有学困生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

这里面社会因素重点是当下社会认同的对学习的评判和认知。囿于优胜劣汰的社会环境,当下社会中认同学历至上,受这种思潮的作用,社会上会对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增加学生的担子。在如此压力影响下许多学生进行逃离,萌生弃学的念头。家庭作为学生生活的主要阵地,对学生的学习也有重要的影响。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社会观念、说话做事方式等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科学研究证明,家庭氛围好的学生,情绪比较高昂、学习比较用功、学习效果也比较好。而家庭氛围不好,父母感情不好的孩子,情绪会很不稳定,波动起伏大,学习成绩不理想。当下的许多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忽视了孩子的成长学习实际,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同时,学校也对学生学习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学校都在追求升学率,对学生的管教要求十分严格,沉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同时许多教师对成绩较差学生缺乏必要的关注,冷漠、不友好的态度使学生更加的厌恶学习,师生关系紧张,使学生陷入不爱好学习的恶性循环之中。另外,在一个学校当中,学习好的学生往往不喜欢与学习差的学生交往,避而远之,差生往往被孤立、排挤,不良的学校学习环境使学困生的学习更加“雪上加霜”。

三、对学困生进行社会干预的有效策略

在核心素养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及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使学困生走出不愿学习的“怪圈”,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发展,是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营造关心关注学困生成长的社会氛围。每个孩子都是上帝派到人间的天使。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学生有缺点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学生的缺点。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学困生的健康成长来说,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树立包容的态度,对学生多一些赞许和鼓励,少一些苛责和批评,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提高学困生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帮助他们摆脱学习的心理阴影,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理念,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学习。

(二)帮助学困生锻炼优良的心理素质。学生的健康发展是身体与心理的共同成长,并且积极健康的心理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我们的学校要多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在增长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孩子的合作、探索、创新的能力。我们的父母要多给孩子以鼓励,在日常的生活中,帮助孩子正确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从中汲取勇气和力量。社会也要多对学困生以支持和赞许,加大宣传力度,多用积极的社会价值理念影响学生,使学生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昂扬的姿态对待学习。

(三)创设良好的学校学习环境。我们的学校可以从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入手,把学校的操场设计的更加漂亮,给学生提供优越的活动环境。教室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主题墙面,悬挂名人名言,立志语句,时刻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同时,还要积极建立良性的师生互动关系,老师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尊敬爱戴老师,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师生关系中学习知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钱正辰.学困生社会工作综合干预效果的调查报告[D].安徽大学,2013.

[2]兰天.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干预策略[J].教育观察,2016.

论文作者:韦忠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  ;  ;  ;  ;  ;  ;  ;  

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社会干预研究论文_韦忠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