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中医医院 636600
【摘要】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加减味在治疗胃病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6例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半夏泻心汤加减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0%,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加减;胃病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变大,带来了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很大变化,使得胃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胃病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病情迁延不愈、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常规西药治疗只能起到暂时抑制病情复发、消除疼痛的作用,但未能治其根本,容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发生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因此采取有效治疗方案,提高治疗安全性,根本解决患者症状,减少病情复发,是临床治疗胃病研究的关键。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攻补兼施,寒热并用,可用于治疗中气虚弱、寒热互结、升降失常导致的脾胃不和的症状。我院收集了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86例胃病患者信息,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86例胃病患者信息作为病例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2.4±1.6)岁,其中急性胃炎2例、慢性胃炎12例、胃溃疡10例、反流性食管炎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11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22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5.8±2.7)岁,其中急性胃炎1例、慢性胃炎13例、胃溃疡8例、反流性食管炎9例、功能性消化不良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胃病诊断与中医治疗图谱》中有关胃病的诊断标准[2];经临床诊断、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诊断,患者均被确诊为胃病;临床表现为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返酸,恶心、呕吐等。无严重心、肾疾病及精神疾患患者;无用药过敏史和严重副反应;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配合治疗者。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口服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商品名洛赛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J20080097),规格20mg,每次1片,每天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半夏泻心汤的具体组成为法半夏12g、干姜9g、黄芩9g、黄连3g、党参9g、甘草9g、大枣6枚,根据舌苔表现,辨别寒热之变化,增减辛开药、苦降药之剂量。舌苔黄白相兼提示寒热夹杂之病机,以黄苔为甚者增苦降药黄芩、黄连之用量,略减干姜用量;以白苔为甚者增辛开药干姜之用量而酌减黄芩、黄连之用量;胃部不适伴恶寒头痛、腹泻清稀者去党参、干姜,加生姜、藿香、苏叶、吴茱萸等以温胃散寒止泻;伴腹胀、嗳腐吞酸者加神曲、山楂、莱菔子等以消食和胃;伴胃胀且胀连两胁者加柴胡、川楝子、佛手、陈皮等以疏肝理气;伴胃部灼热、口干口苦者加丹皮、栀子等以清肝泄热;伴泛酸嘈杂者加瓦楞子、海螵蛸、左金丸等以制酸和胃;伴胃痛如刺者加延胡索、蒲黄、五灵脂、丹参等以活血化瘀止痛[3]。
1.3 疗效判定
1.3.1 治疗效果
根据《现代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中胃病治疗效果判断进行分析,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胃部病变完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胃部病变基本消失。有效:胃脘部疼痛、胀满基本消失,偶有反酸、呃逆,胃镜检查胃部病变缓解。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胃镜检查胃部病变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 = (治愈+显效+好转) /组例数×100% 。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3.2 中医症候评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医症候评分标准,按无、轻、中、重等程度进行计分: 0、1、2、3 分。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研究数据纳入SPSS19.0软件,其中计量资料以( ±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判定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由表2可知,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情况
由表3可知,治疗前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中医认为胃病属“心下痞”范畴,心下即是胃脘,属脾胃病变,脾胃共处中焦,脾为阴,气升为常,胃为阳,气降为顺。正常之时,脾气上升,胃气下降,清阳升而浊阴降,气机通畅。若脾胃损伤,升降失司,胃不降聚热,脾不升生寒,热寒错杂居于中土,则易致气机痞塞。于是脾气不升以致肠鸣,胃气不降以致呕吐,心下满而不通,是脾胃升降失调、胃肠寒热交错,形成胃脘痛症状[4]。治宜降逆和中、消食。
半夏泻心汤治疗以寒热平调,散结除痞为主,方中以辛温之半夏散结除痞降逆止呕,以干姜之辛热以温中散寒;黄芩、黄连之苦寒以泄热开痞,四药相伍具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之用,以党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补脾胃,以甘草补脾和中。全方合用具有调和肝脾,寒热平调,消痞散结的功效。将其用于胃病的治疗中,能够寒热平调,消痞散结,调节胃肠功能,保护胃黏膜,提高临床疗效。
本研究指出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7%、93.0%,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6%、16.8%。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吕继红.48例胃肠外科老年病人术后早期空肠输注肠内营养的护理分析[J].中 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3,23(8):4485-4486.
[2]廖纬琳,陈国忠,夏李明.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meta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6):1526-1530.
[3]李元平.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病[J]. 亚太传统医药,2015,11(4):123-124.
[4]杨勤,李军祥,李晓红.半夏泻心汤加减对非糜烂性反流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4):280-285.
论文作者:董知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30
标签:泻心汤论文; 半夏论文; 胃病论文; 寒热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干姜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