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主体创新能力--评2008年全国李宗一化学试题_晶体论文

突出主干 变式创新 考查能力——2008年全国理综Ⅰ化学试题之点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干论文,点评论文,能力论文,化学试题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落下帷幕,面对全国理综Ⅰ的各种声音,笔者不加评判。下面是笔者亲自做本套化学试题写下的一点体会,或许对我们的教学会带来一点帮助。

一、试题解答

6.在溶液中加入足量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点评 此类题属于经典题,解决此类题要三看:一看要求,即题干要求是判断离子的共存还是不共存;二看条件,如碱性、酸性、无色,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加入某种物质会不会产生气体或者沉淀;pH、某指示剂变化;与Al反应放出等条件;三看反应,看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络合反应。抓住特色离子,汇总易忽略离子间的反应;抓住“边缘”离子(如等);注意附加条件、注意有机与无机间的交叉等。

7.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知识点 不同类型的晶体的熔点比较。

能力点 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思路点拨 本题只要注意:

(1)不同晶体类型的物质的熔沸点高低顺序一般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同一晶体类型的物质,则晶体内部结构粒子间的作用越强,熔沸点越高。

(2)分子晶体: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是原子晶体,CsCl是离子晶体,是分子晶体。

答案 A

曾考题 (1994年上海-12)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熔点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B)。

点评 物质熔沸点的比较:

(1)不同晶体类型的物质的熔沸点高低顺序一般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同一晶体类型的物质,则晶体内部结构粒子间的作用越强,熔沸点越高。

(2)原子晶体要比较共价键的强弱,一般地说,原子半径越小,形成的共价键的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其晶体熔沸点越高。如熔点: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3)离子晶体要比较离子键的强弱。一般地说,阴阳离子的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间的作用就越强,其离子晶体的熔沸点就越高,如熔点:

(4)分子晶体: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如:熔沸点:,HI>HBr>HCl。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分子极性越大,其熔沸点就越高,如熔沸点。在同分异构体中,一般地说,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如沸点: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5)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数越多,其金属键越强,金属熔沸点就越高。

(6)常温常压下状态

①熔点:固态物质>液态物质

②沸点:液态物质>气态物质

8.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

D.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

C.2-甲基丁烷和戊烷

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

知识点 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根据有机物名称写出其结构简式。

能力点 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思路点拨 对同分异构体的判断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能快速观察其分子式的异同。A中所给物质均为饱和的5碳一元醇,命名不同,是同分异构体;“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的母体都是苯环,命名不同,是同分异构体;“2-甲基丁烷和戊烷”的判断方法与A相似,是同分异构体;碳原子数相同的、饱和程度也相同的羧酸与酯是同分异构体,“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的碳原子数相同,但饱和程度不相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

答案 D

曾考题 (1983年全国化学-12)下列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一组物质是(D)。

A.丙酸和甲酸乙酯

B.丁醇和2-甲基-1-丙醇

C.异丁醇和乙醚

D.丙酰胺和丙氨酸

点评 该组题属于相似题,考查知识点和解题思路一致。

9.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化合物的是()。

A.3和17B.1和8

C.1和6 D.7和12

知识点 原子序数、原子结构与物质构成的关系。

能力点 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答案 D

曾考题 (1993年全国化学-3)下列各组指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型化合物的是(D)。

A.6和8 B.16和8

C.12和9D.11和6

点评 该组题属于相似题,考查知识点和解题思路一致。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知识点 化学键、键的极性、分子的极性、分子的空间构型。

能力点 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答案 B

曾考题 (1)(1993年上海化学-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都是共价化合物

B.都是以极性键结合的极性分子

C.在CaO和晶体中,都不存在单个小分子

D.甲烷的分子是对称的平面结构,所以是非极性分子

(2)(1996年上海化学-4)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加,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B)。

A.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B.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D.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3)(1996年上海化学-8)下列各组分子中,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B)。

点评 分子是否存在极性,不能简单地只看分子中的共价键是否有极性,而要看整个分子中的电荷分布是否均匀、对称。根据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的多少,可将分子分为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其各类分子极性的判断依据是:

(1)单原子分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故没有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之说,如He、Ne等。

(2)双原子分子:若含极性键,就是极性分子,如HCl、HBr等;若含非极性键,就是非极性分子,如等。

(3)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主要由分子中各键在空间的排列位置决定分子的极性。若分子中的电荷分布均匀,即排列位置对称,则为非极性分子,如等。若分子中的电荷分布不均匀,即排列位置不对称,则为极性分子,如等。

知识点 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中的图像问题。

能力点 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思路点拨 题给反应的特点是:气体体积增大、放热反应。按照“先拐先平”的原则可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进行,A正确,C不正确;增大压强,平衡也是逆向进行,B正确;加正催化剂,平衡不移动,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D正确。

答案 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的能力、思维的准确性和有序性。在知识方面,学生要明确外界条件对于速率和平衡分别是如何影响的,二者关系如何。题目虽然不难,但是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上,层次清晰,彼此融合,立足基础,体现能力。

12.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NaA和NaB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知识点 盐类的水解、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能力点 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答案 A

曾考题 (1998年全国化学-11)等体积、等浓度的MOH强碱溶液和HA弱酸溶液混合后,混合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应满足的关系是(CD)。

点评 此题为经典题型。设问情境有了变化,造成题目的陌生度较高,如果考生对电解质溶液、盐类水解等知识点掌握较好,答题时应该不会产生太大障碍。抓住三守恒、注意等体积混合、注意附加条件的使用、注意等式关系与不等式关系的综合运用、注意非单纯的离子浓度比较问题。

两道题看似计算,实则不算。

总之,八道选择题分别考查的是“离子共存、晶体熔点高低、同分异构体、元素形成化合物、分子极性和结构、化学平衡图像分析、溶液中粒子浓度比较、电解简单计算”。选择题的考查体现了高考化学的稳定性:难度不大,且为考生所熟悉的题型。但是,有的题目的设问情境(例如6、12)比往年有了较大创新。

点评 本题立意新颖,考查的知识也是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突出化学用语,从这个角度讲,本题是一道令人叫好的试题,但由于命题者出了两问计算,计算本无可厚非,若像2005年、2006年那样用字母进行计算,那该题确实是一道好题,就是因为繁琐的计算给考生当头一棒,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乎化学难矣!

标签:;  

突出主体创新能力--评2008年全国李宗一化学试题_晶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