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探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旧论文,教材论文,高中地理论文,探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地理新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正在江西、山西、天津试验。它与高中地理现行教材(以下简称现行教材)有何不同,令人普遍关注。本文仅从两者在指导思想、总体框架、课文内容、图象选择、作业特点、结构形式等方面作一对比。
一、指导思想对比 编写地理教材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或者主线,才能充分体现教学目标。现行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组织内容,具有时代特征,不乏成功之处,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的章节并没把人地关系放在适当位置,或者虽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却并不清晰和突出。
新教材继承了现行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因为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也是现代社会对地理教育提出的核心课题。新教材还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主题。按照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牺牲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发展。”它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国际社会在发展认识上与实践上的质的飞跃。可持续发展也已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作为迈向21世纪的高中生,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其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地理课责无旁贷。新教材以突出和深化人地关系为原则来选取内容,形成了一条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与人文环境—环境与发展的主线,从而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了有机渗透。
二、总体框架对比 地理教材都有根据指导思想制定的总体框架。总体框架如何,直接关系到指导思想在教材中的落实。现行教材以圈层为框架来组织自然地理知识,过多强调各圈层的知识系统性,概念多、数据多、地名多,内容较庞杂。在人文地理知识的处理上,现行教材虽然突出了人地关系,但却只侧重环境保护教育,而没强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而且内容与学生实际联系不太密切,文字叙述也较繁琐。现行教材上册讲自然地理,下册讲人文地理,使整册教材有人为分割之感,没有使人地关系贯穿全书,因而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新教材设立新总体框架,将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关系置于课程核心地位,以四大环境取代现行教材的四大圈层,突出了可持续发展主题。因此,新教材以环境为中心,按照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程度,将自然地理知识重新组合,有一部分教学内容与现行教材相应部分基本相同,如“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有一部分知识内容基本相同,但知识重新组合,如“陆地环境”有一部分教学内容是新的,如“海洋环境”中的大部分内容。新教材注意以新的视角纳入四大环境新框架体系之中,从而突出了人地关系。处理人文地理知识,新教材则以人类活动为中心,选取最基本的人类活动范畴,即解决人类衣食、居住、联系、休闲等基本需要的活动,将教学内容具体确定为人类的生产活动、居住活动、地域联系和旅游活动。在此基础上,新教材再讲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这无疑深化了人地关系。新教材上下册在新总体框架下,基本形成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思想贯彻始终,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方向性。
三、课文内容对比 地理教材的主体是课文,它以文字叙述形式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重要性不言而喻。现行教材课文内容多偏重于地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其中有大量的预备性知识和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分支学科的专门知识。
新教材课文内容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地理性、实用性和发展性。对于需用的相关学科知识,新教材只是拿来结论,如地转偏向力,只讲现象,不讲成因;对于与其他学科重叠部分,新教材便毫不吝惜删掉,如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新教材还保留和发扬了现行教材中所有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如地球的运动,并加强了对地理事物现象及其成因的分析过程,如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就分别从宇宙环境和地球本身两方面加以说明,这样,新教材负担便大大减轻,并有余力去强化那些最基本的知识、原理和规律,从而突出地理性。新教材特别注意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如“人类的生产活动”这一单元在介绍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主要工业区时,采取剖析典型事例的方法,努力把每一个农业类型或工业区的内容落到实处,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的农业类型是怎样运作的,各工业区有什么特点,从而显示地理学科的实用性。新教材侧重反映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新成果,如用发展的观点,展望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前景;引导学生增强海洋意识,以面对人类向海洋大举进军的未来等等。
四、图象选择对比 新教材图象选择继承了现行教材图象的优点,有些很能说明问题的图就保留了下来,如“黄赤交角”等图;有些图保留了原图,但图下设计了一些引导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简要说明及简单问题,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图下的说明和“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下的问题;有些图则作了改进,如“三圈环流示意”图增加了南半球环流示意内容,使学生对大气环流有了完整认识。新教材对现行教材中那些难度偏大、容易与其他图混淆、对比性不强的图作了删除,如“无线电波的传播图”、“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等。
新教材选择图象都是围绕可持续发展主题,按照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智能的要求而配置的,直观性和说明性都得到加强。如“坠落到地面的太空垃圾”照片图,提醒学生认识“保持太空清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农业的分类”框图简明清晰,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农业的分类方法;“澳门历年土地面积的变化”等表格,则将地理事物的动态变化通过数字变化而抽象显示出来。
五、作业特点对比 新教材作业有两个主要特点,即开放性和综合性。现行教材作业封闭性大,答案大多要求学生从书中寻找,求同思维多,求异思维少。新教材从地理学科的实用性考虑,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加大了作业的开放性,如“21世纪,许多国家都计划组织力量,进行重新登月活动。你认为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何在?”“意大利的新兴工业区有哪些显著特点?对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等作业,答案并非唯一,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这一系列开放性作业题的设计,无疑是新教材渗透素质教育的新突破。
新教材既有一定数量的文字综合题,又增加了运用图象、比较、分析、综合地理事物本质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题,如“根据1992年我国近海主要海域污染状况柱状图,以‘中国近海环境质量状况’为题,写一篇200~300字的短文。”等小论文题目是现行教材所没有的,它对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结构形式对比 现行教材采用章节结构,平铺直叙,较难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特别是教师不好安排课时,常会造成课堂教学的不完整。新教材采用单元一课结构,形式新颖而独特,课文、图像和活动相互配合使用,还不时穿插简明新颖的阅读材料加以辅助,使学生从学习知识到检查学习效果,层层递进,比较完整,而且一课的容量就是一课时,使教师备课方便,有利于统一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新教材还采用16开本四色印刷和计算机排版技术,直观效果和说明性都得到加强。
新教材增加了“自学园地”部分。这部分内容共分三篇。一是“阅读篇”,通过阅读选编的文章,让学生体会一些道理,如“人类天地观的演变”一文,可以使学生领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二是“技能篇”,通过介绍一些地理技能和学习方法,如让学生学会“制作地理资料卡片”,可使他们受益无穷;三是“练习篇”,通过做单元综合练习,分别对单元知识进行复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