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论文,科技革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1999)0—0032—03
一、农业科技革命在生产中的实践
新时期随着人口、资源、环境、食物问题的日趋严重,人类在探寻21世纪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的战略过程中,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节约资本型的科技革命;(2)节省劳动型的科技革命;(3 )中性型的科技革命。从科学的类别来说,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又可分为以下四种:(1)生物型的科技革命;(2)农业化学技术的科技革命;(3)农业机械及物理方面的科技革命;(4)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科技革命。
农业生产中的生物科技革命,是属于节约资本型的科技革命。对于节约资本型的科技革命,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能减少能源和资源的耗费,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生物科技中的生物工程、遗传工程,对解决未来的粮食危机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共培育主要作物新品种50多个,新的组合达几千个,使作物新品种在广大农村更换了4—5次,每次农业新品种的更换都可使我国的农作物产量提高10%—30%。如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的当家品种“汕优63”,累计推广面积达数亿亩,中棉所12系统、扬麦系统、秦油2 号等优良品种推广面积均在上千万亩以上。还有水稻旱育稀植技术,1997年推广面积达1 亿亩、平均单产增加85公斤。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已节水60亿立方米,节水灌溉面积达2亿亩,其中喷灌1500多万亩, 微灌30 多万亩, 管道灌溉4000万亩。这些都属于节约资本型的科技革命,使我国农业比较效益较低的现状有了改善,在减少投入增加产量方面成效明显。这种技术有利于节约农田灌溉用水,防止水土流失和化肥流失,提高水肥利用率,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农业机械及物理方面的科技革命,我们认为它是属于节省劳动型的科技革命。我国人多地少,劳动力充裕,农业科技发展的方向,首先提高土地生产率,而后才是农业机械革命。只有在农村非农产业大力发展,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工值高,农业劳动力昂贵,农业机械化科技革命的“高潮”才会到来。但是如果机械价格大幅度降低,其成本较人力作业更低,农业机械化的科技革命也会提前到来,如在农业机械化投入资本不变时,节省或减少活劳动投入,能获得更多的农产品,农业生产者也会用机械去取代人力从事田间作业。如江苏省由于机械化的使用,粮、棉、油、肉及水产品的劳均生产能力由1980年的1340 公斤、 23公斤、21公斤、59公斤和23公斤,分别提高到1997年的2320 公斤、 33公斤、93公斤、218公斤和160公斤,劳均农业总产值由764.9 元提高到11852元。
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方面的科技革命,我们称为中性型的技术进步。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也可提高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测土配方深施化肥,使肥效提高20%以上,节约化肥1/5左右;农药对人类的危害,要求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农膜的使用,为农作物生长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使反季节的商品性蔬菜生产基地迅速发展到100 多万亩,累计生产反季节蔬菜100多亿公斤,纯收入100多亿元。对农业产量的增加,品质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土地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大为提高。
计算机信息科技革命亦属于中性型的科技进步。现在发达国家农业的栽培、饲养管理、病虫害监测预报、农业的各种环境、资源、灾害、科技、产品、价格等信息都可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传播到广大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手中,它既可节约资本又可节约劳动,并可以物化产品的形式把科技送到生产者手中。
由于农业科技革命的内涵很丰富,内容广泛,种类和类型亦各自有别,因此农业科技革命的发展战略,要根据种类和类型的不同,立足于本国国情、本省省情,因地制宜,各具特色,根据各地对农业科技的供给与需求情况,开展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这样进展就比较顺利,中国的农业科技革命侧重点应是:改良品种、推广轻型栽培、配方施肥、灌溉技术等。当然也不能排斥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而在城镇化、工业化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应着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可走生物技术与机械技术并重的道路,并配以必要的化学技术及计算机技术。
在地广人稀的地区宜先走农业机械技术进步的道路,对人多地少的地区,重点先走生物技术进步的道路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就最终结果而言,只有生物技术、化学技术与机械技术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才能使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革命得到根本保证。
使用农业机械化技术革命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量会不断减少,但劳动力总会稳定在一定的基数上。同理,生物与化学的科技革命是受生物科学、化学科学的发明、发现的速度制约的,在科学发展的一定时期和阶段内,农业生物和化学科学的革新和进步是有限的。所以走生物与化学技术革命的道路,并不意味着排斥农业机械与计算机科技革命;只是各地区在实施科技革命过程中的侧重点方面有所不同罢了。这些类型的科技革命通常相伴而行,或一主一辅,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彼此分离。
二、农业科技革命的供给、需求及外部氛围
我国各省、各地区农业科技革命发展的差异,在于各地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对科技发展产生不同的推动力。但起主导作用与决定作用的主要还是科学技术的供给、需求及外部环境三大要素。
1.技术供给。现在,我国地区及地区以上由政府投资的全民事业农业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情报文献机构有1200多个,科技人员6 万人,固定资产原值达35亿元。农业科技由政府投资研究开发的供给条件已形成。政府技术供给的数量和结构对农户技术需求起着导向作用,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需求决定着技术供给的方向和数量。我国的农业科技的开发研究、试验推广,几乎没有私人机构介入。政府对农业发展的导向和资金投放,应侧重于农业科技的研究与开发、农业推广和农业教育。但是,我国农业投入研究的资金仅占农业总产值的0.2%左右, 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0.5%—0.6%的水平,1996年从事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的人均科研经费在1万元以下的单位占75%。 而美国公共农业研究机构1982年人均经费就达11万美元,1995年用于生物技术研究的经费为10亿美元。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1986年人均研究经费达22万美元。韩国目前人均经费6万美元。
国家对农业技术的供给,社会与农业生产者对农业科学技术的需求,使政府相继完善了高校、农业科研机构和推广体系的建立,这对农业科技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些条件产生了国家对农业科学技术的供给。
2.技术需求。随着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出现,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已转向了对质的需求,因此,农产品的结构和质量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而引出了农业科技革命要重点研究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
关于生产者与经营者的需求,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农业生产者需要的不仅是新品种,新的耕作栽培技术,还迫切需要产前、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更需要的是准确的市场信息,以便于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而生产。现有的以生产为主体的农业科技革命已不能满足农业生产者的需求,应使农业生产者在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时,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使农业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3.外部氛围。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与以往的农业科技革命,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的繁荣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而是人力资本、农业技术的硬件及软件设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要求改变和超越农业生产以单纯资源为驱动的发展模式,改变片面追求农业产品的产量极致——某一农产品数量的极大化。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在农业生产上的表现应该是,生产者、经营者能够按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有效生产和服务。为了21世纪经济的发展,农业科技革命除了供给与需求的环节外,还必须创造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外部氛围,外部氛围应包括如下三点:
第一,重视人力资本,提高劳动者素质。知识水平和人力素质是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经济越是高级化,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的作用价值就越大,因此要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崇尚科学,鼓励创造,提供充分的学术自由。
第二,为科学技术提供物质条件。开展新的农业科技革命,首先要在品种、耕作、病虫害防治、水土资源保护和利用、农产品深加工等一系列环节上实现技术的飞跃,并为此提供物质条件,因为农业领域的科技进步是决定我们在新世纪生存的关键要素。
第三,建立教育加培训的网络体系。保持较高的科学普及水平是提高合格劳动者的必要条件,给劳动者以新的知识和技能,创造和完善机会均等的环境,才有可能使科技革命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收稿日期:1999—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