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治疗VER偏头痛的体会论文_邓丽琼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413500

【摘 要】目的:探讨对偏头痛患者实施中医内科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对观察组30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加以中医内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显著,治疗更为安全有效,临床可将其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案。

【关键词】中医内科;偏头痛;治疗方法;临床效果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内科疾病,患病后患者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神经性头痛,目前临床并无治疗该疾病的特效药,用药的目的在于缓解寒战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1]。为了对偏头痛患者实施中医内科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本文特选取60例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结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在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52岁,平均(41.13±3.1)岁;在30例对照组患者中,18例男性,12例女性;最小年龄28岁,最大年龄63岁,平均(48.02±3.5)岁。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两组患者存在的差异不显著(P>0.05),对比有意义。

1.2确诊依据 (1)常在劳累、精神情绪不稳定、睡眠质量差、经期出现疾病发作;(2)患者在发病前常有持续30s左右的视物模糊、偏盲等先兆症状,偶可见肢体感觉异常或运动障碍;(3)眼眶及前额周围是疾病发作时的主要疼痛部位,呈搏动性单侧发作,发作具有周期性且发作时间持续较长;(4)头痛发作时常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症状[2]。

1.3治疗方法 治疗疗程为3个月一个疗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口服西比灵(国药准字H)5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加以中医内科治疗,根据疾病分型的区别,具体药方有所区别:(1)瘀阻脑络型:症见痛点固定的刺痛,舌质暗紫,舌体可见瘀点,应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方见,葛根、生龙骨、丹参、佛手、生牡蛎、川牛膝、桃仁、红花、赤芍、酒西地龙,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剂量随症加减[3];(2)肝郁气滞型:症见偏头痛伴胸闷不适、腹胀饱满,舌淡红,应用柴胡疏肝散进行治疗,方见,柴胡、川芎、郁金、丹参、白蒺藜、炒枳壳、醋元胡、牛白芍、蝎末、珍珠母,若伴眩晕耳鸣则加天麻、钩藤、伴恶心、呕吐则加法夏、竹茹,伴口苦咽干便秘则加黄芩、龙胆草;(3)风刚上扰型:症见头痛欲裂、面红目赤、舌体发红,应用天麻钩藤汤进行治疗,方见,天麻、钩藤、川牛膝、石决明、全蝎末、珍珠母、生白芍、生牡蛎、炒栀子、佛手、僵蚕、麦芽,随症加减,伴恶心呕吐者加法夏、陈皮、伴口苦痰浊者加白芥子、石菖蒲、胆南星,伴便秘者加龙胆草;(4)肝肾阳虚型:症见耳鸣耳聋、口干舌燥、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自拟中药组方:枸杞子、白蒺藜、山茱萸、天麻、菊花、熟地、丹皮、山药、茯苓,随症加减,伴头痛较重时加醋元胡、全蝎,伴腹胀者加佛手、炒麦芽、山楂、虚弱者加川芎、白芍、当归[4]。

1.4观察项目和指标 (1)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显效:头痛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治疗期间未出现反复发作;有效:头痛未完全消失,疼痛次数及程度较治疗前有显著缓解;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有所加重。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的对比 全部患者经一个疗程的治疗,症状均得到显著缓解,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更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n,%)

3.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压力逐渐增加,出现偏头痛的几率逐年升高,该疾病的患病原因多是由于神经血管功能损伤,发病时不仅有偏侧头痛,还有两侧均出现头痛,用药治疗的目的在于缓解疼痛症状,如不及时用药治疗,患者疼痛较重,其正常的休息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早期临床通过西医进行疾病的治疗,效果一般,随着临床对中医学的重视,疾病开始通过中药进行治疗。中医认为偏头痛的发病原因在于肝阳上亢、浊邪上犯、清阳不升、轻窍失养,治疗时,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祛痰通络、顺气止痛、护肝除郁、平肝熄风,滋阴补肾。但临床在应用中药治疗时,因中药剂量不便控制,症状改善又赖于剂量,故为保证治疗效果,中医内科在进行治疗时,应加强对现有中药组方的研究,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症状适当调节中药剂量,以保证治疗效果[5]。

在本研究中,经中医内科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经西医方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仅为76.67%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显著更优,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医内科在治疗偏头痛疾病上疗效更好;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安全性更高。同时,本研究因为纳入患者数量较少,且未对患者个体差异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显著,治疗更为安全有效,临床可将其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案。

参考文献:

[1] 查代牛.中医内科治疗VER偏头痛的体会[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1):481-482.

[2] 王瑞红,范金梅,邓春君等.盐酸氟桂嗪胶囊结合中医针灸推拿治疗偏头痛35例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2):147-148.

[3] 李方,全亚萍,陈园桃等.偏头痛中医内治法辑要[J].吉林中医药,2012,32(1):40-42.

[4] 陈官华.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J].中医临床研究,2011,03(4):77-78.

[5] 魏文亭,姜亚军.中西医治疗偏头痛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6):783-785.

[6] 申延安,卜庆峰.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2,(28):178.

论文作者:邓丽琼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3

标签:;  ;  ;  ;  ;  ;  ;  ;  

中医内科治疗VER偏头痛的体会论文_邓丽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