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动脉硬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论文_印冬梅

(湖南省怀化市第五人民医院内二科 418000)

摘要: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托伐让他汀在高领动脉硬化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6 年1 月至2017 年1 月我院收治的动脉硬化老年患者8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0)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n=40)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劲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和IMT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高领动脉硬化血脂水平,对于降低心血脑管意外事件具有积极作用,且临床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动脉硬化;老年;阿托伐他汀;小剂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mall dose atorvastatin in treatment of high - neck arteriosclerosis. 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16 and January 2017 hardening of the arteries of our hospital,8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method,the control group(n = 40)for routine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n = 40)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using small dose atorvastatin,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blood lipid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jin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Results the serum lipid level and IMT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0.05. The incidence of cardioascular adverse eve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two groups,P BBB 0. 05. Conclusion low-dose atorvastati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urtle neck atherosclerosis lipid levels,plays a positive role for reducing blood brain pipe accidents,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ecurity is good,is worth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words] arteriosclerosis;Old age;Atorvastatin;Small doses of

动脉硬化是老年人常见疾病,该病属于动脉炎症性病变,其可造成患者动脉血管壁增厚、变硬,进而造成动脉管腔弹性下降和狭小,研究发现[1],动脉硬化的发生率与年龄成正相关,且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随着我国进行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基数逐年增加,动脉硬化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动脉硬化是造成老年人致残、致死的常见致病因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动脉硬化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基于此,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进行老年动脉硬化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6 年1 月至2017 年1 月我院收治的动脉硬化老年患者8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40 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40 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5 例,女性15 例,年龄61~75 岁,平均年龄67.94±4.77 岁,病程3~11 年,平均病程6.84±1.44 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6 例,女性14 例,年龄61~76 岁,平均年龄68.13±4.81 岁,病程3~10 年,平均病程6.77±1.59 年。纳入标准:① 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动脉硬化诊断标准,经超声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确诊;② 患者对受试药物无用药禁忌;③ 患者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 患者在近期接受过心脑血管手术;② 患者在接受治疗前1 个月内使用过其他调节血脂药物;③ 患者营养状况较差或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④ 患者有心肌梗死或血管意外病史;⑤ 患者伴有重度消化系统疾病或严重肝肾功能异常。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的血压、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和心肌酶谱和血常规检查,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即给予患者氯吡格雷、双嘧啶胺醇、链激酶等药物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和溶栓治疗,并依据患者自身疾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对症治疗,嘱咐患者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多休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即阿托伐他汀,口服,10 mg/次[2],q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 个月,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身体体征和用药反应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劲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作为评价指标。其中血脂水平分别考察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进行检测。IMT使用彩超进行检测,心脑血管事件考察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梗死以及周围血管缺血性动脉粥样硬化等。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血脂水平和IMT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进行χ2检验,α=0.05。

2.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和IMT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IMT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2。

3.讨论

动脉硬化可造成动脉管腔狭窄,动脉管壁增厚和变硬,进而丧失弹性,动脉硬化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受累器官的血管病变情况和缺血情况,早期患者多无明显症状,中期可出现四肢麻凉、心悸、头晕、胸痛、失眠多梦、视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等症状,近年来,我国动脉硬化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造成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动脉硬化治疗效果已成为临床关注焦点。阿托伐他汀是临床上常用的血脂调节药物,其可通过抑制患者肝细胞内的甲戊二酰基辅酶A还原酶,降低甲基二氢戊酸的生成[3],从而发挥改善患者总胆固醇,促进低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进而发挥显著的降脂效果。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水平、IMT水平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提高老年动脉硬化患者血脂调节效果,对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小剂量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留涛,孙秀枝,王春奇.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高龄动脉硬化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4):673-674.

[2]宋远春,宋洁.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高龄动脉硬化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7,5(21):42-43.

[3]顾海萍,孙亚鸣.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硬化的应用与临床疗效初评[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4):68-70.

论文作者:印冬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0

标签:;  ;  ;  ;  ;  ;  ;  ;  

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动脉硬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论文_印冬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