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的研究是一项系统性的科目,它对施工中的质量、安全等因素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施工过技术的有效管理直接影响这工程的实施成效。本文将会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做简单的阐述,并分析当前建筑施工中技术管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希望能够为国内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不足;优化措施
1.引言
随着国内的经济快速发展,推动着工程项目的快速增长。国内各个省市的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都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伴随着工程项目的增多,建筑施工中技术存在的不足也被不断的暴露出来,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升级和进步。技术的管理影响着工程质量水平以及其经济效益。技术的管理直接影响到技术发挥的成效,探讨施工技术管理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是目前建筑行业迫切需要引起重视且深入研究的课题。
2.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技术中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复杂且多样,它贯穿了整个施工项目的全程。它包括了技术管理的制度规划,专业人员的配置,施工环节的安排以及后续技术规范的实施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也是项目工程中的主要内容【1】。
对于施工技术的管理,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施工之前的准备。比如对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的配置,做好方案的分析。第二阶段则是对施工方案的执行,比如技术的实施、审核等内容。两个阶段都需要严格依照相关的技术制度来实施,才能够控制好项目管理的有序进行。在进行项目的全局管理之后,还要根据项目内部每个节点,把握好关键部分,将整个流程细分成若干个节点,明确每一个节点的责任,控制好重点区域的连续性,保证项目的流畅实施【2】。另外,对于施工技术的管理,要遵照国家的建设标准要求,制定出实施性较强的施工方案,考虑施工企业实际施工水平,适当的调整管理措施,与技术施工相适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冲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施工技术的管理,与生产施工紧密合作,进一步优化管理方案,为项目施工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施工技术的管理会影响到企业整体的发展能力,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内容,优化相应的管理措施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3.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不足
3.1制度因素
我国对建筑施工技术方面并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体系,很多的标准规范在实施中都遇到了一定阻碍,制度规划的不到位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很多企业在操作中并没有严格遵守规定,忽视了很多制度细节,一些关键性的岗位员工的缺失,使得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较高,操作的不规范大大的降低了施工方案的可执行度。第二,每个施工企业之间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在人才的管理上更是非常糟糕,严重影响到了施工进度的推进。第三,人员体系培训系统还没有形成,大多管理人员入职后没雨做好前期的培训,也存在很多转而来的职员,他们缺少扎实的施工理论知识,比如在施工设备的分配上、施工现场的防火措施等都没有达到专业的标准【3】。第四,质量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使得技术管理人员无法做好对施工项目质量的把握,控制不达标情况的出现,进而直接导致建筑的安全性受到影响。总之,建筑施工中技术的不足主要受到行业规范的不足、培训理念的忽视以及质量监控机制的不完善等多项原因而形成的。
3.2管理组织体系因素
国内的建筑项目进行外包的现象比较常见,而由此导致的组织体系不稳定的特点也十分严重,特别是对于施工水平差异较大的企业。一个大型的项目被外包之后,由于没有统一的组织体系,当项目落实到不同的施工企业时,企业施工的进度很难得到有效的把握,并且难以达到高度配合的水平,因此也无法形成无缝衔接的状态,严重影响到了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有效落实。科学管理组织体系的缺乏,使得施工技术的前期准备以及后续的实施中都存在在混淆疏漏的现象,比如材料型号的选取、施工机械的调度、技术的统一执行、质量监控的执行等都受到了阻碍【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些问题的发生直接会造成工期的延长、项目对接时间长、返工返修几率增加等问题,严重削弱了施工项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关乎到国民生计问题,一旦出现了施工问题,其造成的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3.3监管因素
施工企业对技术的监管力度缺乏有效的实施方案,再加之社会力量以及政府部门的监管不足,使得施工进度往往只由施工企业来把握。这种完全依赖于施工企业自控能力的现象,缺乏了第三方力量的监督,很难让企业做到严格要求自己,而我国在建筑施工监管体系不足的情况下,导致其具体的执行力度更低。
4.建筑施工企业的优化措施
4.1优化施工管理
对于上述提到的两项施工阶段,在施工准备之前,管理部门需要对所选择的项目做好评估和考察,研究其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尽可能的找到最优化的配置方式,比如对材料种类的采购、新材料的应用、人力资源的配置等各方面都要做到充分的考虑,防止出现在实施过程中职责不明确的现象。在施工中,要为施工提供完备的设备条件,比如施工水电的供应、施工进度的修正、工程质量的监管等。管理人员需要实时监控施工的进度,坚守在岗位的第一线。制定在岗考核的相关的制度,防治消极工作行为的发生,确保管理人员工作落实到位,及时响应施工建设的变化,保证施工进度的有序进行。
4.2优化管理制度
施工技术管理的执行度是否完善,首先必须与严格的制度可遵循,针对目前发生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弥补:首先,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制度,根据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适当的调整相关制度,来弥补目前制度上存在的不合理之处。第二,对所有参与到项目中人员做好调研,充分听取他们对施工的建议,进一步优化现有的规章制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第三,制定合理的管理考核制度,实行有效的奖惩措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4.3优化技术管理规范
施工首要保证条件是施工的安全和质量,技术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做好文件方案的规范性,还要强化执行力度的落实【5】。首先,对于目前施工中要求的的精度等级、尺寸规范、结构强度等多方面的建筑指标要一一落实,使其能够符合施工执行的实际状况,提高方案的可行性。另外,做好系统规范的文档管理系统,运用新兴的信息技术保证施工进度的连续性,避免出现前后不一致等状况,为施工项目埋下隐患。
5.结语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国民生计。一旦施工环节出现问题,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将施工质量和安全放在施工目标的首要位置,才能够为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奠定一定的基础。国内建筑行业之间的业务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对于大型工程的实施都会埋下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加强对施工技术目前管理现状的分析,找出技术管理中潜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优化措施。这不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也能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其市场的经济实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管理是建筑工程实施的关键环节,相关的政府部门也应该积极加入,做好行业管理工作,规范行业内的实施体系,有助于引导建筑行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勇.浅谈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2:265.
[2]左晨光.建筑施工技术在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3:259.
[3]裴武举.对于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优化措施微探[J].智能城市,2016,07:204-205.
[4]秋高平.新时期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探讨[J].江西建材,2016,22:289-290.
[5]张义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4:181-182.
论文作者:张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0
标签:技术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措施论文; 技术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项目论文; 制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