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
——以中美关系为例
文/刘 艳
摘要: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个构建,指明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历史使命。当前的中美关系错综复杂,一波三折,何去何从面临历史考验。“两个构建”为中美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只有坚持合作共赢,才能避免陷入冲突与对抗。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型国际关系 中美关系
新型国际关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适应国际格局的新变化和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主张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两个构建,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我国外交实践的战略难点。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具有理论上的重要性和实践上的必要性。
新型国际关系的提出与理论内涵
新型国际关系的理论内涵是一个不断丰富和演变发展的过程。早在建国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概念。在其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随着时代特征和国家根本利益的发展变化,我党对新型国际关系的理论认知和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扩展。
新型国际关系的理论概念最早提出是在中国建国初期。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以中苏关系为核心,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加强合作,在国家平等、相互尊重主权、真诚合作等基础上建立了兄弟般的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尤其是中苏关系的深入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力量的恢复和发展。该时期我国对新型国际关系有很多的论述。其特征包括:1、新型国际关系的范围是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2、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是中苏关系3、新型国际关系的原则是:尊重平等、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原则。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受中苏关系的影响,中国外交对新型国际关系的论述相对减少,但中国把新型国际关系仍然主要定位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有迹象表明,中国外交逐步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谋求同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新型国际关系。
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的变化,中国外交再次突破第三世界的范畴,与各种类型的国家发展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内核的新型国际关系。1984年10月,德国总理科尔来访,人民日报高度评论,中国外交“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谋求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友好相处和合作,应当成为开拓新型国际关系的唯一现实的抉择,这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所必需的。”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解冻,中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国际关系。其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政府行之有效的外交原则。冷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
第三、多措并举,建立多边平台。中美两国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的一个主要冲突点是美国对中国插手国际制度主导权的排斥。为防止这种状况的发生,美国第一反应是通过其在亚太地区的盟友打击中国的发展。从这方面就可以看出,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不仅仅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情,这中间既有亚太地区国家的利益,也包括美国其他盟友,如北约成员国的利益。因此,缓解中美两国之间的矛盾,构建“中美+X”的多变平台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阿里便搀着罗爹爹,三人一路又沿东湖山庄翠柳街黄鹂路往回转。罗爹爹跟阿东说:“你放心去学校。阿里平常没得事,下午喜欢在四强的发廊里坐。我们会招呼他的。他其实蛮乖。你姆妈忙的时候,都是把他交给我们。”
2012年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国适时重新定位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新型大国关系”应运而生,这一概念是从中国角度出发构建中美两国新时期关系的首次尝试,致力于在复杂的新国际形势下,在“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的基础上,加强中美之间的合作。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一经中国官方提出,就受到了中国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将其视为中美两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全新路径。奥巴马任期内,“新型大国关系”得到了美国官方及学术界的部分回应,中美两国之间的合作趋势加强。特朗普上台后,重新从战略层面上将中国界定为美国的“对手”,这也使得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进入瓶颈。如何在新时期,尤其是美国敌对中国,中美双方摩擦不断增大的背景下,持续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成为如今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相互尊重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前提。习近平指出,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大国之间相处,要相互尊重;大国与小国相处,要平等相待,践行正确义利观,义利相兼,义重于利。只有坚持相互尊重,世界的和平与繁荣才有保障,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才有基础。公平正义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反对“以强压弱、以大吃小”的“丛林法则”,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目标。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各国要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共同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谋求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与内涵
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反复多次提出的重要思想。所谓“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2017年3月,联合国决议中写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这一理念的广泛认同与支持。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了宪法。
沉着冷静,稳定中美关系。纵观中美建交史,两国关系错综复杂,影响因素也是方方面面,数不胜数。这也意味着中美之间关系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不同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以及文化宗教等也决定了两国关系发展的波折性。在这种大背景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发展遭遇瓶颈也就变得不足为奇。这同时也需要我们在心态上保持沉着稳定,既不能因美国一时的肯定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美国的暂时否定而自怨自艾。我们要以平常的心态去对待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全员培训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师日常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建立创新创业经验交流机制,为广大教师提供交流创新创业经验的平台;建立创新创业实践锻炼机制,完善教师实践锻炼制度,将创新创业作为教师实践锻炼的内容之一,鼓励教师到一线进行创新创业实践锻炼;建立对口学习机制,组织创新创业骨干教师到对口院校学习创新的先进经验,既能拓宽教师的视野,又能提升教师的创新教育水平。
十九大报告将之简述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2017年1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演强调:“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我认为,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做出努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习近平主席也是从“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框架出发,运筹全局,积极布局中国外交实践的。
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来说,21世纪最大的政治挑战及战略议题,就是中国的崛起与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而中国新型国际关系的提出,更是对当前大国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与各大国战略联动,高度敏感。在各大国利益交织、竞争频发的背景下,如何避免陷入历史上大国纷争的恶性循环,走出一条新型国际关系之路,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面临的核心问题。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提出与挑战
自此,中国领导人明确把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作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思想的指导原则。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对新型国际关系做了进一步的深入阐释,提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相对于以前的“合作共赢”,新的表述增加了“相互尊重和公平正义“,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特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作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和应遵循的原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就当前局势来看,中美两国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过程中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认知上的矛盾,包括两国对“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不同认知,这种不同认知加剧了中美双方误判的政治风险,也使得两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增加;二是现实的矛盾。如中美之间不对等的贸易关系、朝核问题、南海问题、台湾问题等等,都使得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举步维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目前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瓶颈期。中国和美国的概念认知差异以及现实中的诸多矛盾,也使得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步履维艰。但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国际社会秩序也必然随着国际行为体的不断发展而调整。
(3)基于景观指数测算研究农村居民点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耕地与道路对于农村居民点数量分布影响较大,高程、坡度、城镇与工矿用地对农村居民点的规模分异影响显著,河流对于农村居民点的数量与规模影响程度均较小。对于农村居民点的形状特征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坡度,而道路对其形态特征无明显影响。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目前来看,为避免中美两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成为一个新的路径选择。为突破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发展的瓶颈期,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持续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核心,其内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因此在衡量RTA的签署质量时,可以同时参考协议的条款覆盖率和法定承诺率,法定承诺率比条款覆盖率对质量层面的考查更为严格。“条款覆盖率”=协议文本中涉及WTO+或WTO-X领域的条款数目/总条款数目×100%;“法律承诺率”=涉及WTO+或WTO-X领域具有法律效力的条款数
此外,在保持冷静心态的同时,我们还需要维护中美之间就新型大国关系达成的一致意见。在“不冲突,不对抗”内容上,我们要强化美国对这一观念的态度。尽管美国视角下的“不冲突,不对抗”多是在军事活动中,但从今天来看,如果美国能够恪守这一底线,在军事活动,尤其是海军方面遵守这一承诺,中美之间发生军事冲突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而作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两国的不冲突,不对抗,也成为构建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大前提。所以,保持沉着冷静,巩固中美两国在新型大国关系概念中的共识,稳定两国的关系,是新时期构建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大前提。
第二,加强沟通,构建战略互信。实际上,中美两国之间对新型大国关系的认知差异,很大一部分是沟通不到位引起的。这种认知差异使得两国误判的风险增高,发生冲突的几率也随之增大,因此,加强中美两国的沟通成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石。作为国际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大国,中美两国在几十年的交往中已经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各种沟通机制。但是沟通不细致、了解不深入是中美沟通的主要障碍,要摆脱这种障碍,除了强化、细化沟通机制外,源头在于构建中美战略互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战略互信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是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等政治文件。这是构建战略互信的前提。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两国之间的三个政治文件,这是两国老一代领导人和外交部门共同努力并以文件形式确立的两国关系的准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中美两国建只有恪守政治文件,照章办事,才能有效管控矛盾和分歧,减少误解和摩擦。其二是保持高层互访。这是构建战略互信的有效途径。高层互访有利于问题的及时沟通和顺利解决,可以最快捷的达到增信释疑的效果。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历程,离不开中美两国首脑会晤的推动。无论是2013年习总书记与奥巴马总统的安纳伯格庄园会晤,还是2014年北京的“习奥会”,都成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标志性事件,同时也推动了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快速发展。其三是凝聚共识。没有共识就没有互信。凝聚共识就是找出双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从中提炼并最终形成战略层面的共识,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切磋凝聚成战略互信。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论”,中国追求的是与美国等其他国家合作共赢的道路,美国也要改变对中国僵化过时的认知。
21世纪以来,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所强调的着力点和重心又有所变化。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俄罗斯期间明确指出,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
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已经走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但产品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规范的软件体系,虽然有大大小小数百家软件供应商,但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供应商关注的焦点在于产品的包装与销售,不了解人力资源软件的真正价值,也不了解企业的真正需要,也就无法提供真正适合企业需求的产品,更谈不上提供令人满意的产品升级及售后服务。还有很多软件供应商只是提供传统的人事管理软件,并未涉及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领域。
以南海问题为例,如果中国能够处理好于南海周边国家之间的摩擦,让南海周边国家,尤其是这一地区美国的美国感受到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中国无心称霸,也没有推翻现行国际制度的心思。中国的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很多国际制度的改变也是国际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周边国家感受到中国释放出的善意,也会反作用到美国,这将有助于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也要明确自身的底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不容侵犯的。在这一议题上,中国要坚守自身的原则,并让美国及其盟友有清晰的认知。对于侵犯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中国也要及时并适度的予以反击。在“不冲突,不对抗”的范围内,清晰表达出本国的底线。这也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时需要关注的。一味妥协换来的“不冲突,不对抗”和“相互尊重”并不能真正实现“合作共赢”,也无法顺利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第四,坚定信心,推动大国关系。我们要坚持相信,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未来中美关系发展的正确路径选择。目前来看,特朗普政府将中国视为对手,南海问题和台湾问题也是中国不可触碰,不能妥协的国家利益,这些矛盾都使得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困难重重。但是,我们仍然要看到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实力的不断上升,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不适应新时期国际社会现实的国际规则和秩序必然会被淘汰,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2.承继古代文史中军事思维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孙子兵法》作为中国最古老而又最具有生命力的军事理论著作,总结了中国古代战争的经验,揭示了许多具有普遍意义的战争规律,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被历代军事家奉为经典。毛泽东作为伟大的军事家和军事统帅,他与《孙子兵法》有着不解之缘是再自然不过的。毛泽东不仅从这部中国古代第一部全面而系统的兵书里学习到了丰富的军事理论素养,而且也获取了大量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养料。
从这一角度来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也是大势所趋。美国政府及政策存在随时变化的可能,中国需要做的就是坚定信心,有选择的搁置一些无法解决的争议,持续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设。同时也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发展的回暖期做好充分的准备。
④Ⅳ号Mo矿体:矿体宽度4.8m,Mo最高品位0.066×10-2,平均品位0.033×10-2,其中样品TC16H88伴生Pb品位0.205×10-2;
结语
总的来看,中美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近年来,美国一方面逐步升级贸易战,另一方面在台湾问题、香港等问题上一再指责干涉中国内政,采取了一系列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直言不讳的说,中美关系正面临政治、经济、技术和人文交流方面全面脱钩的风险。中美关系何去何从面临历史抉择。如何构建新型中美关系,是一个需要反复考量、认真思索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及新型国际关系的“两个构建”给未来中美关系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新时代中美关系的实质和出路是创建新型大国关系。只有通过对话、沟通,用政治手段去解决彼此间存在的分歧和矛盾,中美才能走上合作共赢的正道。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标签:人类命运共同体论文; 新型国际关系论文; 中美关系论文;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