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督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市 408000
摘要: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项目标准化管理机制,可以形成环环相扣的管理链条,有效保证工程安全提高质量、控制施工进度和施工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本文对建筑施工项目标准化建设策略进行简单分析,探讨建筑施工项目标准化管理措施。
关键词:标准化;项目管理;现场施工;施工企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建筑行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伴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建筑施工单位经营利润逐渐下降,施工工期要求越来越短,企业资金流动难度越来越大。为了确保建筑施工单位经济效益,必须要不断加强标准化管理,施工项目实现标准化,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而且可以反映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能力,为施工企业开拓市场、降本增效、提高竞争实力,最终为实现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施工项目标准化管理的内涵
1.施工项目标准化管理的含义
所谓施工项目标准化管理,就是将工程项目相关的各种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等),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而后依其付诸行动。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可运用到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方法。
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进度、质量、投资、合同、人员、风险、图纸文档等多方面的工作,众多的参与部门和单位如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物资、运营等,使沟通和协调的工作更加困难。并且,工程项目采用的是分工基础上的流水生产方式,这些都为工程项目管理提出了标准化的要求。从全球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工程项目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要想对多方面因素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就必须开发标准化管理的新形式,以适应这种新的要求。
2.施工项目标准化管理的目的和作用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最终要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进度和规定的质量“生产”出满足业主要求的产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材料格式不一,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施工方法随人而异,一定会造成沟通不畅、建设效率低下甚至导致无法满足业主的要求。因此,必须在技术上和管理上实现标准化。概括讲,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有以下四大作用: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值得一提的是,标准化管理可以把项目建设过程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项目的结束或人员的流动,导致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这一点,属于项目知识管理的范畴,被视为知识经济时代项目知识管理的一条重要手段。
二、项目管理标准化的实现途径
1.项目现场管理标准化
项目现场管理标准化是施工企业打造品牌和拓展市场的基础,多年的管理经验表明,提升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水平是打造品牌、拓展市场的有效途径。目前,建筑市场的竞争正在从过去价格竞争逐步向高品质管理竞争过渡,施工项目现场的管理水平就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是企业展现自我的窗口。项目的管理水平上去了,企业的管理水平自然就上去了。因此,越是优秀的施工企业越应该明白现场管理标准化的重要性,以现场管理标准化打造品牌,以现场管理标准化促进市场才能打造优质品牌。
2.施工材料管理标准化
现场管理标准化是项目管理标准化的重要内容,施工材料管理标准化又是现场管理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材料管理标准化是企业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对施工企业尤为重要。据测算,一般整个工程80—90%的成本费用(包括材料费用、人工费用、机械使用费、临时设施费和现场管理费等)都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因此,加强材料管理对于成本控制非常重要。同时材料管理比较适合进行标准化管理,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建立材料动态核销管理机制,及时监控材料使用情况,强化现场库存管理,合理使用材料,减少浪费损失,对于企业提高项目利润、达到降本增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安全管理标准化
安全控制本身并不是施工成本的组成部分,也不产生经济效益,但却是决定成本和效益的主要因素。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安全生产与降本增效紧密相关,没有安全就没有企业长期的效益。一旦由于现场标准化管理欠缺导致出现重大安全事故,不仅会拖延工期影响收益、需要企业付出高昂的善后费用,更会影响到企业的口碑声誉、带来长期利益的损失。
4.质量管理标准化
质量管理标准化对于企业来说,更是降低成本环节的重中之重。如果因为质量问题导致大量返工,将会导致人工和材料成本的大幅上升。尤其是在工程竣工阶段,返工将会阻碍竣工验收和工程及时交付的进度,并且增加维修费用。如果不能按时交付导致工期延后,还会出现罚款、违约金赔付等情况。项目管理标准化是企业资源整合的必然要求。建筑行业高速发展导致了行业内分工越来越细,这就预示着施工工序、操作方法标准化程度越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就越高;员工的生产率越高,企业创造利润就越多。施工企业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就是企业越能够更大限度地、更专业化地组合多种资源,就越能够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实现项目管理标准化的要点
1.制度建设是保障
制度就是一系列约束人们活动的规则和规范。施工企业在近年来项目标准化管理实践中深刻意识到,要进行项目标准化管理,就必须建立和严格执行各种施工规范和规则。通过制定和完善多样化的奖惩条例和机制,将标准化管理情况与员工业绩考核紧密挂钩,为项目标准化管理提供支撑,激发标准化创建动力。
2.现场实践是关键
施工项目现场是各种建设要素的集合,是实施标准化管理的重要载体。只有将项目管理标准化放到施工现场中进行检验,才能证实其合理性和可推广性,才能选出成熟可靠、经济适用的方法作为复制推广。因此,标准化要从实践中来,最终更要落脚到实践中去。
3.总结和创新并重
一是要通过对项目现场标准化管理经验的总结,及时将成功经验转化成可量化的管理标准,使之被有效地执行和考核。二是对失败的教训认真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或纠正措施,使之成为今后工作的指南。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可以作为项目管理案例进行学习。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还要注重从项目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和特点,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进行分析和完善,将之提炼为新的项目管理标准,持续创新标准化管理体系。
4.构建学习型团队
建设工程项目工期长、造价高、风险因素多,通过加强标准化相关知识和先进经验的学习,可以提高项目团队整体素质,提高工程现场标准化管理水平,更好地应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随时出现的变化和复杂的问题。
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项目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有科学发展的理念,结合项目施工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确定管理标准,明确参考依据,熟练运用科学管理方法,确保建筑施工项目标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单位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魏征佳.浅谈建筑施工项目标准化建设与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6,(3):134-135.
[2]宋航.大型建筑施工项目标准化管理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3,(11):318-318.
[3]汝刚,刘伟,杨巧利等.建筑施工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初探[J].现代矿业,2016,(2):199-201,207.
[4]黎明.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
论文作者:王守督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项目论文; 标准化管理论文; 现场论文; 施工项目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施工企业论文; 企业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