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微课是最先进的教学技术,最科学的授课方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利用微课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可以去除学生抵触的情绪,并且打消他们认知的顾虑。另外,微课还存在着深入挖掘的价值,学生切实感知到学习的最大乐趣,未来,才有能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新生活。
1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应用微课的价值
1.1 微课有利于减轻教师负担
传统教学模式单一而固化,教师为了完成讲课任务组织的教学活动,并不符合小学生自然的成长规律以及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微课理念提出之后,应用范围随之扩大,它有网络化教学的特殊优势,还带着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强化记忆关键点的作用。微课教育缓解了教师压力,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不断优化,学生们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就更令人期待了。
1.2 有利于教师真正地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微课的应用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分割讲解,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课视频,将知识板块进行系统性的细分,然后将重点、难点问题通过视频播放等形式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如在讲制作表格时,教师可以进行分类教学,将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分为一类,其微课视频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拓展性的知识进去。对于一些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微课视频的制作应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演练。通过微课视频的分类教学,实现因材施教的效果。
2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是显然只有将微课很好地应用在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优势。
2.1 拓展延伸,满足个性化发展需要
各门学科的教学都会受到学习资源的影响,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受到的影响更明显。每个学习者的基础条件不尽相同,对于有的学习者来说计算机、网络触手可得,对于有的学习者来说只有学校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才能接触计算机,使用网络。对于经常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学习者来说,可能小学信息技术课本上的内容早已掌握,只需要在课堂学习中稍加规范操作习惯即可,他们有更大的学习需求。甚至还有一些学习者对探索信息技术充满兴趣,迫切需要更深层次内容的学习。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只包含一些信息技术的基础性知识,课本之外的扩展性内容是很大的。因此,除了课本内容以外,还可以制作难度逐步增加的系列微课教程,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拓展延伸,去学习挑战更高层次的内容。
2.2 合理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教师应利用好微课优势,从实际出发促使学生开展不断的自主学习。如在制作小板报这节内容的教学方面,本节内容的教学目的是对小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进行培养,这其中不仅考察了小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而且还可以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内容,因此教师要从这一目的出发,设置不同主题的微课视频。由于微课的时间是比较短的,在5到10分钟的时间内,教师可以将小板报制作的要点或者是素材库等进行教学,或者是精简的讲解制作小板报需要哪些步骤、涉及哪些知识等等,然后让小学生根据微课的引导自主设计属于自己的小板报。由于小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并且在板报素材和主题上会有自身不同的偏好,教师只要利用好微课进行引导和课上操作的适当指导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微课教学,不仅能够综合锻炼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而且还能够让小学生在自主创作和操作中收获成就感,有利于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3 打破传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将微课运用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当中,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观看自己需要的关于信息技术方面的微课资源,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微课,可以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重难点的理解。微课主要是以视频的方式来进行展现,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符号或色彩来对知识内容进行区分,帮助学生快速地找到知识的关键点,从而加强理解和记忆。另外,学生在观看微课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情况自由地选择播放或者暂停,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极为有益。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微课教学时,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微课,通过对微课的自主学习锻炼自身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4 融合教学,加强学生把握重难点能力
我们都知道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等特点,因此微课中涉及的教学知识必然不能太多,那么如何将微课的教学优势发挥到最好呢?首先微课中涉及的知识点要有针对性。教师不能够将所有的知识内容全部都放入微课之中,这样微课教学就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差别了,微课的教学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本教材内容的重点知识上,只有加强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掌握,才能够保证微课教学的有效性。在制作微课之前教师首先要对教材中的教学任务作一个详细的分析,将重点知识和非重点知识进行划分,然后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选择出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来制作微课视频。就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的知识内容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将较为复杂的知识进行简单化处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同时减轻学习压力,也不会违反教学大纲中的教学要求。
2.5 分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是他们接触计算机知识的途径之一,虽然他们学习到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存在差异,导致一些学生很早就有了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而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则很少能够接触到计算机知识,再加上学生在后期学习中的一些个体差异、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等因素的不同,从而造成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制作信息技术微课课件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体差异情况,尽量制作出每个学生都能够看懂的微课内容,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从微课中获取到相应的知识。
3 结束语
总之,如果能够将上述所说的微课应用于课堂中,那么对于学习基础好的学习者来说,他们听过老师一遍的讲解可能已经掌握了相关操作,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其他更多的内容;对于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或漏听的学习者则可以通过反复地查看录制的教程,不断地去重复操作直至掌握为止。这样的课堂秩序不管对哪种学习基础的学习者来说都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郝晓东.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系列化微课的设计原则和制作方法[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5(01):74-76.
[2]宋阿媛.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微课教学在Photoshop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9(05):129-130.
[3]刘用滨.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36(03):40-41.
论文作者:杨珊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学习者论文; 内容论文; 能力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