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机械工业工作会议上的总结发言(一)_企业经济论文

在全国机械工业工作会议上的总结发言(一)_企业经济论文

在全国机械工业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之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械工业论文,工作会议上论文,讲话论文,在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我们这次会议在国家经贸委的直接领导下,在与会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在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几家大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开得比较顺利,现在就要结束了。应该说,我们这次会议是成功的,同志们对孙昌基同志所作的工作报告,反映是准确分析了形势,理清了行业的工作思路,找准了切入点,是思想性和操作性兼有的一个工作报告。同志们对这次会议的安排,认为生动活泼、不落老套,尤其是对会议提出要感受上海、学习上海这一点深受启发。许多同志多次因为种种原因到上海来,但是没有机会,或者说没有条件全面地了解上海,因而也很难全面地去学习上海。这次会议选择上海这样一个在改革开放中走在前沿的城市,全面地了解一下,对各地的工作都很有帮助。 所以, 我们这次工作会议为1999年全国机械行业的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在会议之前,我们曾经考虑了一下这个会议的总结,也准备了一个提纲。因为会没开,要详细准备会议总结也很困难。根据会议的情况,我们局党组和与会的局的工作人员根据大家学习、议论中间的一些情况,进行了讨论,现在作一个总结。因为时间仓促,可能错误之处难免,请同志们指正。总结准备讲三个问题,一个是关于市场,一个是关于行业重点工作,还有一个是关于行业的管理。

一、关于市场

这个问题大家比我们熟悉,比我们更加直接,也比我们更加重视。但是为什么我们还要在会上反复地讲呢?昌基同志讲了,刚才张小虞同志在很简短的讲话中还是讲市场,在郑斯林同志对我们会议所做的指示里面讲市场,我现在这个总结讲话还要讲市场。因为我们局党组经过深思,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认为1999年以及今后机械行业的工作必须从抓市场入手。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将会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五天的会议如果使大家得到这样一个印象,就是我们会议集中地议论了市场,今后要更加重视市场并且研究市场,我看五天会议就很成功了。五天的时间很短,不可能什么东西都了解,而且也不可能把什么事情都说清楚,即使关于市场也说不清楚。但是,如果这次会后,我们行业从上到下都以抓市场、研究市场作为我们工作的切入点,我们就算成功了。

在短缺经济的条件下,在国际上封锁我们、制裁我们的条件下,我们执行计划经济,也就是有计划、按比例的这种经济。当时机械行业的基本任务就是按计划生产,机械行业的拓展任务,就是说有更高一点要求的话,就是赶、超。赶、超曾经是作为我们机械行业许多比较先进的企业的一个拓展任务,但机械行业最基本的任务还是按计划生产。应该说那些年执行计划经济,我觉得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如果没有从解放初开始,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那段时间,有效地组织了计划经济,也没有今天的成效。有的人一说起计划经济来,咬牙切齿,认为计划经济是万恶之源,耽误了中国的什么进程。我认为不历史地看这个问题也是不行的。计划经济为我们进入市场经济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在克服了短缺,总体上供大于求的条件下,在执行开放政策以后,我们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机械行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要,并且在竞争中壮大和发展自己。时代的变化,我们机械行业、机械企业的任务也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以后,机床还是这些机床,人还是这些人,生产还是进行生产,企业还是这个企业,行业还是这个行业。但是,我们企业和行业的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之点就是企业由过去一个生产单位变成为自负盈亏的经营单位,行业、行业的工作由国家计划包揽主宰一切转向了市场起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企业和行业质的变化。

所以对企业来说,过去只有发展快慢的问题,而现在是大富大败、生死存亡的问题。这就是性质变化引起的条件的变化。所以,我们这次会议上提出,昌基同志的报告中强调,要跳出机械行业看机械工业,不要老呆在自己圈子里看我们自己,不要孤立地看机械行业的自身,而是要从需要来看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也就是从市场的角度看企业和看行业。同时,我们觉得挽救所有的企业,不仅是不可能,而且也没有必要。新陈代谢,生死都是根据社会的需求发展的,有些企业就是应该死,就是要重新产生新的分行业和企业。所以从市场的角度看企业和行业,市场是决定性的因素,而不是其他因素。

我们这次会议请了邯钢和海尔集团来给我们作报告,大家说很好,请行业外的企业来给我们作经验介绍,启发了我们的思路。我们都听了邯钢的经验介绍,邯钢经验的要点到底是什么?我想出个题目问问大家,是不是成本核算?我觉得不是。邯钢经验介绍中间我觉得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义无反顾走向市场”。他的核算也是模拟市场核算,他的成本否决实际是市场否决。你要讲成本核算,我开始听邯钢经验时觉得也没啥。我也当了6年厂长,我们也核算。但是, 我们当时的核算和现在邯钢的成本核算,我觉得从性质上是不一样的。邯钢的核算最基本的一条是模拟市场成本。这一条我们过去没做到。所以我觉得学习邯钢经验,最重要的不要只注意到细枝末节,而要注意到他的基本要点就是“义无反顾走向市场”。我当时思想上就受到冲击,走向市场就走向市场,何必说义无反顾。走向市场好像对我们来说还不是这么严重的问题,但是邯钢提出来义无反顾走向市场。我觉得这就是邯钢经验的精髓所在。

我们成天讲市场,到底什么是市场呢?市场按照经济学家的分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不管怎么分,广义的市场不能仅仅局限于狭义的交易场所,应该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桥梁,是在长期内经过亿万次交易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这种交换的范围越来越广,这种交换的效率越来越高,这种交换带来的效益也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现代经济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市场主宰一切。

我们机械工业当前面临的市场有哪些特点?我们应该对它有哪些认识?要重视市场,研究市场,这就是我们应该深入一步来考虑的问题。我这里说的市场的特点和需要提高的认识,主要的不是感性的认识,而是应该有理性的认识。如果我们对市场只有感性的认识,没有理性的认识,就不容易掌握市场的本质性的东西。根据我们研究,有三点理性的认识是需要我们大家注意的。

第一,要把着眼点放到事关国家生死存亡大局的市场振兴的必然性来认识。市场实际上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也就是说既要有经济的观点,也要有政治的观点。只有经济的观点是片面的,对市场的看法还要有一点政治的观点。亚洲金融风暴使亚洲和世界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尽管中国的经济能够维持稳定并且还有所发展,但是经济发展的环境变得更加艰难。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达了,中国经济的出口增长,1997年是20%,1998年提出的目标是10%,实际到年末是0。 在中国这样一个对世界有巨大影响、有12亿人口的大国,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维持社会的稳定,不但对我们中国的稳定和发展影响重大,而且对亚洲乃至世界都是举足轻重的。所以,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没有7 %左右的增长,无论哪方面问题都解决不了。对于这一点,要从需要和可能两方面考虑。我们考虑问题的时候,可能考虑得多一点,需要则考虑得有一点不够。而需要不仅仅是经济的需要,还有政治的需要。稳定社会就要稳定经济,稳定经济就要开拓市场。国际市场趋紧,就必须大力开拓国内市场。现在中央不但把扩大内需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要点,而且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的战略方针。这个变化是我们经济工作上一个重要的策略变化。我们有12亿人口,我们的12亿人口所构成的大市场就是我们自己发展的广阔天地。当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没有进出口,但是抛开进出口那一块,我们自己的12亿人口的大市场就足够我们去干一干了。所以,启动市场、拓展市场这种必然性,既为我们提供了机遇,也是一种挑战,而且也是我们所有行业和企业领导人的政治责任。我觉得这个特点,再明显不过地说明了中国经济的社会主义特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我们日常议论中国市场经济的时候,常常或者忽略了,或者不够重视社会主义这一根本特征。我们不是一般的市场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在谈论政治、思想的时候,我们不会忽视社会主义这一点,而在议论经济的时候,常常不够注意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基本特征、最重要的特征。社会主义不是前面一个形容词,而是经济的基本特征。作为一个领导者,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亚洲金融风暴给亚洲许多国家带来的是政府领导人下台。而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维持经济稳定并且以相当高的速度在发展,这就是社会主义带来的。不重视这一点就不行。在研究市场、考虑市场的时候,都必须非常认真地注意到党的方针、战略、策略,这样才能使得自己的行为能够主动地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东西。

第二,要把机械产品的市场与国民经济的全局联系起来,拓宽视野。一般说来,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的增长主要靠出口需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三驾马车”来拉动。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在各项主要指标中均占了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因此是国民经济的一支主力军。机械工业的主力军地位是不容置疑的。问题是我们如何与这三个需求正确地对接。在这一点上,就我们行业来说,过去研究自身的发展比较多,研究这种对接用的功夫不够。因为过去在计划经济情况下,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生产任务,赶、超是作为拓展任务。我们过去机械行业在发展思路上,对赶超比较重视,而对于和这种需求的对接不够重视。国外有什么,我们研究什么东西。对这些东西我们重视无疑是对的,但是没有充分注意到和需求的对接。

就出口需求而论,到现在为止我们还缺乏真正的和出口需求对接的战略思路,从行业来说始终没有形成出口的发展规划。各个企业可能有些出口的零零星星的想法,但就机械行业来说,我们既没有完整的出口战略,也没有出口的详细规划。我当局长很惭愧,因为我说不清楚我们行业13个分行业中间,出口战略是什么东西、出口的重点是什么东西、什么时候在哪个地区重点发展什么。我们的企业专攻出口的产品很少,尤其是专门为个别国家设计或生产的产品就更少,甚至几乎是没有的。而我们进口的产品,如电视机等就写着专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制造。对出口需求,我们是没有认真研究对接的。

就投资需求而论,现在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国家基本建设所需的设备60%是进口。机械产品出口占国内各个行业第一位,但是进口额1997年是405亿美元,进口和出口比起来逆差41亿美元, 所以我们也是进口的大国。进口都是附加值高的,出口都是附加值低的。我们从行业自身来说可能有很多理由,也总说市场需求不足, 而明摆的事实405亿美元就相当于3000多亿人民币,这一块不就有好多任务可以干了吗。所以就投资需求而论,我们现在有效的对接也比较差。装备国产化,以产顶进,的确是任重而道远。

就消费需求而论,我们对接上面也有问题。国民经济装备部这个概念是对机械工业的最高评价,这次重新提出来使我们深受鼓舞。但是,对机械工业只有装备部这一点认识,无疑就是片面的,甚至于是有害的。完全把机械工业置于装备部这个领域中间,我认为是束缚了我们的手脚和思想。重视重大装备是正确的,今后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但是忽视了一般产品,轻视量大面广的需求,就是错误的。对于机械行业来说,既要为生产服务也要为消费服务。这次昌基同志的报告中就提出了这个观念,不知大家注意到这一点没有。这次会议大家讨论中有同志提出,应该把汽车工业也列为国民经济的装备工业。这个提议的初衷,我想就是为了引起国家对汽车工业的重视。但是这个概念怎么确立,汽车是作为生产资料还是作为消费资料,很难定义。我觉得我们要从市场的需求去对接,而不是在概念上的对接。所以我觉得这“三驾马车”,即出口需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我们都应该去研究如何对接。尤其是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我看还应加上,没有机械工业为“三农”服务的工作,就不会有机械工业全面振兴那一天。我们搞机械工业的人很少参观农村,只有上山下乡那时,还有些人到农村去呆过,以后就很少了,到农村做专门调查就更是极少。总书记在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现在农村电网改造下一步是带来农村电器的一个新的高潮,但是农村电器是不是太复杂了,能不能更简单一点,更实用一些。这些问题坦率地说,我们是没有研究的。所以,与消费对接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块。研究对接,正确对接,其目的是了解全局,并且从全局对机械行业的需求和任务去思考,拓宽视野,我非常同意张局长说的,有效需求不足这句话对我们机械行业可以休矣,不要再讲这一套。我们工作上不去,总是这句套话:“除了我们自己工作有不足之处以外,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是制约我们的因素。”我希望今后这句套话就不要再用了。

第三,要使机械产品的发展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结合起来。应该看到,在短缺经济时代与市场经济时代,社会需求的变化规律有本质性的区别。在短缺经济时代,我们经济发展的规律主要是数量的增加,但是在市场经济时代这个规律主要是品种和功能的不断更新。这种变化的规律反映在机械产品市场,就是我们机械产品的寿命周期明显缩短,并且必须把产品结构的更新和水平的提高放在首位。规律就是这样一种东西,你认识它并且按此实践就可能诸事顺遂,很顺利。你如果否认它、低估它的存在,就可能吃大亏,并且后悔莫及。现实的种种矛盾,再好不过地证实了我们对这种规律的认识有差距。对我们机械行业来说,这种现实的矛盾,随处都可以找到。比如,我们机械行业现在50%以上的能力放空,可是我们每年进口产品相当于机械产品市场销售额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当然有些是因现在的技术做不了的,但是也并非完全做不了,下功夫也是能做的。再譬如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去年达到7.8%,可是我们亏损面大幅度上升。又比如说, 我们每年都评出那么多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每年我们的评审任务都数以百计、千计,可是,现在我们产品80%以上的技术来源是仿制,我们自己开发的东西越来越少。所以我们觉得,从全局的需求和长远发展来看机械行业,这是我们机械行业必须树立起来的观念。我们即将跨入一个新的世纪,也许这个新世纪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科技进步。但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是市场需求,体现这一点就是新产品。所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产品单一、工艺单一的机械工业要适应市场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就必须提高我们的认识,树立起新的观念,做好工作。

总之,尽管已经讲了多少年市场,但现在来讲市场就应该更加理性化,而这里提出的三点是理性化方面注意的问题,并不是全部。也就是说,第一政治的观点,第二全局的观点,第三持续发展的观点。

认识市场就要开拓市场,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应该说我们这些年是逐步认识市场,并且以此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的。我们这些几十年来习惯计划经济的人,在不长的时间里面,在市场经济发展方面就有长足的进步也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回顾我们对市场认识的过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生产观念,第二个阶段是推销观念,第三阶段是市场营销观念。与生产观念对应的是按计划生产,与推销观念对应的是基本以生产为中心,适当地加强了推销人员的力度。那么市场营销就是运用市场的策略、营销的策略,不断地开拓市场和提高竞争能力。目前我们多数的同志还是处在第二阶段,就是推销观念这个阶段。这个观念基本上属于旧观念的某种修正。所以,围绕市场经济,迎接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在市场经济的认识和道路上应有一个大的提高,就是要建立以系统论为基础的市场营销的新观点和新做法。

国民经济的运转有四大领域,就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所谓营销的观念不同以往推销的观念,就是不仅限于流通领域,对市场的认识要延伸到生产、交换和消费三个领域去。上海汽车集团的陈祥麟同志在这次会议上说得挺好。他说市场的竞争不仅仅是企业之间的销售大战,不是你卖的多我卖的多的问题,而实质是产品能否与市场需求对接的这种竞争。上海这几年汽车工业发展之所以很快、很好,和领导层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现在有好多竞争,竞争手段是价格大战。价格大战是谁也没有赢,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1997年一年平均每台小拖拉机就降了1000块钱,20亿纯利润没了;汽车的互相降价不知结果怎么样。如果我们行业损失了这几个亿不要紧,老百姓得到实惠也行,老百姓也没有得到实惠,反而带来我们国民经济巨大的困难,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每个企业都应该有两条平行的工作主线,一条主线就是市场调查、市场研究、市场预测;另外一条主线就是技术开发、产品开发、产品生产。这两条平行的主线是对应着系统论的市场营销观念的。在市场调查中有很多科学的方法,包括普遍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固定样本调查,有定性的、定量的、有趋势和原因的;在市场预测中有推导的理论、平均的理论、回归分析的理论等。我1994年到机械部以来看到的技术报告、技术论文是很多的,都是很好的,但是看到的市场报告、市场研究,从来没有看到一篇好的,可以这么说,我看到惟一一篇好的是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给我提供的。但是这不是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的报告,而是美国迪尔公司的报告。我们真正在观念上树立起以市场营销作为我们主要的发展手段,就应该从工作中把它落实下来。我们对市场不仅要被动地、简单地去迎合市场的基本要求,也要开拓潜在的市场,引导消费、刺激消费。今年国家向我们提出了好多有巨大潜在市场的东西,遗憾的是我们在这些要求上面都表现得有点无能为力。城网农网改造应该说我们适应得还行,能把我们的产品、我们的企业推出去。而江总书记亲自批示的粮食烘干设备,说良心话我们机械局领导对这件事重视不够,全国是有几家做的,但是系统的没有。垃圾处理设备我们没有成套的东西,污水处理设备没有人拍胸脯说能搞交钥匙工程;环保我们没有成套东西,水稻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割机没有。所以我们适应市场的需求就显得非常被动。我们也要深刻地反省,总书记工作这么忙,下到农村调研,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粮食烘干设备。实际上,现在农业上有好多问题要解决,但这些问题我们还没有主动研究。现在大家讲市场,抓市场,但是是主动地在抓市场,还是被动地在市场大潮中随波逐流;是系统地抓营销工作,还是零零星星地抓市场,主要要看企业是否真正从以生产为中心彻底转到以营销为中心上面来,也就是说对营销工作是不是放到企业的首要地位,企业的主要领导是不是在抓,是不是全员参与抓,是不是用最优秀的人员去具体地抓。从这一点来说,多数的企业没有能做到这一点。这次我们参观上海三菱电梯,大家感受很深。三菱电梯现在的生产员工1300人,销售人员3000人,安装服务人员7000人,这就是三菱电梯的构成,它每年占领市场是6000台左右的电梯。上海电气集团的夏总跟我说,国家机械局提出的抓市场我看就是抢市场。他说如果每一个推销人员抢了2台电梯,3000人就是6000台电梯。 过去三菱的推销人员有夫妻店,在哪个城市设一个推销点,一去看,女的在那做饭,男的坐在那谈一谈。现在完全改变这种观念了,主动找市场,而且还要搞信息分析。所以,希望从这次会之后,为了行业的发展,为了企业的生存,我们要彻底地转变观念,把市场的营销,把抓市场放在我们全部工作的第一位来对待。如果能有这个开始,我们机械工业一定是有希望的;如果不能从这开始,机械工业或者企业是没有希望的。这是我讲的第一部分。

二、关于行业重点工作

我们这次会议在行业的重点工作方面提出了“三抓”,即抓市场、抓结构、抓质量。关于三者之间的关系,孙局长讲话时讲得很清楚。关于抓市场我前面已讲了很多。抓质量的重要性不必多说,质量问题是机械行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价格问题是有影响的,但是决定的因素不是价格而是质量。买什么东西都是最怕坏,差那100 块少那100块,差那1000块少那1000块还不是最主要的东西。 质量是素质的表现、管理的结果。我们这次没有着重把管理提出来,并不是不重视管理。质量问题我觉得跟计划经济、市场经济都没有关系,不过在市场经济情况下更严格、更讲究就是了。那么质量是前进还是倒退了呢?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我不敢这么说。因为整个社会和经济都在发展,我说质量在倒退,这肯定是不对的;你说质量在前进,可是我们出毛病的东西越来越多。所以我想还不用前进还是倒退这个观念来说。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我们有些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在淡化或者正在淡化,我们管理上的基础工作在弱化或者正在弱化。一包就灵这个东西虽然我们现在不这么提,但是实际上这种观念还是在我们行业普遍存在的。我非常担心的,就是我们机械行业的许多质量控制的办法正在被弄虚作假所毁灭。ISO9000曾经是那么令大家高不可攀,谁ISO9000通过认证了都觉得是一件特别重大的新闻。不过坦率地说,我也常常看一些工厂,有些工厂也常常跟我说它通过ISO9000了。 我看认证的时候可能是好的,现在肯定是不怎么样了。我们很多东西都在贬值呀,过去工程师就不得了了,现在高级工程师也不过如此,高高级又怎么样呢。过去大学毕业、本科毕业就不错了,现在硕士生真的假的都不知道,还没怎么学呢就硕士了,徒有虚名。所以我们这个质量ISO9000 有好多是认真通过的, 也有好多是不认真坚持的。这样下去,也是非常危险的。

下面,我想着重讲讲结构问题。结构问题是一个十分深刻的问题。亚洲金融风暴最深刻的教训之一,就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在经济高速发展中间必然会产生许多结构性的问题,这些结构性的问题是不可逾越的。问题是许多政府为了维持高速增长,往往在经济繁荣期内采取各种手段来推迟必要的经济结构调整。而当这些问题被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萧条。在萧条期间必定会有许多企业破产,一些行业萎缩,这就是被动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用经济学术语来说这就是经济周期。我们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摆脱不了这种规律性周期。中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而,我们可能有条件主动地进行某些调整,而防止不得不进入萧条时期。但作为经济周期是一种规律,是无法避免的,有时想避免甚至于适得其反。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不能违背规律,我们能做的就是因势利导、同心协力,这样就可以不仅避免大起大落的动荡,而且还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了许多重大的方针和策略,机械工业就是要据此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当然机械行业对此也有认识,也有思路。“三大战役”中间就提出了结构优化,而且我们也已经有一些好的典型,这次会议介绍和参观了一些好的典型。但是由于观念、体制和配套政策不到位,总体上来说我们的格局并没发生根本的变化,现在还要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

关于“三抓”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承的。但是也可以说抓市场是目的,抓质量、抓结构是手段。今后一切工作都要以市场为前提,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市场这个中心来开展。在市场变化发展的时候,质量工作、结构调整要及时地跟上。这次讨论中间有的同志提出来“三抓”和“三大战役”之间的关系。这个我觉得昌基同志的工作报告里面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三大战役”是针对机械行业的根本问题提出的战略性振兴方案,而“三抓”是当前转轨时期打好“三大战役”的工作安排,也许到了一定阶段以后这个工作安排就要做一些调整。“三大战役”中间实际上也提出了市场的问题,比如开发能力提高本意就是抓市场的问题。但是针对目前的情况,现在更直接地应该从抓市场需求来启动市场入手。所以我们说没有提什么新的口号,只是更加明确当前的切入点在什么地方。当然“三抓”对各个行业来说,对各个企业来说,也应该突出自己的重点,昌基在报告里已经对各个行业的重点做了明确的要求。比如说对汽车行业,提出以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作为重点,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开发能力。汽车行业的组织结构应该说这几年调整是有成效的,从过去120多家主机厂调整到现在前13个整车厂的生产集中度达90 %,调整是有成效的。但和国际情况一对比差距是很大的,所以我们这一次进一步地提出汽车行业重点支持三家,就是上汽、一汽和东风。逐步由这三家和其他家联合,用各种方式的联合,形成中国汽车工业的三大家,而且支持这三家在产品自主开发上迈出更大的步伐。汽车行业是我们机械工业的一个大头,是机械工业里面的盈利大户,不过汽车工业的自身弱点是明显的。虽然是盈利大户,但它是受到价格政策的影响才变成盈利大户的,并非是由于它特别杰出才变成了盈利大户,但至少是迎合了市场。我们汽车工业根本的弱点是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工业,主要标志是我们还不能自主地开发轿车产品。汽车工业应该说有40多年的历史,这40多年对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到现在为止,我们还缺少以轿车为代表的自主开发的能力和水平,这就造成使我们将来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这样一个严重情况。最近中央领导同志要求汽车产品自主开发近期内迈出较大的步子。但是汽车产品的开发能力受到规模的限制,现在开发一个轿车产品需要费用20亿美元左右,就是把我们全部家当加起来尚且不够。这20亿美元的开发费用要合理分摊,应该是每年有100万辆汽车的产量才行。 所以结构的调整和开发能力的提高是联系在一起的,只有进行有效的结构调整,才有可能保证自主开发能力的提高。对我们来说,虽然目的是要抓开发能力的提高,但要从结构调整入手。

重大装备要围绕重大装备的国产化攻关,以提高质量和改善服务为重点。重大装备国产化的攻关是我们的目的,因此要以提高质量和改善服务作为我们的主要工作、手段。

农业装备应该以开拓新产品、细化产品和扩大品种的服务面为重点。农业装备不能用农业机械来代替,因为我们原来机械工业的概念主要是以农业的田间生产为对象的农业机械,耕种收割这四样东西。而现在我们提出为“三农”服务,即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这就要求既提供生产设备也提供生活需要的产品;既有田间耕作运输这套东西,也有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包装,还有农民需用的许多东西,所以改善生产或生活条件是我们农业装备很重要的服务领域。如果加上农业机械也可以,但是不要用原来农机的范围来涵盖现在的全部领域。

机床行业应该从系统开发或能力重组入手。机床行业的能力重组是非常重要又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我们现在有4200家机床厂,都是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单一品种的生产厂,这个厂是车床,那个厂是磨床,那个厂是钻床,甚至车床上这个是7520为主,那个是六角车床为主,分得很细。现在的机床实际是以数控的、专用的,作为机床行业主要产品,以柔性的作为配套。这和我们原来的产品结构完全不对应,所以机床行业从国内市场占有率80%掉到20%多。出现这种情况,不是机床行业的同志不努力,而是过去这种结构延续下来的结果。但是埋怨谁呀,你现在埋怨谁也没用,只能逐步从系统开发和能力重组上来做。上海市蒋以任同志对我说,他现在别的思路都很清楚,就是机床行业怎么也说不清楚。机床是工作母机,它的调整难度要比别的行业难度大些,但是必要性也是特别大的,我们大家一起来摸索这件事情。

基础件行业要以满足配套主机可靠性的质量为重点。过去曾经提出防漏、防渗,漏渗是非常难堪的,但是有些东西还不仅是漏渗的问题。而我们也不要提过高的要求,就是为主机配套的可靠性要一致。我们现在对配套件的发展不够重视,而且对配套件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也重视得不够。实际上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最赚钱的应该是配套件、基础件。比如博世公司,博世公司并不出汽车,它是以搞基础件、零部件、配套件而著称的,而且发了大财。因此,我们要抓一抓这些有特点的机械基础件和配套件。至于各企业到底要抓些什么产品,还是要以市场为中心,在这个前提下面研究到底要抓哪些产品。会议讨论中同志们提出,希望国家机械局召开一些专业性会议研究这些问题,我们接受这个意见。今后我们将安排必要的专业性会议,比如汽车、农业装备专业会议,研究这些问题,到时候交换意见。这次会议之后,昌基同志将留下来召开一次发电设备专题会议,这类专业性会议今后还要酌情召开。

三、关于行业管理

首先讲讲当前行业管理的特点。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行业管理的内容、范围、方法、作用、方式都不相同。所以先讲一下三个不同阶段对行业管理的要求,一个是计划经济时期,一个是市场经济时期,还有一个是转轨时期。我先把两头说说,再说转轨时期行业管理大概是什么特点。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行业管理的理论是以社会主义对社会的这样一种构想作为我们的理论基础,这个理论基础有两个假设,第一个是社会能够准确无误地反映需求与供给的信息,这是一个假设;第二个假设是中央政府具有极强的搜集与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和权力。我们的理论是认为我们能够搜集到所有的社会需求信息和供给的信息,同时我们也有足够的能力和权力处理这些信息,理论基础就是这个基础。在这种基础条件下面,我们行业的基础条件是单一的国有形式存在。如果不是国有的,没法调动,没法安排。这时惟一的资源配置手段就是计划。所以我们行业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的直接管理和微观控制来实现行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一致性,行业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时的机构为了适应这种情况,中央和地方行业管理部门是庞大的、强有力的,人财物供产销全部掌握起来。机械部最大的时候4903人,后来变成8个机械工业部, 以后组建的机械部就是八机部、一机部、仪器仪表总局、成套总局合在一起这样过来的。当时的行业管理非常具体,哪个产品卖多少钱,这月生产多少,下月生产多少,材料怎么调拨全要安排。这是计划经济时期的行业管理。

在市场经济时期,它的理论就是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它的基础是公有制为主体包括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企业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企业是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独立法人。所以行业管理就变成这样一种行业管理,政府主要通过经济社会政策、规划、法规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创造一个稳定的、安全的和公正的环境,以确保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行业管理的内容已经不是直接的管理计划、生产、物资分配这些东西,而是通过政策、规划、法规和必要的行政管理,来维护一个好的包括市场环境在内的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我们目前所处的阶段肯定不是计划经济,也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我们现在的时期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转轨的时期。对我们一个领导者来说要研究过渡的目标,但更要注意这个过渡的过程。我举个大的例子来说,共产主义是目标,这一点并没有改变,当我们从旧中国变成新中国的时候,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建设共产主义。我们应该说当时对这个目标研究得是比较多的,也比较熟悉。但我们对过渡过程没有认真研究过,所以我们中间吃了亏,出现了1958年大跃进。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对过渡过程没有认真研究。小平同志理论上非常大的贡献就是肯定了共产主义这个目标,更加重视结合中国实际,研究了这个过渡过程,所以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还是开始时期,至少100年。 从表面看,好像研究共产主义越来越远了,而实际上对过渡过程研究得越具体、越明确了,所以才有了现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不要以为人民公社砸小锅,把所有的锅都砸了就能实现共产主义,那只是简单的想法,也是实现不了的,真正能够实现的是有个明确的过渡过程。工艺上讲热处理,原来的硬度是多少,要求最终的硬度是多少,这个目标是很清楚的。复杂的不是这个目标,这个目标是根据产品设计的要求来选定的;复杂的是这个过渡过程,什么样的热处理方式能使金相变化的过程达到这个目标,才是我们技术的核心,如何通过多次热处理实现这个目标才是最复杂的。行业管理同样也是这个道理,不要以一种简单的想法,过去是计划经济,现在是市场经济,就按目标模式这套干吧。这样行业管理是管不好的。行业管理也要研究转轨时期行业的管理怎么做,最终的目标是转到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行业管理上来。但现在还必须按照过渡时期、转轨时期的要求来做。转轨时期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我们正在走向市场经济,但没有建成市场经济,要在本世纪末才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现在还没有做到完全的市场经济。对这点定性的分析大家都承认,定量的分析没有进行过。我最近看了一个资料,定性地分析了一下是在多大的程度上进入市场经济了。我给大家简单说说,以便大家了解,哪一方面市场化程度高了,哪一方面市场化程度弱了。

国民经济总体市场化程度可以用五个方面的参数来衡量。这五个方面的参数,第一个就是产品市场化程度,第二个是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第三个是企业的市场化程度,第四个是政府对市场适应的程度,第五个是我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

首先讲第一个要素,即产品的市场化。产品的市场化是用价格放开的程度和流通方式这两个指标来衡量的。农产品市场化相对而言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进展最快。我们国家经济改革从农村开始,所以现在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带动下,政府计划收购的农副产品的范围和产品逐步缩减,农副产品的价格逐步放开,到1997年农产品总体市场化程度已到77.2%。工业品市场化,由于从价格形成机制或价格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流通市场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所以综合工业品价格放开程度和流通方式的变化很大,评估1997年工业品市场化程度达68.3%。服务产品市场化估计到1997年是41.1%。根据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加权以后,测算出我国产品总体的市场化程度是61.1%。第二个要素是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又分为若干个子项来进行。一个是资本市场化,主要从有价证券在金融资产总量之中的比例和可浮动利率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这两个指标来衡量。1997年我国资本市场化程度为17.2%,还是比较低的。还有土地市场化,准确地说是土地出让的市场化,1997年我国土地市场化的程度为22.5%。第三个生产要素是劳动力的市场化,估算到1997年是70%,总的来说农村劳动力市场比较好一点,城镇稍微差一点。将资本市场化、 土地市场化、 劳动力市场化这三个要素平均,1997年我国生产要素总体市场化程度是36.5%。

第三个要素是企业市场化。企业的市场化是指企业资源配置由政府支配转化为市场调节,实质上是把政府控制企业资源配置的权力移交给企业。因此企业市场化程度的指标必须能够反映权力移交到位的情况,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所选指标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所以这样选了八项指标来衡量企业的市场化程度。第一项企业制度自主选择度;第二项企业对其经营者的市场选择率,经营者是市场选择还是政府指派;第三项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落实率;第四项利润最大化目标位居第一位的企业比重;第五项企业产权主体到位率;第六项企业破产法制度化程度;第七项履约率;第八项民营经济综合比重。按照这八个指标测算得出,1997年我国企业市场化程度为51%。

第四个要素就是政府对市场的适应程度,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第一,从所有者与社会管理者一身两任到政资分离,政府主要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活动,就是现在讲的政企分开;第二,政府从微观经济活动领域逐步退出;第三,宏观调控从以直接型为主转变到以间接型为主。根据这些指标的抽查评估,政府行为适应市场化程度:1994年为24.3 %, 1995年为28.9%,1996年为33.5%,1997年为36.6%,逐年进步。

第五个要素就是我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主要用三个指标来衡量,一个是贸易依存度,一个是资本依存度,一个是投资结构水平。根据这三个指标测算出1997年我国国际化程度为21.3%。

由于上述五项指标对我国经济总体市场化进程的贡献是不同的,因此不能采取简单平均计算方法,所以加权综合考虑,并且经过了实际调查,到1997年我国经济的总体市场化程度达到50%。假如以80%~85%作为市场化的理想目标,那么我们在市场化道路上已经走过了六成,就是经济总体的市场化已经走过了六成。既然国民经济总体的市场化程度只走过了六成,因此我们的行业管理工作企图完全以市场经济时期的管理方式进行,是不正确的,完全停滞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更不正确。这就是我们要考虑和探索的东西,而且在不同的地区,由于市场化程度不一样,各个地区行业管理的方式也要有所不同。像浙江,民营经济占机械工业的比重较大,而在东北比重就不一样,因此管理的方式也就不太一样。

在行业管理的问题上,还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不要简单地只从权力上考虑,要考虑行业管理的对象和行业变动的情况,来推进市场化。所以我们提出正面认识要清晰,负面的感觉要消除,对行业管理一些心态上的负面感觉要减弱。比如我们在行业管理中不要有一种过失感,或者负罪感,不要老想着过去做错了,不是这个情况。我们是随着国民经济的转变、随着大格局的转变,在不断改变我们的工作。过去也没错,过去就是按照过去的经济模式在做,现在是根据新形势转变。我说的第二个负面感觉就是不要有失落感。失落感在许多同志心里有,在我们局里的同志心里也有,权是越来越小,管的东西越来越管不住,觉得过去还真做了不少工作,现在落到这个下场心里不太平衡。实际上我们现在这个机构也是在适应转轨时期的不断变化,没什么失落感。过去我们计划司、行业发展司手里周转着几十亿、上百亿的资金,我们说了就算了,现在说了也不算了,大家心理不平衡。但这个问题也应该逐步解决。还有一种是非此即彼的想法,也不对。总体来说,在转轨时期,我们的行业管理,要有三个转变,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从部门管理转向大行业管理。而且就管理本身而言,要少管多理。管理管理,既有管,也有理。我们不要把重点放在管上面,重点要放在理上面,理顺行业的结构等。过去我们重点放在管上,人财物、产供销全都管住,班子甚至下管两级。前不久我参加中心城市机械局长会议时,许多同志说,我们下面机构要改革了,国家机械局要给我们说一说,都管些什么,还有哪些责任、权力,怎么管。我回去后,经局党组研究,提出了一个机械行业管理体系和分工的框架,就是发给大家的两张表,这就是国家机械工业局的正式意见,我分别做一点说明。

一个是国家机械工业局大行业管理体系框架图。我首先说明一下,根据国务院批复国家机械局的“三定”方案,国家机械工业局是国家经贸委管理的主管机械行业的行政机关。为了落实国务院赋予的管理机械行业,含煤炭、石油和化工、冶金、建材、有色等国家局管理的机械,电力机械及建设部管理的电梯和建筑机械的职能,机械工业大行业管理的体系构架为“一体两翼”。一体,就是指政府主管机构这个主体,包括国家机械工业局、省级和中心城市行业管理机构;两翼,分别是机械行业中介组织及大型机械企业集团。管理模式分为上中下分层次管理,上是指国家机械工业局,中是指省级机械行业管理机械,下是指中心城市机械行业管理机构。框架图里画了两种线,一种是实线,一种是虚线。实线就是表明直接的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或者说直接的指导关系;虚线表明辅助性的关系。其中有两个地方用的是虚线,一个就是我们国家机械工业局对大型企业集团,这个大型企业集团就是国家领导的大型企业集团,虚线表示我们协助有关部门对它进行监督指导。第二个虚线是中心城市行业管理机构和国家机械工业局之间,说明我们与中心城市管理机构将不完全是通过省级机构来联系,还要重点地进行一些联系。

关于主线,我做三点说明。一是国家、省、中心城市应该在政府中设立机械行业的行政管理机构,以便行使政府管理职能。在省和市这一级,必须设立机械行业行政管理机构,以便行使政府职能。这一点在省市机构改革方案中,孙昌基同志已经说了,原则上应该对口。但是我们国家局对省和市这个机构的名称和形式不能提出具体的规定,我们也无权规定,由各地自行考虑。而且这个机构也不能政企不分,不能由企业、公司来代行政府职能,这样是不合适的。现在从中央开始,正在严格地、大力地推进政企分开。我们国家机械工业局从1月1日开始,不但没有一个直属企业,也没有一个直属公司。国家局原来所管的二十几家公司全部和局脱开了。国机集团很受国家重视,列入中央管理的九十几家企业集团,我局协助中央管理部门管理国机集团,如果必要的话;若不必要,也不去管。我相信,随着改革的推进,省、市也会逐渐推行政企分开,什么时候推进我说不出来,但这个趋势是必然的。在改革的过程中,有些城市用公司、控股公司、集团公司的形式来取代或代行行业管理的一部分职能,我们不反对,包括像上海这样的。作为过渡过程,我们不反对,但作为目标必须实行政企分开。政企分开之后,有的地方设立了工业办,对名称和形式,我们没有明确的意见,怎么设都行,叫厅也行,叫局也行,叫处也行,叫科也行,叫股也行,都一样。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确实有一个能够担负起这方面政府职能的机构。各地机械工业的比重不一样,地位也不一样,但机械行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我们这个行业占两个支柱,一个机械,一个汽车,这是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现在中央也是明确提出来的。这一点你们回去可以明确地给省市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同志讲清楚。而且这个意见也并不仅是国家机械局的意见,大家把郑斯林同志代表国家经贸委的讲话带回去,他也讲得很清楚了。

第二点要说明的是机械行业是个整体,国家正在逐步集中归口管理。机械行业的整体性有利于机械行业的健康发展。按照小行业或分设的做法,不宜提倡。在机构改革中,应该对这个整体性有所考虑。具体比如说,从上到下,把汽车行业和机械行业分设,显然是不妥当的。在一定时期,为了一个确定的目标,设办公室、领导小组,为了加强和推动行业的发展采取的行政措施,我们没有意见。但是作为机械行业的行业管理部门,把行业割裂开来管理,对哪个行业的发展都不利。汽车原来在国家是单列,后来在机械部实行封闭管理。实践证明,实行封闭管理弊多利少,是不成功的。新的国家局不进行封闭管理,我们不提倡对哪个分行业进行封闭管理,分行业之间既有差别,更有相同的方面。比如汽车行业和内燃机行业封闭管理,肯定是没有出路的,也会导致行业的重复建设。这次会议上,代表们提出农用车行业也不要和汽车行业截然分开,我赞成这个意见。过去由于体制问题,农用车在农业装备司管理,汽车在汽车司管理,现在不要分开。但也不要把农用车搞得越来越像汽车,也不要把汽车搞得越来越像农用车,当然有一天可能没有农用运输车了,那我也不觉得奇怪。更不能借助农用运输车的名义来大上轿车,这就更不对了。从行业管理上看,我们不主张从上到下分得过细。因为今后行业的管理机构是宏观管理,是间接管理,不是直接管理,因此更没有必要分得过细。分得越细,将来越会吃亏。

第三,今后我们机械行业在全国的领导体系中,要更加突出中心城市的作用和地位。在计划经济时期,行业管理是按照行政级别关系进行工作的,当然今后我们的管理也要按照国家的行政隶属关系来进行工作。但对一个行业来说,并不仅仅是行政关系,我们行业应该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既要注意国家省市行政关系这个线,也要注意重点集团和重点城市这个线。也就是说,国家机械局今后将根据工作的需要,适当平行地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希望省里的同志能够理解。我们不是越过你们对市里进行领导,而是更多地通过你们对市里领导,但对重点地区我们要做重点的调查和了解,也需要得到重点的信息和材料。过去机械部召开会议是不通知中心城市来参加的,这次为了体现上面的思想,我们通知了将近六十个中心城市机械局的领导同志参加。中心城市应该尊重省级机械行业管理部门对你们的领导,应该多沟通、多汇报、多请示。同时,我们也将重点联系一些中心城市来加强这个工作。这些都是从转轨时期行业管理的现状出发的。

关于大型企业集团、省级企业集团和市里面管的这些集团,抓好它们是我们今后的主要工作之一。集团在行业里应该起三个作用。第一个是骨干作用。今后集团在国家和省市将分别起到骨干作用,在行业也会起到骨干作用。我们甚至说,在一个地方有一二个大的集团就撑起了机械行业的大部分或者全部,像泰州有个春兰,就撑得很好;长春有个一汽,就已经把长春撑起来了。所以我们要更加重视大集团的骨干作用。第二个作用是牵动或带领的作用。一个集团不但产品的配套、扩散能够牵动地方的经济,而且它也带动了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第三个作用是示范作用,无论是在科技、质量、管理、营销策略上面都要起到示范的作用。

下面我想说明一下行业中介组织。行业中介组织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就是行业内的企业自主建立并接受国家管理部门指导的自律性中介性组织,是行业自我管理或充当企业与政府间联系纽带的组织。它的职能是,协调行业内各类企业的经济关系,促进企业间合作,并保证良性竞争;依照法律、法规、政策制定行业行为规范;协助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制定从业企业、从业人员的相关规定,组织有关资格培训等。我们政府机构改革后,行业管理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行业中介组织,其中行业协会是重要的中介组织。事实上行业协会也做了许多工作,但是我们现在的行业协会,省市情况我不知道,从国家一级的行业协会来看,分散、软弱,好多行业协会被一些人作为个人活动的基地,个别协会还被少数人把持着,根本不能起到行业协会的作用。现在我们国家机械工业局开始大力整顿和调整行业协会。行业协会不能变成老年协会,不能变成业余协会,不能以收费作为主要的目的。这一点,我们要理直气壮地作为主管部门加强管理行业协会的工作,改进行业协会。否则,现在的行业协会承担不了这个责任。第二类中介组织是学会。学会是科技工作者进行学术活动和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社会团体,他与协会相比有三个特点:第一,协会是以单位法人为主体的,学会是以个人为主体的;第二,协会是按照工业的分行业设立的,或者业务设立的,而学会是按照技术领域设立的;第三,协会主要反映企业的意愿和要求,学会主要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愿和要求。所以通过协会联系广大的企业,通过学会联系行业的广大科技工作人员。第三类中介组织是其他中介组织,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工程咨询机构、评审机构、ISO9000认证机构等。严格地说, 这类机构不承担行业管理职能,但是负担行业管理的辅助职能。所以我们行业的中介组织构成了另一翼,联系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与个人。这个框架图就说明这些。

下面说明机械工业大行业各级机构主要职能一览表。这个一览表,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书面的依据,回去好汇报,我这个厅还有哪些职能,局还有哪些职能,给你们做参考,有些可能还不完善。

第一,行业管理大家要注意一下,行业管理主要职责、企业管理主要职能,为什么一个叫职责,一个叫职能,我们一下子说得还不完全清楚,但感觉它是不一样的。我们的理解,职责是必要条件,职能是充分条件,我只能用数学的含义来表达。职责是必要条件,作为行业行政管理机关必须要有这个职责的。职能,企业管理的职能是个充分条件。就是说,在一定的条件下要完成这个职能。有的同志说,政企都分开了,为什么还有企业管理职能呢?我应该说明一下。一是有些管理机构现在兼有控股公司或集团公司的身份,因此我不把企业管理职能写进去,就不好办了。二是政府管理部门不直接管理企业,但国有企业政府是出资人,即使不是国有企业而是民营企业或私人企业,也仍然要对企业有监督、指导、促进等管理职能。对什么样的企业监督,对什么样的企业指导,对什么样的企业促进,我下面还会讲。所以,我们分为行业管理主要职责和企业管理主要职能。

标签:;  ;  ;  ;  ;  ;  ;  

在全国机械工业工作会议上的总结发言(一)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