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华要求预算执行审计要注重三个层次_转移支付论文

李金华要求预算执行审计要注重三个层次_转移支付论文

李金华要求预算执行审计要关注三个层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预算执行论文,层次论文,李金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四直辖市审计局交流协作会上李金华指出,预算执行审计要关注三个层次的问题。

一是关注一级预算单位。这些部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管理还不够规范,对这些部门的审计要突出一个“改”字,即改进和改革。要通过审计,促进各部门改进管理,使预算执行更加规范、资金使用更加有效;要通过审计,促进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二是关注二三级预算执行单位。对这些单位审计时要关注一个“乱”字。有些部门下面的二三级单位很多,其中一些单位基本脱离了监管,这是一个影响我们正常经济秩序的大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要通过审计,促进整改,使二三级预算执行单位的违法违规问题有大幅度下降。

三是关注转移支付资金。对转移支付资金审计时要注重一个“流”字,即流畅和流失。通过审计,要了解转移支付资金流转是否通畅,有无截留、沉淀问题;要关注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效益性,了解有无挪用、损失浪费等问题。

就如何加强和改进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李金华强调,预算执行审计要突出重点,继续加强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重大损失浪费问题的查处;要调动审计机构和被审计部门各方的积极性,开展审前自查自纠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李金华要求四直辖市审计局逐步健全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他指出,审计结果的公开透明是审计发展的必由之路。

北京市: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强调突出重点 重心下移

北京市审计局局长 杨晓超

当前,进一步深化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需要妥善解决两个主要问题。

一是正确处理和把握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审计评价的问题。

全面审计评价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要围绕财政支出这一条主线展开,要从预算资金分配、拨付、使用三个环节,从宏观调控、微观管理、具体执行三个层面去剖析。要建立审计的整体性观念,要把财政、发改委和掌握社会事业发展资金分配权力的部门,作为预算执行的源头,实施重点监督,全面审计和评价这些部门的组织预算执行情况,促进规范预算分配,提高管理水平。把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部门或基层预算单位和政府投资项目,作为预算执行的末梢,强化支出审计,加大效益审计的份量,评价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对预算中安排的涉及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的财政资金,也要把握重点,严格监督,从资金安排的政策合理性、使用效益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还要加大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力度,评价转移支付的政策和预算执行情况,促进建立规范、科学、严格的转移支付制度。要明确审计的宏观性观念,很好地透过表面现象发现问题本质,通过苗头问题看发展趋势,提高审计认知和把握规律的能力。

二是进一步突出审计重点,妥善处理审计覆盖面广、审计深度要求高和审计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

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审计项目管理,整合审计资源。一方面,集中优势审计力量,采用审计或审计调查等多种方式,对重点项目加强监督,保持一定的审计覆盖面。另一方面,在把握总体情况,进行审计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强化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龙头作用,撤摊保点,要把审计工作的重心下移,采用行业审计、系统审计等方式,强调审计项目之间的相互关联,强化对基层预算单位的审计监督。

通过多年审计,市级部门存在的问题,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严重违法违纪问题已经得到了纠正,大规模审计拉网作业,已经不适应目前的实际情况了。反之,对各部门所属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历年来均是延伸审计,涉及较少,而且,这些单位又是预算资金直接出口,所以,加强对基层预算单位审计监督已经摆上日程。在以后年度预算执行审计中,我们将把审计重心下沉,缩减部门本级审计数量,重点审计死角单位和基层预算单位。要按性质相近、职能相似的原则,对基层预算单位分组进行轮审,对审计中涉及的有关项目支出要延伸审计资金最终使用单位。对市拨专项资金的审计将纳入转移支付审计范畴。要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预算安排的重点领域专项支出,择要安排审计。

北京市审计局在突出审计重点、优化审计组织管理、强化审计质量控制等方面分别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是在本级预算执行的管理方面,从预算执行的宏观运行、管理调控和具体操作三个层面着眼,突出预算管理和资金分配的审计重点。

首先,总体把握财政部门和发改委管理市级预算执行情况,强调审计中要把握财政收支的总体规模,对财政资金分配方式及投向进行分析;审查重点部门、市级重大项目和市级转移支付预资金分配的合法性、合理性,同时探索对资金分配科学性的审计方法;关注和发现公共财政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审计,力求从预算执行的宏观运行、管理调控层面,反映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财税管理问题。

其次,在市级部门审计和专项资金审计中进一步突出预算管理和资金分配的审计重点,从预算执行的具体操作层面,反映预算执行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要求对市级部门本级预算管理情况,以及分配管理区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管理基层预算单位使用的财政资金情况进行重点监督。在专项资金审计中,强调要重点分析反映有关管理部门资金分配、拨付环节存在的管理问题。

二是在本级预算支出方面,突出市级部门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加强市级预算安排的重点领域专项支出审计。

首先,市本级财政支出中通过部门组织的支出比重很大,搞好部门审计意义重大。在分析部门预算和各部门业务职能的基础上,对部门进行了分类。第一类为年度收支预算规模大、基层预算单位多、承担重要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部门,例如市教委、卫生局等部门,对这类部门侧重审计部门本级财政收支、分配管理区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管理基层预算单位使用的财政资金的情况。第二类为年度收支预算规模较大、基层单位相对较少、主要承担社会管理和经济管理职能的部门,例如市财政局、高级法院等部门,对这类部门侧重审计部门本级及所属基层预算单位财政收支、预算管理、财务管理情况。第三类为年度收支预算规模小、职能单一的部门,例如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档案局等部门,对这类部门实行财政收支全面审计,评价部门决算草案的真实性,完整性。这样做,有利于把握部门的总体情况;有利于结合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突出审计重点,核减工作量,集中精力查深查透;有利于在业务管理上进行分类指导,规范审计操作;有利于审计成果的综合汇总。2006年,我局进一步提出对市级部门的审计,要实现审计重点向基层预算单位转移,减少部门本级审计数量,扩大基层预算单位审计数量。重点关注基层预算单位公用经费预算执行和支出管理情况;把握项目支出规模、进度和计划管理等情况。

其次,加强市级预算支出中对城市建设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经济结构调整、涉农等领域投入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探索符合我市特点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模式。

三是在本级预算补助地方支出方面,切实加强了市对区县的转移支付审计。

为了适应日臻完善的市与区县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实现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捆绑审计,把握转移支付资金的总体情况,突出区县财政和业务主管部门分配转移支付资金、项目单位使用资金两个审计重点,监督和规范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促进建立科学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我局组织全局审计力量,对7个区县接受的市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进行审计。在2007和2008年,我局还将整合全局力量,继续开展市级财政转移支付审计,争取用三年时间,规范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促进初步建立科学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

四是在预算执行效果方面,逐步加大效益审计的份量,评价预算资金使用效果和效率。

主要是,在市级部门审计和专项资金审计中,强调关注决策失误、资金闲置、损失浪费等问题,要注重评价资金使用的效果。在本级预算执行审计项目的安排上,纳入财政资金效益审计项目。

在加强审计管理,强化审计实施过程控制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着力解决预算执行审计计划和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衔接问题。在编制全市审计项目计划中,明确了将预算执行审计项目全部纳入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同时提出要积极探索部门审计(行政事业审计)与专项资金审计、专题专项审计(审计调查)相结合的审计组织方式。强化对基层预算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在项目遴选上,按照资金使用单位或项目开展专项资金的行业审计、系统审计或专题审计,对资金使用项目单位进行全面监督,突出重点。在年度内计划立项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可纳入次年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在安排企业审计上,要分析利用审计中发现的涉税问题,与税收征管审计紧密联系。

二是在审计项目的统筹安排上,突出整体性、系统性。使审计项目之间建立更便于把握总体和适宜综合分析的有机联系,强调市发改委管理市级基本建设预算资金审计和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市级部门审计与专项资金预算执行审计、财政部门组织预算执行审计和发改委管理分配市级基本建设预算资金审计之间要相互沟通、联系。

三是全面试行《北京市审计局审计项目目标责任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审计项目总责任人、组织责任人、执行责任人、实施责任人在审计业务管理和审计实施中的责任,构建以审计项目管理为核心的审计工作管理模式。通过这种管理模式,强化对审计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和监控,达到促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目的。作为保障质量的重要措施,我局还提出了细化审计方案,建立审计事项表制度。

四是适应审计项目构成向整体化、系统化发展的趋势。整合审计力量,在全局范围内,统一确定和分配审计对象,配备审计人员,在一个时点上集中优势审计资源,扩大审计范围,使审计质量有切实的依托和保障。同时,大力推广应用计算机审计技术。

五是加大审计业务复核管理力度,统一规定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审计处理处罚原则,严格审计执法。在履行审计项目三级复核制的基础上,由市局法制处对有关审计项目进行全面复核。同时,根据具体情况,法制处依照法律法规,统一规定了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审计处理处罚原则。

上海市:预算执行审计强调五个理念 进一步突出重点优化审计方式

上海市审计局局长 宋依佳

上海市审计局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强调牢固树立五个理念,即民本审计的理念、系统审计的理念、效益审计的理念和责任审计的理念,深入抓好预算执行审计工作。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突出审计重点

(一)审计重点资金,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资金政策效应

在收入审计中,要坚持税收审计与非税收入审计并重。目前虽然逐步实施了收缴分离制度,但相当部分的非税收入仍由相关部门自行决定收取、使用,没有纳入预算,管理较为混乱。因此,在预算执行审计中,我们将突出非税收入这一重点,并适时推动,加快促进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步伐。

在支出审计中,坚持本级支出审计与转移支付审计并重,重点加强对财政专项转移支付与部门转移支付的审计力度。转移支付资金由于量大面广,极其分散,管理较为薄弱,缺乏必要约束;特别是其中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预算单位自行安排的转移支付资金,在分配、管理、使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应当是我们下一阶段开展预算执行审计的重中之重。

在专项资金审计中,要坚持民本审计的理念,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重点加强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与落实政府重大方针政策密切相关的专项资金审计。

(二)审计重点部门,促进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的建设

近年来,我们坚持对市级一级预算单位进行分类分析,将那些公益性强、公权力大、公众关注度高的“三公”部门,作为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其他部门则作为一般性的抽审或轮审对象。一方面是因为基于事权与财权匹配的原则,这些部门管理和使用的资金量较大;另一方面,它们又是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窗口,其预算执行情况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和正常运转。

二、坚持系统审计、效益审计,进一步优化审计方式

(一)坚持实施系统审计和效益审计,应优化审计实施方式,坚持以政策为导向、以预算为抓手、以资金为主线、以支出为重点、以项目为基础、以效益为目标开展审计工作。

以政策为导向。政策是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在审计中,我们应注重梳理对财政收支有重大影响的政策,以此评价预算执行的合法合规性;对根据政策拨付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或审计调查,将实际使用情况与预期政策目标相比较,对政策执行情况和政策效应情况进行评估。

以预算为抓手。预算是拨付财政资金的直接依据,是财政活动最重要的控制环节。在审计中,我们重点分析财政总预算、各单位部门预算、专项预算等各类预算的编制方法、依据和范围;分析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细化程度;强化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关注预算调整情况,促进提高预算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以资金为主线。资金是预算和政策的载体。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应注重审查财政资金的划拨控制体系和管理效益,重点审查财政部门和具有财政资金二次分配权的部门是否按照相关政策和预算拨款,有无以拨代支、造成财政资金大沉淀,有无资金不及时拨付到位或挤占、挪用,有无超预算级次拨款、向非预算单位拨款等问题。

以支出为重点。当前,财政收入基本上都有较为明确的法律依据,而支出的约束则较为弱化。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应关注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促进公共支出稳步增长;应关注支出预算的编制是否细化、准确,是否有科学合理的预算定额标准;应关注支出程序是否规范严密,促进规范财政财务管理。

以项目为基础。在支出审计中,专项支出无疑是重中之重。而无论是专项预算的安排、专项资金的使用,都是围绕着具体项目展开,这些项目实施得如何,直接影响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开展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项目为基础,关注项目决策的科学性,立项的规范性,进度的合理性,重点关注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及结余资金的处置情况,以及项目实施完毕后形成资产的处置、利用情况。坚持以项目为基础,就可以使对政策、预算的审计落到实处,有所依托。

以效益为目标。一是应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效益为重点,加强对部门综合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的监督,推进财政配套改革,促进建立能够有效规范支出行为、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支出运行机制;二是应以促进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为重点,揭露因决策不当发生的重大损失浪费,纠正截留、挪用问题,防止资金流失,保证资金用足用好,最大限度地发挥专项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应以降低公共部门行政管理成本为重点,抓住与行政成本有关的人、财、物进行监督,综合评价其经济性、效率性,并延伸到部门工作完成情况(效果性),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

(二)坚持实施系统审计和效益审计,还应优化审计组织方式,强化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发挥系统的整体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为了不断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在编制综合财政审计项目计划前,应利用一定时间进行前期调研,从立项依据的充分性、审计目标的明确性、工作量测算的准确性、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时间安排的均衡性等方面进行审核和综合平衡,编制年度重点审计项目计划草案。在实施年度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时,由专门处室提出审计工作总体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审计工作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对象、审计内容与重点、审计组织与分工、审计协调工作要求等。有关专业审计处室根据审计工作总体方案的要求,及时提出本处室预算执行审计项目计划,并制定审计实施方案。

为了提高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效率,组织开展行业审计和同步审计,实行市和区县审计机关的联动,形成市和区县审计机关的监督合力;应整合审计人才资源,适应审计工作需要,优化审计人力资源配置,培育和建立复合型的审计人才结构;应整合审计技术资源,加大金审工程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解决审计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施预算执行审计,应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定期听取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及时完善、调整审计的内容和重点。各有关专业审计处室在审计过程中,应注重加强沟通协调,注意交流审计中发现的线索,提出需要协助调查的事项,相互之间应及时协查并通报调查结果。

三、坚持整体着眼、综合分析,进一步搞好审计评价

(一)以往我们在开展组织预算执行审计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往往各行其是,最多是相互之间协查情况、通报信息,组织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难以在部门预算执行中得到印证,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也难以从组织预算执行中寻找根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总体评价。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二者的联动,增强二者在审计目标、审计重点方面的统一性,把整体性评价建立在具体分析的扎实基础之上,使具体问题有宏观背景为依托。

(二)预算执行审计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全面评价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的评价,只能是对关键方面的评价。结合当前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现状,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全面评价应紧紧围绕公共财政体制完善情况、财税体制改革推进情况、与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相关的重点财税政策落实情况这三方面展开,这样就能以点带面,较为全面地评价预算管理状况和预算执行水平。

(三)为体现定量评价的特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积极探索预算执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运用待分配预算率、预算资金闲置率、预算资金节约率、专项资金挤占挪用率等量化指标,对财政部门组织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单位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分析。

天津市:预算执行审计要做到一个明确两个适应三个突破四个促进

天津市审计局局长 王志铭

“一个明确”,即明确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任务作为财政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

今后一定时期,财政审计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紧密围绕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制度;狠抓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需要,推动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转变以及逐步增加财政投资规模,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促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全面提升财政审计工作水平。一是在制定财政审计战略和审计项目方案时,要充分关注财政收支的完整性、合理性、效益性,充分关注财政支出方向和结构的优化性,充分关注财政资金在部门和地区之间分配的协调性、科学性和效益性,充分关注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二是在具体组织开展审计监督活动中,除了查证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时性外,还要透过财政的“一收一支”,检查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完整性。资金分配权力是否滥用;还要善于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审视审计发现的问题,把握问题的性质,分析未来的发展和变化趋势,以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三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步开展对财政分配职能履行的效益、财税政策贯彻执行效益的评价,促进政府和部门问责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两个适应”,即财政审计工作应当适应财税体制改革的需要,适应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的需要

要想做到“两个适应”,财政审计人员必须对财税体制改革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一是建立健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明确政府支出范围,划分各级政府支出责任,调整和规范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二是规范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三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各项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支出以社会公共需要为标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逐步减少对竞争性领域的资金供给,加大对公共事务活动的资金保障范围;财政支出主要向农村倾斜、向统筹区域发展倾斜、向社会福利和困难群体倾斜、向教育和科技事业倾斜;向公共卫生与环境保护事业倾斜;四是深化税收体制改革,总结完善增值税试点办法,研究消费税改革方案,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资源税制度等,完善非税收入收缴制度和管理,强化税收征管体系,加强财政票据管理。在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方面,一是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完善定额标准体系和项目预算管理模式;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规范国库单一账户管理;三是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四是要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制度,制定统一规范的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以上财税体制改革主要任务和措施的逐步实施,使财政审计工作步入到一个新的审计环境,给财政审计工作提出了一些新课题、新任务,对财政审计的内容和重点将产生直接的影响。我们只有不断适应财税体制改革的发展变化,才能进一步增强财政审计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使财政审计工作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准备充分,监督得当。

“三个突破”,即在审计目标上向效益性突破,在审计评价上向全面性突破,在审计手段上向信息化突破。

所谓向效益性突破,是指财政审计要在审计财政收支真实、合法的基础上,加大研究和探索财政收支效益审计的力度。财政审计目标向效益性突破,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需要,也是公共财政体制下促进建立绩效预算的必然趋势。因为,纳税人不仅需要知道政府花纳税人的钱用到何处,还需要知道这些钱花得好不好、值不值。财政效益审计正是满足这些需要的重要手段。财政效益审计可以从两个基本方面入手,一是审计财政收入的效益。财政收入的效益主要体现在财政收入组织的及时性、均衡性,财政收入构成的合理性,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合理性,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增长结构的合理性,税务部门税收成本的合理性,税款入库率,欠税率,税源管理的效益性,委托代征税款的效益性等等,促进财税部门做大财政经济“蛋糕”。二是审计财政支出的效益。财政支出的效益主要体现在财政支出结构的科学性,支出预算批复的及时性,支出预算与实际拨付的差异率,追加和追减预算支出的合理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遵循性和覆盖面,政府采购制度的遵循性和覆盖面,支出与预算的符合性、节约性,政府负债规模和结构的合理性,固定资产利用率和管理的有效性,农业、教育、科技、卫生等支出增长比例符合性,转移支付或专项资金拨付和使用的及时性,专项资金使用的专用性、效果性等。向效益性突破,除了要不断增强财政审计人员效益审计的意识外,还要密切关注财政效益(绩效)考评指标建立情况,充分收集反映财政效益的各类指标,为财政效益审计提供坚实的基础。

所谓向全面性突破,是指要在把握被审计事项总体特征的基础上,突出审计评价的宏观性、整体性和完整性。宏观性,即站在宏观的高度、人大和政府关注的角度,把握财政收支活动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和财税体制改革目标要求,是否发挥好财税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整体性,即从收入和支出预算执行的全局着眼,从整体情况入手进行评价,看财税部门分配职能履行的情况、财政等重大风险防范的情况。完整性,即围绕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三个审计总目标进行全面评价。在真实性、合法性评价方面,要注意运用两分法,一方面要敢于对存在的重大的违法、违规问题和事项予以揭示,另一方面也要实事求是对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在效益性评价方面,要逐步探索环境效益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宏观效益评价和微观效益评价。审计评价向全面性突破,需要审计人员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宏观整体意识,逐步改变过去审计评价过于就事论事的做法,提升审计评价的质量和水平。

所谓向信息化突破,是指财政审计要在大力推行计算机审计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推动财政审计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信息技术是深化财政审计的有力工具。向信息化突破,必须首先解决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必须转变计算机审计不如手工查账“得心应手”的片面认识。在财税部门大力进行“金税、金财工程”和越来越多的预算单位积极实行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下,财政审计方式如果再不向信息化突破,就会面临“门难进,账难看,证难取、门难出”的尴尬局面,财政审计的地位就会得到根本动摇。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尽快培养出一批财政计算机审计人才,摸索出一整套使用计算机审计开展财政审计的方法,如财政数据采集导入方法、整理清理方法、查询分析方法等,使计算机审计成为今后财政审计的主要方式。

“四个促进”,即通过财政审计,促进财税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促进预算管理进一步规范,促进绩效预算考评工作的进一步推广,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

“四个促进”其根本点就是促进提升财税部门、预算单位聚财、理财和用财的水平。“四个促进”是财政审计工作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也是衡量和检验财政审计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尺子。努力做到“四个促进”,要求广大财政审计工作人员,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自觉贯彻科学发展观能力,依法审计和实事求是的能力,全面审计和突出重点的能力,微观入手和宏观着眼能力,严肃查处和促进整改提高的能力,把财政审计这个永恒的主题做深、做透、做细、做精,使财政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年年有一个新的提高。

重庆市:进一步完善预算执行审计思路

重庆市审计局局长 王耘农

(一)报告特点突出

一是预算审计重点突出,包括中央预算管理情况、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开发区税收政策审计调查等。二是反映情况以预算安排执行为主线,分层次揭示分析问题,先总述后分述;先成绩后问题;全面客观反映问题,既有绝对数,也有相对数,问题分层次、分时间。三是文字朴实,语言精炼,表述准确客观。

(二)调整原因分析

一是法律规定。《审计法》要求向人大提交的审计工作报告,要重点报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有利于人大加强监督。二是体制要求。目前我国审计体制属行政型,审计目的重在整改问题,管理促进,审计绝不能站在政府的对立面。三是环境需要。审计向人大汇报工作应宏观一些,全面一些,客观一些,有利于审计环境的改善。

(三)克服三个认识误区

一是向人大重点报告预算审计情况,不等于投资、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就不是重点。财政、投资、国企、经责审计仍是审计重点,仍要加大审计力度。二是工作报告少点名、少点案例,不等于不揭示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审计结果报告”与“审计工作报告”要有一定区别,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的违法违纪问题仍是审计的重要职责。

三是新闻媒体报道减弱,不等于审计公告的效应减弱,不等于公众对审计的关注减弱。审计公告要推进,审计工作要更严谨细致。

(四)三点重要启示

1.审计报告的调整实质体现了审计工作思路的深化,是加强预算监督,促进依法行政的需要,代表了审计工作发展方向。

2.适应审计发展,必须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的审计观,深化审计思路,科学谋划审计工作,整合审计力量,创新审计方法,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

3.提高报告质量,前提是提高审计质量。提高审计质量,必须加强学习,提高人员素质;必须依法办事,执行审计程序;必须有效组织,加强现场管理;必须严格纪律,规范审计行为。

深化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思考

(一)完善审计工作思路

总体思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工作方针;坚持以预算执行审计为龙头,以财政审计、投资审计、企业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为四条主线,强化合规审计、探索效益审计、规范经责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的“经济卫士”和“政府谋士”作用。

审计重点:财政审计,坚持以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为重点,实现由收支审计并重向支出审计为主转变。主要从预算管理、市级部门预算执行、区县决算、财政专项四个层面开展审计工作。投资审计,重点审计投资较大、事关全局的水利、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项目。国有企业审计,坚持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每年审3至5个企业,特别把全市9大投资公司作为审计重点。经济责任审计,坚持与区县财政决算、部门财政预算和专项资金审计相结合,每年控制在10个左右。

审计方法:一是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审计检查资金量应占资金总量的三分之一。二是注意把握宏观,注重相关项目的衔接。三是力求客观公正,既肯定成绩,又揭示问题,还应分析原因,提出可行建议。

审计报告:依据《审计法》规定,调整报告内容和报送程序。审计结果报告是审计工作成效的全面反映,征求分管领导意见后直接报市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应按《审计法》要求,重点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征求有关部门、领导意见后,提请市政府常务会审定报市人大。

(二)改进项目计划管理

计划编制总体要求:2006年度预算执行审计要紧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和地方党委政府加快库区产业发展等中心工作,坚持“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的工作思路,以年度预算为依据,以预算执行为核心,以资金走向为主线,以效益审计为方向,加大对本级预算管理、部门预算执行、下级政府财政决算、重点专项资金和重点投资项目的审计力度。

(三)优化整合审计力量

坚持“全局一盘棋,打好总体仗”:整合处室力量。按局统一计划,打破处室职责分工安排审计任务。整合区县审计力量。一是组织行业同级审计,实行成果共享。二是组织行业交叉审计,由市局同意承担审计经费,组织区县交叉审计。三是抽调区县审计人员,参与部分项目审计。利用其他力量审计。发挥审计中心的审计职能作用,积极探索外聘人员参与项目审计,有效缓解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

(四)创新审计技术方法

注重“五个结合”:注重财政预算管理审计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结合,使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审计成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注重预算执行审计和其他专业审计的结合,以提高审计时效和成效,实现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与专项资金审计一体化;注重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的结合,探索效益审计的方法和路子;注重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注意研究财政改革和经济运行中带有普遍性、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从政策、体制和机制方面分析原因,促进加强宏观管理,完善制度法规;注重传统审计与信息化模式下的计算机审计相结合,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五)调整两个报告的内容和程序

调整报告内容:审计结果报告五个部分:审计情况、综合评价、主要问题、整改情况、工作建议。审计工作报告三个层次:审计情况及财政评价、主要问题及整改、工作打算。

调整报告程序:审计结果报告:征求分管领导意见后直接报市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征求财政部门、人大预算工委及市政府分管领导意见后,报市政府审定后报人大。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李金华要求预算执行审计要注重三个层次_转移支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