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术语常识与情报学术语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术语论文,情报学论文,常识论文,理论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科学术语的一般常识
1.1 科学术语的构成要素 术语是词语和概念两个要素的统一体。术语词语是由具有确定意义的词或词组组成的,科学术语则指某学科中独立的专门用语。同一学科中的同一词语构成的术语只表达同一概念。术语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所指的对象,内涵是概念所指对象的本质属性,没有一个科学术语不同时具备这两个概念要素。
1.2 术语词语与概念的辩证关系 词语是概念的表现形式, 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术语是词语形式与概念内容的统一体。两者的辩证关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a.同一学科中的同一术语(词语)始终只能表达同一概念。因为在同一学科的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个概念、判断必须具有确定的同一内容,才能使思维具有确定性、一贯性和论证性。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与判断。否则,思维必将混乱而导致逻辑错误。这就是科学术语具有专用性或排他性的根本属性的原因。
b.同一学科中的某一概念必须由区别于表达本学科中其他概念的词语的独立词语来表达。如果某一概念没有一个与表达同一学科概念体系中的其他概念的词语相区别的独立词语来表达,这个概念就没有属于自己的表达形式而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术语。如果借用同一概念体系中的其他术语词语来表达这一概念,则被借用的术语词语就必将一词二义而背离术语的专用性原则,犯术语多义的禁忌。
c.同一学科中同一语种有多个词语表达同一概念构成的异形同义术语仍为同一术语,其中一个为规范名称,其他则为别称。同一学科不同语种相对应的不同术语词语表达的仍是同一概念。某一语种的一个术语的不同语种的各种译名,只要属同一学科,始终表达的是同一概念。
d.不同学科中相同词语构成的术语是同形异义的不同术语,并非一个术语。例如,同一个“分子”词语,在化学或数学等学科中表达不同概念是不同的术语,并非术语可多义。
e.多外延概念构成的术语是集合术语,仍然只能表达一个概念。如“国家”指的是古今中外的所有国家,并不指各个具体国家。如果将多外延概念混同于多概念,将一个集合术语误为多概念术语,从而说什么术语一词多义的理论,显然是对多外延概念的曲解。无外延概念构成的术语不是科学术语。无外延概念所指的对象不是客观世界真实存在的事物,而是一种主观臆想。如“玉皇”、“上帝”就是非科学术语。
f.增加某一概念的内涵,该概念就将变为外延较小的新概念而成为原概念的下位概念,就要使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减少某一概念的内涵,该概念就将变为外延较大的概念,而成为原概念的上位概念,也要使用不同词语来表达,以区别两种新旧不同的概念。
2 中国情报学的术语理论
科学术语的一般常识表明,概念是构成术语的决定因素。一个概念构成一个术语,一个术语只表达一个概念;概念的内涵或外延发生变化而导致概念的变化与发展,就得使用与表达原概念的词语相区别的词语与原术语词语分别表达新旧概念,以示新旧概念的区别。这就是科学术语的一般应用规律。然而,中国情报学的术语理论却不然。
2.1 情报学坚持其基本术语的多义性
中国的情报学始终坚持“情报一词不论中外都是多义的”〔1 〕,有关情报的定义不少,但不外乎下列几个内容。
a.坚持英文information 一词和日文情报一词的含义既代表我国情报界所说的信息, 也代表我们所说的情报。 这就是说, 英文术语information和日文术语情报都是双义的。 以作为中文情报多义的国外依据。
b.坚持中文情报既可对应information,又可对应intelligence。一般情况下都对应information,只有在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中才对应intelligence,并认为这样做并无歧义〔2〕。 而且特别强调情报学的情报的特殊性,除包容信息和对应intelligence的情报含义外,还表达既对应information又不是信息的这样一种概念,也称为情报。这实际上就是说中文情报术语包含有三重含义,也就是说具有三种概念〔3 〕。
c.坚持使用其他一系列双义词充当术语。这类所谓术语,实际上都是些不实之词,是对其他科学术语的欺世盗名。例如,情报检索实际上是盗用信息检索的名义,情报检索的内容实际就是信息检索。真正的情报是通过隐蔽手段获得或从公开信息中研究提炼出来的,不是检索手段所能为的。类似的还有情报产业与信息产业不分,情报市场替换信息市场等等。情报学的基本术语都可理解为具有双重含义。因为情报学的母术语“情报”具有多义性。
2.2 情报学坚持一个外文学名的多学科性
情报学坚持一个外文学名可以为中文多学科的共同学名,也可为学科群与其下属的一个多个分支学科的共用学名。众所周知的事实有:
a.情报科学、信息科学和资料,在中国情报学界被视为不同中文科学学科名称, 不是同一学科的不同译名, 却均译自informiationscience。这就是说一个information science可以是中文的上述三门科学学科的共用外文学名。不仅如此,情报学中的文献情报学与文献信息学共documentation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图书馆情报学与图书馆信息学共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情报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共informetrics等等,在情报学界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
b.情报学界一致认为信息科学是一个学科群落,情报学是其一个分支学科,认为信息科学是广义的information science, 情报科学是狭义的information science。 也就是说承认一个学科群的学名和其一个分支学科可共用同一个外文学名information science。
甚者,认为信息经济学也是个学科群,其不同研究领域,可以构成好几个分支学科,情报经济学就是其分支学科之一,而信息经济学和其多个分支学科的外文学名都是economics of information〔2〕。
情报学的术语理论还有其他与术语常识悖离的表现,但上述两个“坚持”是其核心所在。
3 情报学术语理论的症结
以上所述事实表明,情报学的术语理论及其实际应用情况,与科学术语常识都是背道而驰的。笔者非常理解情报学学者坚持的术语观点的出发点,本义是想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情报科学体系。然而,这些所谓特色违背了常识,则必然要走向常识的反面成为荒谬。关于情报学术语理论的错误及其导致的各种障碍,笔者已在一系列相关论文中涉及过了。归结起来,其症结主要为两点。
3.1
情报学的理论与实践否定了科学术语专门性这一固有特性,违背了一个术语只表达一个概念这一常识
专门性也称排他性,科学中是不允许存在术语多义现象的。任何一种文字中,只有多义词而没有多义术语。前文所举“分子”一词,作为一般词性,它是个多义词;作为某一学科的术语,就决不允许有多义现象。不同学科中的“分子”是同形异义的不同术语。又如,日文汉字情报也是个多义词,当它用作术语,对应英文information 时表达的是日文インワソ—ツョン意思,即中文信息概念;而对应英文intelligence时表达的日文インテリジルェンス意思,即中文情报概念。中国情报学将英文information借用日文汉字情报转译成中文情报, 是完全阴阳颠倒了,致使中国情报学的情报与日文没有对应关系。这一错误不但继承了历史上翻译界因受日文影响而将information 译成中文汉字情报的错误,而且将术语当同义词使用。情报学的基本术语,实际上本身没有独立概念,都是些多义词或无实之词,不具备科学术语的特性。对此,笔者已有详述〔4〕。
3.2
情报学的理论与实践否定了科学学名独立性的本质特性,违背了科学学名独一无二的这个常识
现代社会发展了可以千计的众多学科,每门学科都有属于其本身特征的特定学名。不同学科共一个学名,或一个学科群与其分支学科共一个学名的现象都是不存在的,至少同时共名现象是无先例的。中国情报学界却长期坚持一个外文学名代表多门中文表达的不同学科,这在理论上讲,必然造成学科分类不清;事实上中国的信息科学包括哪些学科界限不清,所谓的情报科学体系更是五花八门,以至于1993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竟无信息科学一席之地。从此书可见,中国实际上之所以没有信息科学的位置,是被情报学鸠占了鹊巢的结果。
以上两大症结的原因,或者说病根是情报学界坚持的多义术语观。这种术语观是背离科学术语常识的集中表现。常识本是人们普遍认可的平凡真理。多义术语连常识都不顾,情报学的术语理论还能正确吗?
4 结束语
一门学科理论体系如果比作一座大厦,那么,该体系的基本术语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如果比作一个充满生机的有机体,则该体系的基本术语就是这个有机体的活细胞。没有基石就没有大厦,没有活力的细胞就没有健康的机体。情报学的基本术语不具备科学术语的本质属性,情报学能真正成为一个充满未来的学科体系吗?这应是我们从本文引出的思考之一。多义术语观念是个伪科学观,却在中国图书馆界和科技界流行了几十年,为什么呢?这应是我们从本文引出的值得深刻反思的思考之二。通过反思,必将迎来图书信息界科研的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