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的危险因素及护理论文_吴秀兰

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的危险因素及护理论文_吴秀兰

吴秀兰

(资阳市人民医院 641300)

【摘要】目的 对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及护理方法的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18 例化疗静脉外渗的病人,进行分析总结。结果:77 例病人病情稳定并痊愈。结论:护士要意识到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危险,及时做好化疗药物外渗的防治及护理措施。

【关键词】静脉外渗;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289-01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在输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渗漏到皮下组织中,使注射部位出现疼痛、肿胀、红斑等情况,此时检查静脉通路无回血[1]。如果化疗药物渗透后处理不当,可引起局部皮肤变化,表现为皮肤颜色变黑或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严重者需进行外科清创、植皮[2]。尤其该警惕的是,部分病人可能不出现上述症状,等发现时已经发生皮肤组织受损,甚至丧失肢体功能[3]。基于化疗药物外渗的种种不良后果,对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危险性进行分析,以及探讨如何预防及护理显得至关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1 年4 月至2014 年10 月,因输液不当,导致静脉外渗的相关病例有118 例,其中男62 例,女56 例,年龄8-63 岁。

1.2 导致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导致药物静脉外渗主要有以下3 方面原因:

1.2.1 病人因素

(1)因为经常采集血标本、长期输液、反复大剂量化疗等,肿瘤病人血管内膜都会受到不同的损伤。如:血管壁变薄、血管脆性增加、弹性下降、血管硬化等种种问题都影响着滴注活动的有效进行[4]。

(2)因为输液的时间较长,病人大小便或者行动时碰到输液部位,导致静脉置管导管脱位、断裂,引起外渗。

(3)肿瘤压迫、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淋巴水肿、上腔静脉压迫症等引起上游血管阻力增加。

(4)病人血小板减少。

(5)部分老年病人身体再生能力减弱,愈合能力差,身体接受能力差,也增加了外渗的可能。

1.2.2 药物因素

(1)与药物本身的刺激性、渗透压、酸碱度、浓度及药物对细胞代谢的营养有关。

(2)当药物在短时间内大量或快速进入血管内,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药物外渗。

1.2.3 技术因素

(1)输液之前没有静脉回抽回血,判断导管是否在血管腔内。

(2)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造成对血管内壁的损伤。

(3)未能正确评估穿刺部位,以致局部血管收缩,导致血管内壁压力增加,而发生外渗。

(4)推注药物用力过大或过快,未能正确使用脉冲式冲封管。

(5)为静脉置管患者换药时敷料处理不当,导管出现细小孔洞,导致药物外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治疗及方法

1.3.1 充分了解化疗药物的药理性质,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输入速度及评估化疗药物输入过程中的反应;输注化疗药物前必须静脉回抽回血,确保静脉管路通畅无渗漏;化疗药物输入完毕必须用生理盐水冲管后再拔针。留置针拔管后按压3-5 分钟,深静脉置管拔管后按压15-20 分钟。

1.3.2 统计治疗处理时间与结果,按2h/4h/8h 分组统计。

2、结果

2.1 预防措施做到位后,血液反流情况减少,局部无血栓形成,可进行再次穿刺。

2.2 不同治疗处理时间与结果分别为:外渗2h 内处理77 例,占65%,48 小时后恢复正常;外渗4h 内处理35 例,占29.6%,14 例起水疱;其余外渗8h 内处理,组织坏死严重。

3、讨论

3.1 从本组资料可以发现,导致药物静脉外渗的因素复杂多样,且发生外渗后情况比较严重,所以,预防与外渗后的护理尤为重要。对病人使用药物前,应正确评估病人的肢体活动度、血管的条件、病人年龄、药物理化性质等。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

3.2 从本组资料发现,处理外渗时间与效果成正比,处理越及时,预后效果越好。此外,应严格按照化疗药物配置方法配备药物,医护人员应加强巡查,密切观察病人化疗药物的输入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处理。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

3.3 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

一旦出现药物外渗情况,推注或滴注过程必须立即终止,使用原针头抽吸外渗的药物,在外渗局部皮下注射相应的拮抗药物,对外渗部位剧烈疼痛者应马上采取治疗措施。并对外渗穿刺部位、面积、外渗药液的量、皮肤的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等进行记录评估。病人也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可采取的措施包括:

(1)立即停止点滴,吸出药物。注意不要对外渗部位施加压力,以防止外渗药物进一步扩散。

(2)将患肢抬高制动,可促进血液回流,减少局部组织肿胀。

(3)在渗漏部位皮下多点注射止痛药物、相应解毒剂,避免局部按压。

(4)抬高患肢,根据所用抗癌药物进行冷敷或热敷。

(5)疼痛剧烈者可用2%利多卡因局封,可反复多次直至疼痛消失。

(6)密切观察及随访,出现溃疡时应考虑手术治疗、物理治疗、中医药治疗、功能锻炼等。

此外需要提高血管穿刺技术,医护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培训,总结经验,提高穿刺技术,正确评估血管位置,尽量避免反复穿刺。本文通过对理论和数据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化疗药物外渗给病人带来的身体危害和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只有做到提前预防,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加强药物外渗后的护理工作,才能减少病人的痛苦,使其及早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雪燕, 周乐山. 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护理[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2):3502-3504.

[2] 王冰心,王翠英,王萍等.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9):985-986.

[3] 黄敏,魏燕萍,唐瑶等.提升化疗药物外渗安全管理质量的实践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5):428-429.

[4] 孙秋萍.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9):3297-3298.

[5] 田素萍,曾洁,蒋琪霞等.水凝胶敷料早期处理不同药物外渗的效果比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0):2569-2571.

作者简介:

吴秀兰,女(1990-2,汉族,学历,本科,从事肿瘤专科护士 。

论文作者:吴秀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4

标签:;  ;  ;  ;  ;  ;  ;  ;  

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的危险因素及护理论文_吴秀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