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培养学生成为“知耻重德,诚实守信”的有德有才之人,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明礼重德 诚实守信 道德准则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教育也深度融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潮之中。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时期,如何培养学生成为“知耻重德,诚实守信”的有德有才之人,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现本人就结合从事少先队辅导员多年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清楚目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相关资料及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目前存在心智成人化、行为幼稚化、做事极端化的主要特点,表现在“没有责任意识,没有集体荣誉感;极度自我、自私,缺乏宽容和同情心;独立性差,依赖性强,耐挫能力低下”等方面。多数孩子在家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生活;在学校与同学间斤斤计较,常常为一些小事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受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好坏不分,是非不辨,更谈不上见义勇为的行为。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是电视、网络等对学生心理的渗透作用。现在我们的电影、电视时常有“少儿不宜”,真正适宜少儿的影片却少得可怜,他们甚至不知道张思德、邱少云、雷锋和赖宁是谁,其英勇事迹更是无从知晓,却对武打、恐怖片、言情小说中的人物情节了如指掌。他们的革命前辈艰苦创业的曲折经历和故事知之甚少,几乎为零。第二是父母对孩子心理的影响。现在家庭教育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是过分溺爱,放任自流。在我的身边就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曹某某,其家虽然兄妹四人,但其不仅是幺儿,而且还是独子,所以在家里享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要地啥就给啥,不管其在外面和学校做了什么错事,父母都一味的纵容,使其从小养成了自私、霸道、目无尊长的恶行。长大后先是因为故意伤害等犯罪行为多次被判刑,出狱后又不思悔改,最终染上了毒瘾不能自拔,父母因此郁郁成疾,先后去世。正是验证了中国那句“溺是害,严是爱”的古话。曹某某的案例经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成了我以后教育孩子的一个反面教材。二是期望过高,望子成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寄予极大的期望,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鹤立鸡群之人,对孩子的教育可谓绞尽脑汁、各显神通,却忘记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德为先”的基本道理。不遗余力地让孩子学习奥数、钢琴、绘画、书法等,却忽略了对孩子是非观、道德观和良好生活习惯的陪养,最后的结果是绝大多数是父母失望、孩子迷茫。第三,目前各地仍然把教学质量作为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或主要指标,虽然也在大喊德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德育只成一个过场。
第二,辅导员作为一名教育者,自身要具备有良好的师德,这是加强学生道德建设的前提。
作为一名辅导员,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才能不仅得心应手地上好课,还能有效地组织开展好各项活动,做到既管教又管导。教师的素质高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教育效果就好。因此,要从自身抓起,从自身做起,突出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把对自已的严格要求作为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前提,使师生在教育活动中共同得到发展与提高。
第三,大队部要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中起主导作用。
除利用课堂、国旗下的讲话、校园广播等阵地加强对学生的常规管理和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外,还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不失时机地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道德教育。比如:利用开学之机,以少先队大队部牵头组织进行了以“美化校园”为主题的捡拾白色垃圾和打扫学校周边环境的环保整治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广大队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了德育的内容;利用清明节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陵园开展以“继承先烈遗志,弘扬爱国精神”为主题的扫墓活动,要求同学们自己动手做花圈敬献,还要细看墓碑上烈士们的英雄事迹,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第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学校要积极与家长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们的言行举止。因此,必须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情况互通,才有可能实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教育。可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定期进行家访,同时学校采用回访、问卷调查、征求意见等形式,共同探讨对学生德育的方法和途径,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探索,让“明礼重德,诚实守信”意识悄然地深入到每个学生心中,逐渐成为学生们明辨是非、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参考文献
[1]严华军 重视道德教育,教会学生做人[J].才智,2009,(33),119。
[2]陈云生 让明礼诚信成为德育的突破口[J].基础教育参考,2012,(20),84-85。
论文作者:舒先桃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5
标签:孩子论文; 学校论文; 学生论文; 父母论文; 自己的论文; 德育论文; 诚实守信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