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精神家园: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初探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构建精神家园: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初探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建构精神家园——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精神家园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寻找精神家园,这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人生哲学命题。从人的精神内核来看,建构精神家园实际上就是建构人生的信仰和信念。寻找精神家园是人的内在需求,是人的本质属性。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的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同时,他还着重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结合干部群众在思想认识和工作、生活中产生的新问题,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增强全体人民的凝聚力”(注:转引自《浙江日报》2000.6.29。)。注重建构人的精神家园,坚定人生的信仰和信念,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使命,也是它的主要功能之一。

信仰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力量源泉、前进动力。费希特指出,信仰是人的一种“官能”,“信仰决不是知识,而是使知识有效的意志决断。”(注: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54页。)信仰和信念能够使人生有所寄托、有所期望、有所追求,影响着人生的行动方向,帮助人确立起远大的人生理想或奋斗目标。正确的信仰能够引导人走向正确、健康的人生之路,而不正确的信仰则会使人误入歧途,无所作为,甚至使整个人生毁灭。

当今,伴随着新世纪的来临,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浪潮扑面而来。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变革、社会转型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由于价值观念的新旧交替,特别是不同社会制度在相互对峙和交流中演进,人们以往恪守的信仰、信念等受到严峻的考验和冲击,致使一些人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理想丧失、信仰迷惘、信念危机的现象,精神家园失落了。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建构人的精神家园,坚定人生的信仰和信念,就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中心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根本宗旨就是帮助人们确立信仰和信念,寻找人生的意义,关注人生的终极目标。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更担负着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抵御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一些思想领域里的消极、落后的观念的侵蚀,建立社会主义新观念的重要任务。可以说,建构精神家园应该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

建构人的精神家园,确立人生信仰和信念,必须自始至终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使之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具体地说,思想政治教育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宣传与确立要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要突出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类社会活动与发展规律的伟大性和科学性。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学说,一种人生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贡献。在人类历史上,是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发现人类社会活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向前迈进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中深刻地总结了社会生产、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伟大成果,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客观规律,使共产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和终极命运的探索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是新时期建构精神家园、确立人生信仰和信念的基本准则和行动指南。

第二,要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对建构精神家园、确立人生信仰和信念的伟大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之所以能够为人类社会活动与发展指明方向,带来“明亮的阳光照耀”,在于它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将二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亦即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彻底的唯物主义、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人生的指南和崇高信仰。马克思主义要求人具有追求真理的勇气,要有浩然正气,要有高尚的人格品质,这是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主要范畴,它给人以睿智和坚毅、高尚和文明、富于奉献和勇于进取的精神,使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注:《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621页。)。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科学信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信念,其意义不仅是为了解释世界、解释人生,更在于改造世界,改造人生;不仅只是在于解除个人的人生痛苦,达到自我完善,更在于使每个人树立为整个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而奋斗的终极目标,进而达到人的解放,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对人类自身力量予以充分肯定的崇高境界,使人生的内涵更加丰富与完善。

第三,要突出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科学学说的伟大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科学学说的创立,不仅只是一种科学的预言,而且“是用实际手段来追求实际目的的最实际的运动”(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36页。)。虽然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学说的实践在人类历史上并不长,但它在实践当中所显示的强大生命力和人生的意义,却是永恒的。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再到共产主义,这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规律和终极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从社会实践、人生实践中来明确自身的功能和任务,帮助受教育者把树立人生信仰和信念与社会实践、人生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个人的人生实践与社会主义实践、共产主义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根据理想信念教育的原则,结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特点,针对具体教育对象的不同情况,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运用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和理论,来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以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当中发挥出应有的功能效应,并由此产生出巨大的社会向心力和凝聚力。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把握思想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人的思想、观点和立场,从人出发,建构在“人”的基础之上的一项基本的人生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能动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人文关怀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思想活动是有其规律性的,人的思想是受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及人的知识修养、文化素质,特别是人生信仰和信念等一系列主客观条件所影响的,而人的思想一经产生,就总是“一定要反映出来的,一定要在政治问题上和思想问题上用各种方法顽强地表现他们自己。”(注:《毛泽东的五篇哲学著作》,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21页。)思想政治教育在帮助人们建构精神家园,确立信仰和信念的过程中,必须把研究和揭示人的思想活动规律与建构人的精神家园、确立人生信仰和信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完整、科学、准确的人的特征为依据,树立良好的“人”的意识,尊重人、关心人,遵循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形成与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以一系列符合人性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世界、认识人生,改造世界、改造人生的能力,努力促进教育对象的人性丰富和完善,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第二,营造人文氛围,善于循循诱导。建构人的精神家园,树立人生的信仰、信念、理想、目标等,就其教育学科特性而言,均带有浓厚的人文科学色彩,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建构人的精神家园,应注重人文氛围的营造,注重人文内涵的开掘,做到循循善诱,即要注重贯彻待之以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励之以求、因之以性的教育原则,注重把握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以心灵震撼、情感感化、理论说服的方式,使教育对象能够从中体会到建构精神家园对于人生的重要性,是人生的一种内在的需求,并不感到人生观教育、理想教育是被动的教育,是呆板的灌输与说教,从而真正地将信仰、信念、理想等精神家园的建构活动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变成人生成长和修养的一种心理的欲求,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参与,从实践中所总结、领悟和接受到的。这样,教育对象对于所接受的人生理论,就能够有效地将它转变成自己的人生实践,成为自己人生的指南。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建构人的精神家园的特殊途径,应该遵循人文科学的规范,充分理解教育对象正当的需要和欲求的合理性,注重运用人文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引导教育对象自觉地思考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人生理想、人生道路等重大人生课题,不断地探寻人生的意义,自觉地投身到人生的实践中去,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家园建构在具有丰富内涵的基础上,真正成为人的思想的寄宿地、心灵的栖息所。

第三,引导价值取向,丰富人生实践。精神家园的建构是与人生价值取向密切相关的。一个以个人的价值取向为核心,一切从自我利益出发的人,是绝对不可能建构起以共产主义信仰、信念为核心的精神家园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建构人的精神家园的过程中,承担着引导人们的人生价值取向的艰巨任务,尤其是在新旧交替、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各种价值观并存的现实,使得这一任务变得更为艰巨。

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06页。)即是说,价值是人的需要与满足人的需要的外界对象物之间的一种关系,即主体(人)与客体(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一个人只有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和贡献去满足国家、社会的需要,从事有利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行为,才能使人生价值得以实现。而一个建立了以社会价值为人生价值取向的人,在建构精神家园的过程中,必定会把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精神家园的核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宣传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善于引导人们的人生价值取向朝着有利于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的方向发展,使人生价值日趋完善,人生实践不断丰富,并使个人的人生价值与国家、民族及整个人类社会的价值取向始终保持一致。

第四,塑造完美人格,促进全面发展。建构精神家园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完善人格的重要内容和完善人格的过程。精神家园的失落,往往表现为人格的畸形或人格的残缺不全。一个没有理想、没有信念、没有信仰的人,常常只能受自己的本能所驱使,他的人生发展就没有明确的方向。这种人或是浑浑噩噩、虚度光阴,或是唯利是图、狭隘自私,最终只能是精神空虚,人格低下,为社会所不齿。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人、塑造人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把塑造完美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把建构精神家园、树立人生信仰和信念与塑造完美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精神家园成为人格和谐、统一的坚实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这样一种情况,即人的所有各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注:苏霍姆林斯基:《论德育和全面发展》,《国外教育资料》1980年第1期。)从完善人格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个“首要的东西”就是指人的精神家园、人生的信仰和信念。一个心中有信仰、有信念、精神家园完善的人,会感到充实有力、心有所依、神有所寄、生活态度乐观,思想行为积极向上,人格丰满,个性和谐,意志力顽强,面对人生的任何境遇都能保持一种健康的状态和一颗高尚的心灵。思想政治教育应牢牢把握住这一“首要的东西”,在塑造人格的过程中突出精神家园建构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的。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的精神家园的建构,注重树立人生信仰、信念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这不仅在理论上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生哲学价值与意义,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上,由于与人生的信仰、信念、理想、价值实现等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都得以进一步扩大。这样,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就更能够起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保证作用,成为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培养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成为人生实践的重要指南。

标签:;  ;  ;  ;  ;  ;  ;  

构建精神家园: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初探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