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建筑业的过快发展,不单单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并且能源也面临着过度消耗的问题,这也需要建筑设计有所提升,才能进而改善建筑垃圾污染的自然和环境。在相关学者不断研究和提升后,生态建筑设计开始被提出。生态建筑设计主要是以注意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原理和方法,使得建筑和自然环境可以共存,这就是要在建筑设计中加入节能环保的理念。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原理;设计方法;研究
1生态建筑的内涵
生态建筑主要是基于生态学原理进行规划、建设以及管理的单体或群体建筑环境体系,在建筑的整个环节中都需要贯彻“生态”的理念,进而达到经济、自然同人文的和谐发展。同传统的建筑相比,生态建筑通过对建筑内外空间中各种物质形态进行设计,使得各种能源能够在建筑中得到有效的循环及利用,进而创造出低能耗、无污染以及物排放的建筑环境体系,同时在建筑的使用及发展过程中也能够通过本身自净能力及系统调节能力以形成一个完善的生态体系。
2生态建筑的特点
生态建筑是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许多学科的相互融合,涉及许多属性,如自然、人文、经济和社会。生态建筑具有自然属性。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也会产生建筑垃圾、废水等废弃物。但是,当建筑物被拆除时,也会产生较大的建筑垃圾,这就要求能够很好地处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促进建筑物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建筑具有经济属性。在建筑建造过程中,要综合协调建筑、能量、经济的协调统一,提高物质的利用效率,达到建筑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合理减少经济浪费;生态建筑具有人文属性。建筑设计功能是服务于人的,是促进人与建筑的和谐统一。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充分体现人文特点;生态建筑具有空间和时间属性。生态建筑对周边的生态系统会产生影响,这需要在建筑设计的前期进行建筑调研,对生态建筑进行合理的评价。生态建筑的时间属性要求我们在时间节点上,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上,进行建筑环境的合理评价。正确处理建筑的生命周期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结合建筑系统的全过程,预测和控制建筑与周边环境的矛盾关系,妥善处理这种矛盾关系对于建筑功能的发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分析
3.1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原理
建设项目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是客观的、不可否认的。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如果不重视自然环境保护,在使用过程中继续污染环境,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活动应充分尊重自然,并应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从这个角度来看,生态建筑的设计必须遵循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原则。在设计生态建筑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建筑的生态环境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建筑自身的能耗,从而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例如,在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积极注重对太阳光的利用,例如太阳能热水器等等,太阳能是清洁型能源,这种设计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还有利于能源的节约,符合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原理。
3.2不破坏设计理念
传统的建筑设计,多会通过改变地貌、改变环境的方式,进而完成建设要求。但现今的设计理念中,多强调不破坏地貌地形,减少对周边生态系统的扰动,做到保护原有的植被的保护量、原有的地貌、地形以及原有的水文特征,同时减少对于水土的流失,降低对自然排水的影响。现代设计理念中,应杜绝“先砍树、后建设、再绿化”的思想,尽量将原有植被融入到建设的生态环境之中,以在保护原有生态的同时,降低施工成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生态建筑设计的几种方法
4.1灵活多变的设计方法
在设计生态建筑时,灵活多变的设计方法可以使建筑材料的选择更加合理。对于生态建筑设计来说,建筑材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生态建筑设计者必须对各种建筑材料有充分的了解,还要考虑建筑周围的环境和建筑的使用,从而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实现建筑的节能和环保。例如,废弃建筑材料被第二次回收利用,从而降低能耗。为了进一步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材料的处理和生态建筑设计中的所有环节都有着密切的关联。例如利用废弃植物纤维,以秸秆等植物纤维为原料加工制成建材用作建筑墙体,利用其隔热、隔音、节能性好的优点,充分回收利用、达到循环再生利用及节能的目的,实现了生态建筑设计的节能性。
4.2仔细分析地方生态环境,构建完整建筑设计体系
生态建筑建筑设计过程,需要同地方生态环境保持协调及统一,实现自然过渡及发展,进而建成舒适及合理的建筑。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仔细分析地方的生态环境设计出自然本源的建筑,通过革新传统设计中国同自然对立、消耗以及破坏等设计内容,促进建筑设计同自然发展的融合。生态建筑设计过程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能够尽可能减少建筑过程中对原生环境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利用可再生的建筑材料来实现生态化建筑设计,同时借助现代计算机这一先进的技术,创造出可以进行自我调节的建筑设计。比如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绿色植被来代替木制或者铁制防护栏,分割出空间,这样能够实现建筑同景观的一体化,给人带来舒适的居住体验。
4.3清洁能源的使用
生态建筑依赖于目前相对先进的能源技术,这将大大减少有限资源的使用,也有效地减少了能源的损失。这也是对周围环境的一个很好的衡量。生态建筑的最大优势是它对环境及其可持续性几乎没有损害。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有效利用清洁能源来实现。在生态建筑过程中,使用了一系列相对清洁的能源,如生物能源、太阳能和地热能。目前,太阳能是最丰富和最容易使用的能源,而且取之不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太阳能技术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有效的利用。地热能也是一种非常绿色和持续的能源,生物能在现在也运用的非常广泛,运用植物进行环境的调节,而且在植物的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可利用的物质,包括落叶都是很好的原料,对这些原料开发利用也实现了清洁能源的充分利用。他们的使用前景都很乐观。
4.4选择可再次利用的生态材料
一些新型的能够被重复可再次利用的建筑材料被称为生态建材,就是在进行建设过程中或者是建设结束后在对建材进行回收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回收率和减少环境破坏的建筑材料,人类要发展就必须要解决当前存在严峻的环境问题。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自然资源却面临枯竭的危险。地球上所有物种包括人类的生存都要面临的挑战也在逐渐增多。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观念,最大限度地使用循环可再利用的建筑材料,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使用新型生态建材既可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又不会对社会的未来发展造成阻碍。生态建材产业的绿色发展,直接对生态建筑设计的未来有着直接的影响,是生态建筑设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国逐渐引进了生态建筑,其能够更好的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生态建筑在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大大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降低建设成本,另外,生态建筑讲究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建设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而是在以尽量破坏环境的基础上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行改善,既能够保证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同时也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参考文献:
[1]尼宁.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8.
[2]周霄,倪怡玲.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探究[J].低碳世界,2018(19):22-23.
[3]李伟.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研究[J].四川水泥,2018(5):207-207.
[4]任征南,马越飞.生态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J].科技与创新,2017(22):78-79.
论文作者:夏学能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建筑论文; 生态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环境论文; 自然环境论文; 过程中论文; 自然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