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幼儿创新教育课程的意义_课程论文

构建幼儿创新教育课程的意义_课程论文

构建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前论文,教育课程论文,意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创造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的必然取向

教育的一条重要的外部规律就是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作为全部教育之基础的学前教育,其核心的职能就是既要保障每个儿童适应现实的社会,幸福快乐的成长,更要保障他们适应并创造未来的社会。这就要求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在着眼于现实的基础上,必须放眼未来。那么,我们将步入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呢?未来学家和社会学家们的研究告诉我们,人类将跨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知识经济时代。

1.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

知识经济是一种以数据、信息和社会交流为依托的创富新体制,是一种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的高速运营的崭新的经济体系。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体现为:它是一种以无形资产(知识与智力)为主的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是世界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是以追求占有更多科技知识和高科技人才的经济,是以发展更高的脑力为依托的经济,是在充分知识化的社会中发展起来的经济。在这样的社会中,谁能飞上高枝?回答是最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的人。“这就向我们教育家们的才华提出了挑战,看我们是否懂得发展创造性、积极性和潜力的源泉。我们深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的最高经济利益,将主要取决于我们同胞的创造才能,而不取决于我们的自然资源”。①

2.知识经济时代呼唤更多高创造能力的人才

从对知识经济自身的特征及其凸显出的社会文化特征的分析,不难看出创造型人才必将最受青睐。如果说农业经济时代依赖水利,工业经济时代依赖机器,那么知识经济时代依赖创造型人才。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我国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创造教育。从21世纪人类必须解决环境恶化、人口爆炸和资源危机的三大难题看,也必然依赖创造教育培养出更多高创造力的人才;人类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创造教育,教育自身的发展还需要创造教育。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也明确指出:“必须给教育确定新的目标,必须改变人们对教育的看法。扩大了的教育概念应该使每个人都发展、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②人类辉煌的过去离不开创造型人才,人类美好的未来更离不开创造型人才,而且未来在急切呼唤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多的创造型人才。所以,21世纪教育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创造潜能,造就大批创造型人才。因此,江泽民同志在1999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这就需要广泛研究和开展创造教育。

(二)创造教育是实现人的才能自由发展和自我价值的桥梁

创造教育不仅具有显著的社会发展价值,而且更具有鲜明的个人发展价值。因为每个人本质上都渴望自由、渴望成才、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高创造力是满足这些渴望的最有力的保障。同时创造性活动本身所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是任何物质享受和感官享乐无法比拟的,那是灿烂的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辉煌、最动人的绽放;是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最高表现形式,所以作为旨在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创新智慧和能力,使受教育者成为符合21世纪社会发展要求的创造型人才的创造教育,其重要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1.创造能力是人自由的尺度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看,追求自由是人超越动物的本质特征,追求自由是人本质的最高体现。的确,自从人类具有了自我意识,便开始了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人类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不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史。自由是人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最根本的目的;自由是人通过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它们的改造而达到的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人类正是在追求自由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自身的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反之,由于人的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发展,又可追求到更高的自由。可以说人类的创造能力发展到何种程度,人类的自由就可以达到何种程度。纵观人类能力的发展,是通过劳动,通过人的能力的客体化→内化→新的客体化→新的内化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漫长历史过程发展起来的。不幸的是人类发展起来的能力不能借助基因代代相传,而只能作为人的外部的客体化的东西——文化遗产,通过学习继承下来。即新生一代若不从先辈创造发明出来的各种产品中抽取镌刻在其中的“客体化了的人类的能力”,内化为自身的东西,就不能作为一个“人”而得到发展。所以,儿童能力的发展,实质上是内化人类的本质能力的过程。所幸的是,潜藏在儿童身上的这种内化能力是巨大的,这表现为他们拥有极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极大的可塑性。儿童对人类本质能力的内化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化的中介——教育的水平与价值取向。儿童要掌握并再生产历史上积累起来的人类能力,总是以成人为媒介,通过教育活动来实现的。因此,我们若要使儿童获得更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就必须实施创造教育。

2.创造能力是人全面素质的核心成分

从目前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看,其目的是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从心理学对人素质的研究看,素质可分成许多种,诸如:心理素质、行为素质、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能力素质、个性素质、劳动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等,而每一种素质又可分成若干亚素质。在如此众多的素质中,创造能力可以说是人全面素质的核心成分。一是因为创造能力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能力,是多种能力结合的产物;二是因为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凝聚着优良的人格特征;三是因为它最高层次地体现了人作为一个高级生命体、一个社会化的精灵所特有的自觉能动性和极大的智慧。所以,学前创造教育强调以儿童创造性的充分发展为核心来整合其他能力的全面发展与人格素质的健康发展。因此它与素质教育不仅在本质精神上是完全一致的,而且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教育改革的方向。

3.创造能力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条件

与追求自由密切联系的另一个人的本质属性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自我价值的最高表现是人的发展需要得到满足,其根源就在于人有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力量。这一特征决定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确认总是面向未来的。自我塑造和发展总是以“新我”为目标的。一个人如果只停留在昨天的水平上,就觉得生活没有色彩和意义,就会感到空虚。人只有在不断的创造活动中,在不断的超越中,才能感觉到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感觉到自己的尊严和幸福。而创造教育的本质是与人的这些本质属性相吻合的,因为创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的本质力量、人的需要和人的活动都得到最好的发展,从自然、社会和自身中获得最大的自由,进而使人从这种更大的自由中获得更多的幸福。

(三)儿童创造性的培养需要学前创造教育

以上论述了创造教育所具有的极其显著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然而,创造教育必须从学前阶段开始,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这主要是由于个体的创造性要想得到充分发展,必须得到科学的早期开发。其中的道理要从创造性与人脑的“超剩余性”说起:创造性是人类智慧园中最灿烂的花朵。在地球生物中,尽管我们人的身体机能比不上某些动物的本能,但是人类凭借自己独有的创造性,能使自己像鹰一样飞翔蓝天,像鱼一样遨游大海,像猎豹一样奔驰草原,像鼹鼠一样挖掘地洞。尽管现代人的创造能力已把自己送上了月球,但这远不是它的发展顶峰。

1.人脑的“超剩余性”是学前创造教育的生物前提

当代脑生理学的研究已揭示出高等动物的脑具有剩余性,表现为经过训练,它们可以学会一些非生活必需的复杂技能。马戏团的动物表演证明了高等动物的脑具有功能剩余性。对人脑的研究证明,人脑拥有更大的剩余性,因此被称之为“超剩余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人类的心智资源远远超过一般的想像。就学习能力而言,在理想的条件下,人类的学习能力是无止境的。人类实际拥有的大脑功能远远超过了为适应当代社会所表现出的智慧。电脑的问世尽管其功能神秘,但却更使人类认识到大脑对信息的横向加工能力远远胜过电脑。因为电脑中电子元件数量及其联合加工信息的能力远不及人脑神经细胞的数量及其神经突触的联系。所以,脑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现在世界上蕴藏量最大而开发最少的宝藏不是石油和煤炭等自然资源,而是人脑资源。然而,教育实验证明,人脑的巨大潜能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开发出来的,对它的开发有着极强的时间性,这是大脑细胞发育的生理规律决定的。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聪明程度在生物基础方面主要取决于大脑神经细胞的结构。每个细胞的神经树突越多,人就越聪明。而神经树突的生长是有条件的,一是需要丰富平衡的营养,二是需要丰富优质的感官刺激,三是刺激的时间——生命早期。研究证明0~6岁是人一生中脑细胞树突增长最快的时期,其中0~3岁又快过3~6岁。6岁之后其增长速度急速下降。18~20岁之后,细胞树突几乎不再增长。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实验发现,儿童受教育越晚,越不利于潜能发展,相反,受教育越早,潜能发展得越多。这种才能发展的“递减法则”证明了大脑发育的这一规律,正因为如此,世界上出现了早期教育热。

2.才能发展的“递减法则”决定了学前创造教育的迫切性

创造能力同其他才能一样,也是开发得越早,开发得越多;开发得越晚,开发得越少。学前儿童拥有的创造潜能比目前教育体制所能启发他们的要多得多。因此,培养高创造能力需要学前创造教育,而开展学前创造教育就必须建立相应的课程模式。

(四)构建学前创造教育课程是实施创造教育的关键

1.课程是实现教育价值的载体

从课程与教育的关系看,任何教育目标要得以实现,都必须以课程作为中介或桥梁,亦即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保障。因为课程蕴含着教育要达到的目标,蕴含着达到这些教育目标所需要的教育经验,蕴含着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的方法与途径,蕴含着评价教育目标是否达到的价值取向及评价策略,所以课程具有能够满足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的价值。课程受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反映当时的认识和实践水平。信息革命使我们已经或即将面临一个较之过去有巨大变化的新的社会与教育环境,因此课程必须改革。完全依赖过去的课程模式是不能完成为未来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的教育任务的。从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看,课程是对教学目标、内容、活动方式、方法的规划与设计,课程是教学的依据,课程决定着教学的形式,因而也制约着教学的质量,最终也就决定了儿童的发展质量。

综上所述,课程是实现教育价值的载体,课程的质量与价值取向决定受教育者素质的发展质量与发展方向。因此,本研究选择了课程作为发展学前创造教育的突破口和生长点。

2.学前创造教育需要建构相应的课程

学前创造教育与普通的学前教育有重大不同。这种不同不仅反映在儿童观、学习观、发展观、教育观、教学观、知识观、人才观、教师观等教育理念的差异上,而且也反映在培养目标的差异上。学前创造教育的培养目标强调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突出创造性的充分发展,突出创造性人格特征的形成,使儿童成长为会生存、会生活、会学习、会创造、会合作、会负责、会关心、肯进取、敢冒险的身心健康的人。培养目标的变化,必然要求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做相应的变革。保持课程与培养目标的协调是教育的基本规律。

综上所述,研究和发展学前创造教育,其社会发展价值和个人发展价值均显而易见。而要开展学前创造教育必须首先研究和构建相应的课程。完成好此项任务,对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对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达到马克思所预言的人的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注释:

①(美)A·F·奥斯本.创造性想像.王明利等.中国发明创造者基金会,1985.1

②雅克德洛尔.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76

标签:;  ;  ;  ;  

构建幼儿创新教育课程的意义_课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