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视角下大学生跨文化领导力培养方式探讨
梁志扬
(北京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北京 100083)
摘 要: 伴随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气候、能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相继出现,国际关系博弈持续,国际社会间合作与竞争并存。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国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最重要措施。要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领导力,应从意识态度、知识素养和行为能力三个维度着手,具体可通过拓展学生赴海外交流经历,开展与专业相结合的领导力教育,开设国际理解教育和校园国际化建设等方面提升学生的跨文化领导力。
关键词: 国际化 跨文化 领导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持续推进,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气候变化、能源安全、金融危机、粮食安全、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使得世界各国日益成为安危与共的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全球问题的解决依赖于世界各国的共同合作,国际社会需要大量具有跨文化领导力的国际化人才。
我们将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等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加强系统谋划,坚持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推进交通强省建设、打造交通强国先行区的核心任务和关键举措,着力构建“八大体系”,即高质量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高效率的货运服务体系、高品质的客运服务体系、高水平的绿色交通体系、高标准的平安交通体系、高科技的智慧交通体系、高层次的创新发展体系、高效能的交通治理体系。我们将强化担当意识,勇于解放思想,敢于攻坚克难,弘扬奋斗精神,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努力完成好“最迫切”的任务,书写好“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交通篇章。□
一、培养跨文化领导力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虽然兴衰相伴,但国际关系博弈和国家实力竞争从未停止。当今世界形势正发生着复杂变化,现有的国际体系格局、国际力量对比和全球治理模式受到巨大冲击,国家之间的竞争和社会制度之间的比较越发明显。美国著名高等教育专家克拉克·科尔教授指出:“拥有众多良好全球意识大众的国家将在国际上占有优势”[1]。各国都把培养国际化人才作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参与全球和地区事务,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必然要求。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影响力与日俱增。现阶段,我国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经济面临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的阶段转化。我国正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积极拓展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谋求发展新格局,推动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秩序。无论是出于我国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开展国际社会的互动,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都反映了我国对具有跨文化领导力的国际化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培养跨文化领导力的三个维度
我们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领导力,是全球化趋势下对人类行为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做出的反映[2]。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大学在其人才培养使命中加入了服务世界、培养全球公民、强化国际理解与交流的内容,充分展示了大学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引领未来发展的人才的责任和担当,同时也表明国际化理念已影响着大学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跨文化领导力的培养成为大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从各类商品的运输方式来看,以上1500亿拟征税商品空运比例高于中美贸易平均水平。据海关统计,从我国出口美国货物中,空运占比23%,大部分为机电较轻产品,属于此次征税范围。据测算,目前1500亿拟征税商品中约35%通过空运完成。
当前国内高校开展领导力教育,通常是在专业授课之外,另辟一门独立的领导力教学课程。此举在短期内培养学生的领导力意识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但因缺乏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结合,其效果也是有限的。北科大意识到了传统工程教育模式下工程人才体系呈现“扁平化”,兼具技术能力和领导力的工程人才不足的问题,在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以适度、渐进方式推进工程领导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体做法是:一是采取分类指导和分层培养的方式,以培养不同层次需求的工程人才为目标,开设常规教学班、实验教学班和精英班等多层培养体系,制定进阶式培养方案,明确各阶段培养目标,形成“金字塔形”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将领导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根据领导力的三个维度构建起包含“核心价值观和个人品质、技术知识和工程思维、工程创造力、团队领导力、情境决策能力、学习能力”在内的工程领导力核心能力体系,打通专业教育与领导力教育的内在联结,通过打破学科壁垒,重构课程结构体系,将工程领导力的各项能力训练整合到专业教学和实践环节,从而使学生专业能力增长的同时,循序渐进地拓展工程领导力素质。
三、培养大学生跨文化领导力的有效途径
发达国家较早地较为系统的将国际理解作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基础,我国的国际理解教育起步虽较晚,但近年来日益得到重视,国内很多高校在授课体系中加入了国际文化专题的课程。北京科技大学在推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可充当国内高校的先行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经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国际理解教育教学和实践体系。在国际理解教育的初级阶段,通过课程教学,逐步引导学生从增加对世界的感性认识,培养交流能力基础。在中高级阶段,紧扣“文化”主线进行国别文化学习,初步认识国际问题,学习跨文化沟通技巧和领导力知识,培养处理全球事务的思维与合作能力。同时,实践认知教学与不同阶段的课程教学形成配合,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增长,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国际教育教学、中外学生交流等,逐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和经验等基础性能力,进而培养自学、交往技能、合作协调等发展性能力,最后锻炼批判性思考和自主应对、处理实际问题的创造性能力。
(一)拓展学生赴海外交流经历
增长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其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培养其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最直接办法就是促使学生在全真环境下开展海外学习和交流生活的体验。为此,北科大积极推动与外国高校开展多元化的海外学习交流的项目,为学生提供接受国外优质教育、体验异域文化的机会。在“沉浸式”环境中锻炼,东西方教育的融合和异域文化的碰撞,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思维方式、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等,扩充自己的知识,提升创造性思维水平。其次,海外交流的经历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提升他们的国际理解力和沟通能力,包括语言和文化上的沟通能力。再者,海外全新的环境对于培养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意识,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具有促进作用。
(二)推动与专业教育结合的领导力教育
消化性溃疡与中医学“胃痛”、“嘈杂”等病证类似,病因病机是饮食不节,过食辛辣等,导致湿热内生,热盛伤胃阴,阴虚火旺,灼伤胃府而发病。笔者自拟益胃养阴汤方中,沙参、生地黄、麦门冬、天门冬等滋养胃阴,配伍玉竹、牡丹皮增强滋阴之力,又可清热降火,白芍亦可滋阴,又可配伍甘草缓急止痛,赤芍活血化瘀、促进溃疡面的愈合,海螵蛸制酸止痛,避免胃酸过多而继续造成溃疡,甘草又可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滋阴养胃、清热降火、制酸止痛的功效,标本兼顾。综上,采用益胃养阴汤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我们所培养的跨文化领导力人才,应能够运用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结合国际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循国际惯例和规则开展合作交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具体而言包含三个维度内容:第一,意识态度维度。跨文化领导力人才要具备国际化的意识和态度,了解世界和本民族发展的历史及趋势,能够运用敏锐的全球视野、深刻的战略思维和创新的方法进行思考和分析,具有参与国际交流的主动性。第二,知识素养维度。要拓展和丰富个人的知识结构,不仅要具备在专业领域深入开展合作的扎实专业知识,还要熟知国际惯例和规则,掌握进行跨文化交流所需的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领导学理论等相关学科的广博知识,才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的重要的作用。第三,行为能力维度。具备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具体实践的综合性行动能力,包括批判性思考能力、团队工作和管理协调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能力、执行力、决策能力等。
(三)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为了向学生教授多元文化的知识,培养学生在理解与尊重不同文化的基础上,以多元的国际视角、宽容的态度和独立的立场来进行价值判断的能力,以及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联合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区的人们一起开展合作。
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领导力,应当结合学生的专业教育进行。这样做一方面能够使领导力教育的内容符合学生现阶段的角色定位,另一方面能够紧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战略需求,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储备创新型高端领军人才。因此,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实质上也是对中国领导人才这种战略性资源的前瞻性开发和储备[3]。
学生可以通过接受培养、学习和锻炼从而获得跨文化领导力的能力素质。高校具有丰富的教学教育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高校与企业、海外大学开展合作交流,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锻炼和文化交流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领导力提供条件。以下结合北京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北科大”)的具体实践,阐述北科大通过推动学生赴海外交流、结合专业教学进行领导力教育、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以及构建国际化校园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领导力的经验。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领导力,区别于小众化培优式的能力培养,避免走入培养领导干部的误区,也要注意教育的内容需符合学生的定位和社会角色。学生跨文化领导力培养实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化素质教育,与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相结合,重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提升学生在将来的专业领域和工作岗位上的行动能力和影响力。
(四)促进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实践锻炼
通过促使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开展实践,积累经验,促进大学生的跨文化领导力技能的实质提升。通过大力提倡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或者志愿服务等实践类活动,尤其是那些活动内容、人员构成或服务对象等具有国际化、多元化特点的活动,使学生积累处理复杂事物的经验,锻炼判断和决策能力,学习组织、领导与配合,培养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北科大积极整合优质国际教育资源,打造学生国际化交流实践平台。例如,北科大成立了国际交流学生社团,在此基础上组建的国际化校园形象大使队伍承担了部分外事接待和校园宣传的任务,参与国际研讨会会务组织,提高了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事务处理能力;充分利用校内国际学生资源,增加国际学生与国内学生的互动,促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推动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开展国际志愿服务,参加国际竞赛,积极开展国际对话交流,展现学生的责任担当。事实证明,实践对于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与人合作、指挥协调、交流沟通的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结语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当今中国是开放的中国。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需要更好了解世界,世界需要更好了解中国。”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迅速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们需要更多具有跨文化领导力的人才活跃在国际舞台,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才情,积极为中国发声。高校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应当适应国家需求,充分整合各种资源,通过有计划的教学来促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领导力。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图1A):APPsw质粒组在转染24 h,48 h和72 h后的APP695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NC组(P<0.05),且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P<0.05)。ELISA结果显示(图1B):APPsw质粒组在转染24 h,48 h和72 h后细胞外液Aβ1-42的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P<0.05),呈明显时间依赖性(P<0.05)。
参考文献:
[1]KERR Clark. Education for Global Perspectives[C].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March 1979, vol. 442, pp.109-116.
[2]Hae-Sub Oh, Young-Ju Woo. 全球领导力发展与国际青年交流项目的关系[J]. 中国青年研究,2008,(5):5-9,15.
[3]奚洁人. 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战略思考[J]. 当代青年研究, 2012,(5):23-28.
[4]雷环, 爱德华·克劳利. 培养工程领导力 引领世界发展[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0,31(1):77-83.
Discuss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ross -cultural Leadershi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LIANG Zhiy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global integration, accompanying global issues related to climate, energyandenvironment have arisen. Meanwhile, the ongoing gam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ersists, with nations pursuing strategies of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national strategies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of globalization has been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cultivating students’ cross-cultural leadership skills from three dimensions, specifically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overseas experience,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trainingand the construction and promo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campus environment.
Keywords : internationalization;cross-cultural; leadership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4513(2019)-03-071-04
收稿日期: 2018年09月07日
作者简介: 梁志扬(1984-),男,广西合浦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国际化及学生国际化培养。
(责任编辑:赵军)
标签:国际化论文; 跨文化论文; 领导力论文; 北京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