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校企长效合作机制的探索论文_郑建圣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校企长效合作机制的探索论文_郑建圣

(福建省德化职业技术学校,福建省 泉州市 362500)

摘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是造就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人才。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就业人才的机构,毕业生的技能是否符合行业企业的人才岗位需求,直接关系着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下。校企有效合作可以做到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协同育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节约教育成本,实现“双赢”。

关键词: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素质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及指导意见,意在规范校企合作,促进合作效果落到实处。我校多年来,坚持与企业进行多方面的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着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基于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校企长效合作的机制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缺乏深度

校企合作运行多年以来,形式较为单一,多停留于签订协议,学校为企业订单培养员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导致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就业后无法直接胜任企业工作岗位,企业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满意,学生对企业付出的工作待遇不满意。

2.企业中途退出与学校的合作

企业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许多不确定的情况,包括职业岗位的变化,产能的调整,人才数量需求的变动,学校培养人才的周期超出企业的承受范围等,以致企业在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后,不能有效履行协议规定的职责和义务,校企合作无疾而终。

3.企业不愿配合学校协同育人

企业对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职业能力和素养心存疑虑,不愿签定长期聘用合同;学生对企业提供的待遇、薪酬不满意,一有机会就另谋出路。于是,企业在与职业学校进行合作的过程中,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甚至没有获得实质性的好处,因此企业积极性受损,在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逐渐淡化,未能发挥实质性作用。

二、校企合作现有的政策支持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确定了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201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明确加快职业教育,必须建设一支适应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2018年,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针对校企合作形式、促进措施和监督检查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紧接着,为将该办法落到实处,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针对校企深度合作的工作流程、项目设置基本条件、项目内容要求、工作要求,做了明确的规定和指导。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其工作模式进一步得到完善。

三、校企长效合作机制的探索

1.政府通过立法,明确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与义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政府以立法的形式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让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获得的利益得到保障,同时,对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的具体义务做详细的规定,并建立监督考核机制,以此确保校企合作的深度与成效,确保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的权利得到体现,义务得以履行。

2.学校服务企业,主动为企业解决人才需求并创造价值。

通过政府制定法规,使得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学校、学生遵循规章,履行义务,保障合作过程的顺畅。学校应当放下固守的情结,改变传统育人模式和理念,主动作为,与企业严密对接,为校企平等合作奠定基础。学校主动服务企业,帮助企业解决人才需求,为企业创造价值,为企业配合学校共同育人创造主观积极性,以此达到双赢。

3.校企协同育人,提升企业人力资源及教师“双师”素质。

职业学校通过召开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引入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企业派遣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学校课堂教学,共同培养人才,学校安排教师进入企业实践锻炼,为企业培训员工,协助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一方面改善企业人力资源,另一方面教师专业素质得到提升,更好地服务学校人才培养。

4.共建实训基地,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并加强学校实践教学。

学校拥有良好师资队伍及学生人力资源,企业拥有技术优势和生产设备,两者有机结合,学校提供人力资源,企业提供设备设施,在企业共建生产性实习实践基地,在学校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有效发挥“校中厂”、“厂中校”合作办学模式,企业盈利,校企共享,学生成长,共同受益。

5.举办大师课堂,发挥行业企业大师名师引领作用

学校通过邀请行业大师、企业高管,进入课堂,开展别样的课堂,给学生带来崭新的知识和体验,一方面让企业参与学校课堂教学,了解学校办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学生从中获得行业企业发展的前沿信息,明确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学校通过活动进行总结,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使得学校的人才培养更加契合就业岗位需求。

6.加强校企交流,建立网络化、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合作机制。

学校与企业共建合作交流平台,通过网络互通信息,加强沟通交流,构建集产学研为一体的深度融合平台,把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专业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实习实训、毕业生跟踪、就业工作协调等合作内容网络化、制度化、规范化,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

综上所述,职业学校应当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调控,主动服务企业,加强校企交流,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协同育人,建立网络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合作机制,让学校与企业形成合力,共同完成育人目标,服务企业社会。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

[2]教育部,《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

[3]杨彪、左萃,关于校企合作长效双赢运行机制的思考与探索[J]湖北农机化,2018.11.30;

[4]王志奇、夏小霞,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长效机制[J]教育现代化,2018.10.29.

作者简介:郑建圣(1985.11-),男,福建省泉州市人,当前职务:教科室主任,当前职称:讲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教学改革。

论文作者:郑建圣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校企长效合作机制的探索论文_郑建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