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提高神经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论文_汪建梅

品管圈提高神经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论文_汪建梅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汪建梅【摘要】目的:研究在神经内科就诊患者中实施品管圈模式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方法:随机抽取200例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患者,根据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随机分组,A组实施品管圈模式,B组不实施品管圈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分析两组护理质量。结果:在护理中采用品管圈模式的患者,其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比不使用品管圈模式的患者高,并且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分析显示P<0.05,有显著可比性。另外实施品管圈模式的A组护理质量明显比B组高,出错的概率则比B组低,上述对比经计算均为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对于神经内科就诊患者,使用品管圈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和质量,促进护理满意度提升,降低护理出错的概率,对患者疾病的治疗以及医院形象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建议广泛使用。

【关键词】护理效果;神经内科;品管圈;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1-wt

对于医务工作者而言,其工作的重心就是患者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为了保证患者身体的顺利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使其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就诊,改善常规护理模式迫在眉睫[1]。相比于其他医院科室,神经内科所治疗的疾病通常具有较为复杂的致病原因,并且治疗过程相对漫长,这会使患者产生怀疑情绪,不积极配合治疗,因此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具有较大的难度[2]。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本文研究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采用品管圈模式所产生的效果,希望为护理工作的完善提供建议,研究过程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通过随机方法抽取200例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就诊时间为2018年5月-12月,根据其就诊时间先后进行平均分组,A组100例患者由61位男性以及39位女性组成,年龄在40-80岁之间,均值经计算为(69.8±5.4)岁,B组100例患者由58位男性以及42位女性组成,年龄在48-79岁之间,均值经计算为(70.2±5.1)岁。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上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P>0.05,可比性存在,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另外选取20位就职于神经内科的护理人员,选取标准为工作年限大于两年,学历为中专以上,此次选取的护理人员年龄最高者45岁,年龄最低者25岁,均值为(29.3±3.1)岁,护理人员必须具有不同的职责岗位,包括护士、主管护师以及副主任护师、护师等,人数分别为护士和主管护师各八名,一名主任护师,剩下为护师。在开展品管圈模式之前,护理人员首先对B组患者进行护理,在学习品管圈模式之后对A组患者进行护理。

1.2 研究方法

①品管圈的建立。将研究资料中提到的护理人员组成品管圈,即QC小组[3],副主任护师作为小组组长,组内工作内容包括制定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目标以及计划,由组员收集并提出在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和困难,定期举行例会,对上一次的工作模式和内容进行改进。②明确小组主题。研究我院现今的神经内科护理工作情况,分析工作内容和效果,对提出的护理工作问题进行评分,根据分值进行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将其设定为讨论主题,组织小组成员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讨论出解决方法。③制定实施计划。本次研究实施时间为2018年5月-12月之间。④研究现状。从多个层面分析我院神经内科目前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水平,后者包括科室环境、护理工作管理以及护理人员专业度等,除此之外,还可以查阅相关文献,与其他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交流,总结各方面优秀的护理经验和方法,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制定品管圈小组护理工作的目标,使护理满意度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⑤解决问题。列举对护理产生不利影响的主要原因,针对此原因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病房以及诊室保持适当的温度以及湿度,医用物品整齐干净,积极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沟通,对医疗设备进行完善,对管理制度进行改进。⑥评估结果。每周定期开展会议讨论护理计划实施效果[4],有针对性地研究策略单独效果以及整体护理效果。⑦工作的改进。通过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使用品管圈模式,总结该模式的优缺点,为今后其他工作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1.3 评价内容

通过调查问卷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通过评分表研究护理质量,设定包括理解能力、工作积极性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在内的八个项目,各项目分数为十分,满分为八十分;记录两组护理人员出错的次数,药物以及仪器的使用,患者是否有投诉以及对患者的常规护理等,以此评估其护理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的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 19.0,利用X2检验计数数据,利用t值检验计量数据,P<0.05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且显著。

2 结果

2.1 对比护理满意度

A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患者,经检验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分组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A组 100 48 42 10 90 B组 100 30 47 23 77 X2 0.0133 P <0.05 2.2对比两组护理质量

A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分数为(78.21±0.98)分,B组为(57.38±1.07)分,经检验t=64.2018,P<0.05,统计分析显示A组患者护理质量明显高于B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3 对比两组护理水平

护理水平评价内容包括是否出错、操作是否规范以及常规护理是否完善,A组护理人员出错人数为1位,常规护理全部合格,仅有1例出现操作失误;B组护理人员中有10位出错,14位常规护理合格,有13位出现操作失误。使用统计学软件检验上述数据,A组护理水平明显高于B组,统计学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3 结论

起源于1950年美国的品管圈模式常被用于团队合作的环境中,这种模式能够使参与者集思广益,将发生的问题通过制定的程序一一解决,能够使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5]。通常情况下参与品管圈小组的成员之间都具有一定的联系,他们通常具有相似的特点或者互补的特点,以此来促进整个团队工作质量的提升,如果在护理工作中能够运用品管圈模式,那么可以促进护理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6]。品管圈活动适用于任何团队协作的工作模式,因为这种方法能够强化组内成员的责任心,使其能够在日常讨论和团队协作中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提高人员之间的互动性,起到互相协调和弥补不足的作用。现今常用的护理模式,不能提高护理人员的主动性,他们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没有充足的认识,而通过品管圈模式,能够将大家的力量凝聚在一个点上,集合所有参与者的优势,互相弥补缺陷,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开展品管圈模式之前,神经内科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低于开展后,并且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和质量较开展后也有明显不足,上述对比经研究均具有可比性(P<0.05)。

由此可知,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使用品管圈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水平和护理效果,保证患者满意度,可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贵芹.品管圈在提高神经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3):102-104.

[2] 庞珂,柳欣,李懿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健康宣教满意度中的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12):1399-1401,1411.

[3] 张菁,胡娅莉,於婧等.品管圈在提高神经内科患者预约检查及时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7):108-110.

[4] 董珍丽.探讨品管圏活动在提高神经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J].特别健康,2018(17):33.

[5] 黄健丽.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2016(37):99-99.

[6] 韩莹.品管圈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287-288.

论文作者:汪建梅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  ;  ;  ;  ;  ;  ;  ;  

品管圈提高神经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论文_汪建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