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因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所以在这一时期进行道德教育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意义重大,很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品德与社会》课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公德心、责任心和爱心。《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是国家重视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体现,品德课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笔者认为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一、专职教师少,教研活动少,教学方法和手段严重滞后
由于小学教师定编人数有限,教学人员紧张,《品德与社会》课基本上都是兼任,大多数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一般不会它当成教学教研的主攻方向,从而导致教师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没有太多的热情,既不钻研教材,也很少研究教法。很多教师还是沿用极为落后的说教方式授课,课堂索然无味,学生无法提起兴趣,更难从中学到知识。还有不少小学受教学条件的限制,使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面临困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只是泛泛一讲。因为受到教师的影响,学生也对于《品德与社会》课不能引起充分的重视。这些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评价不科学,应试教育氛围浓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很少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因素,也不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测评,既没有教学活动中“过程与方法”的考察,也不管学生在了解、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更没注意在一堂课中学生转变了哪些态度、养成了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体验了哪些情感、获得了哪些知识、锻炼了哪些能力……决定性的因素就是一张期末测试卷,并同教师经济利益挂钩。这些现象导致《品德与社会》课上出现死记硬背现象,应试教育氛围浓。此外,教师还会根据期末成绩的好坏来对学生进行差别对待,在进行课堂提问的过程中,专门叫成绩高的学生回答问题,忽视了成绩较差的学生。这样长期下去,不仅会造成成绩不好的学生无法提高成绩,而且会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产生自卑情绪。
三、要探究多方位、多角度的课堂教学
《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要改变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推行开放性的品社教学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开放性的品社教学模式是以多方位、多角度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渠道,以主体参与贯彻始终,以提高品社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
笔者认为开放性的品社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广阔的教学阵地
开放性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里教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需要同学们学习的道理。通过大力开展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实践中掌握真知、体悟道理。如《平安回家》一课,就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去实地了解交通标志、交通信号、交通标线。走进生活的教学要比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死啃书本强得多。
2.多样的情景表演
要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取讲故事、听歌曲、情景朗读、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景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很受学生欢迎。这种教学形式学生能充分参与、积极表现、主动参与,从而深化道德意识、内化道德情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够在制作道具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在排练时锻炼学生们的组织能力,在表演时提升学生们的临场应变能力。小小的一场情景表演,需要学生在课下付出多方面的努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也感受到付出之后获得丰硕成果的乐趣与成就感。
3.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激活课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电化教学能将抽象的道德观点形象化,能将枯燥的定义、理论化为美好的形象,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高尚行为的育人作用。以“孝敬父母”为例,教学中,我安排学生们听一段截至网上的录音《给妈妈的一封信》。在时而深沉舒缓、时而高亢铿锵的钢琴声中,黎平对母亲那深情的话语字字句句震人心弦:妈妈,那记载着辛勤劳动的白发和皱纹竟过早地爬上了你的头和脸,而那讨厌的病魔也终于缠上了你……当录音机中传出《世上只有妈妈好》时,学生们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课堂气氛也推上了高潮。所以,发挥电教手段的作用,往往能激发学生向上的信心和力量,在富有情趣的教学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满足,对所学的事理能铭记不忘。
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立足课内外结合,使《品德与社会》课回归生活,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要把握《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手段,努力使《品德与社会》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目的和要求。
论文作者:于永兵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10月总第18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3
标签:品德论文; 学生论文; 社会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们论文; 课堂论文; 开放性论文; 《素质教育》2015年10月总第187期供稿论文;